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路同行 | 居家期间做饭160+次后,我忽然明白做饭也是一门哲学

2022-05-23 15: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居家一日三餐心得  

上海疫情居家期间,我已经连续做了160+次饭了。真想停下来,走出去,坐在小餐馆里吃一顿。

雷打不动的一日三餐,就是人命之天。哲学界有人生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但是在解决这三大问题之前,人生还有三大终极问题: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这话在此时此刻方凸显其绝对的重要性。有人说“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 ”

所以,做饭就是逃不掉的事情,必须面对。任何事情,一旦变成了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会产生厌倦,逃避。

一边要必须面对,一边又无限逃避,这两个端点之间,无数次犹疑摇摆,内耗严重。

为了抵抗这种消耗,我在这两个月的锻炼中,总结了几点做饭的经验,分享在此。

4.30日早餐

早餐

1.睁开眼睛第一件事请想好早餐吃什么

睁开眼睛就面临一天的第一顿,想好要吃的东西,怎么做,冰箱里还有什么,简单地在头脑过一遍,就能迅速投入制作中,大约花10~15分钟搞定。

如果直到洗漱完还没有想好吃什么,那么就会耽误时间在找食材、思考如何搭配、制作流程上。

特别是在物资不是很全面,很丰富的阶段,就要提前想一想,在做的时候就不会绞尽脑汁。

2.早餐多备速冻类的,简易烹饪食品

饺子,馒头包子,烧卖,粽子,土司面包等(土司面包我是没抢到过,到现在外卖依然未恢复服务),还有牛奶,鸡蛋,麦片,热干面套餐等(目前我只能想到这些,家里富裕啥都不愁的另当别论)。

这些食物制作方式简单,开火上锅一蒸,或者开水冲泡,面类开水煮熟用搭配的调料搅拌,不需要复杂的烹饪,鸡蛋可煮可煎,也特别快。

对于孩子来说,鸡蛋牛奶是固定少不了的。

3.早餐应省时简易清淡营养全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快速解决了早餐,就相当于安排好了一天的一半。按时吃好早餐,支撑起一天的第一根支柱。

如果我们连早餐总是思前想后,被动花费许多时间,那么接下来还有一天要过,要安排,就会很累,很混乱,失去规律,一天都是懒散坍塌的状态。

清淡的早餐容易进食,对胃口好。营养全面,可以帮助我们抵抗上午的活动。特别是孩子上网课,就更要注意以上问题了。

对于不爱洗碗的人来说,收拾清洗起来也省事。

 

发酵面粉油炸小食品,跟油条味道很像

午餐

1.碎片化时间准备午餐

早餐后,利用收拾碗筷的间隙,顺便把中午要做的菜拿出来放在灶台上,肉类提前解冻。

如果有要煲汤或者焖炖类的菜,10点左右开始清洗焯水,入锅焖炖。这时可以把其他蔬菜类泡水清洗。焖炖一个小时完成,保温时,温度便可以降下来,吃的时候不至于太烫。

大约11点30左右,可以煮饭,切菜装盘,开火炒菜。

这样12点左右开饭是刚刚好了。下午2点上课,还能保证孩子午间休息玩耍时间。

碎片化时间做饭,真正持续做菜的时间并不长。15~20分钟就能把切好的菜炒完。轻松快捷。

2.做饭也是一种修炼

独自一人做饭的时刻是沉思的好机会,自己一个人沉浸在一件事情中,任思绪飞扬,也是一种休息。

面对纷乱不确定的外界,用做饭来修炼浮躁烦乱的心。

洗菜切菜炒菜,伴随着叮叮咚咚的声音,人也会进入心流的状态,感觉不再是一件烦累的事。

3.做午饭时顺便想想晚饭吃什么

思维勤快些,随时随地想想下一顿吃什么,即使小小的考虑,也可以减轻负担。

 

备好的菜 炒起来就快,这是丰盛的一顿

晚餐

1.中午大部分没有吃完的饭菜,再添一个蔬菜搞定

疫情期间,就不要追求过于丰富的晚餐了。一切都以吃饱吃好为最佳标准。

前面两顿都搞定了,晚餐是最轻松随意了。对于一家人而言,也不必讲究太多。最多是让孩子吃得健康。

2.如果物资丰富,心情好,可以做丰富些作为改善

趁着物资偶尔丰富时改善下生活,让家人吃得好一些,心情也会舒坦。

 

公司的投喂,保障了我们的生活

(二)做饭的哲学思考

虽然有时极不情愿做饭,但是一旦进入到状态,其实也是一次内心安静的机会。

转变想法后,在那短短的30、40分钟里,做饭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多次的调整心态,培养了快速扭转消极情绪进而投入行动的能力。

需要思考怎么做更好吃,佐料的量,要煮(炒)多久,先炒什么再炒什么.....看似每天重复的一件事,其实暗藏着细致入微的不同,这些不同往往也掌握着大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难吃的菜和美味的菜,导致家人不同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对话,引发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都是极其有趣的事情。

难吃的菜,问题在哪里?下次怎么做更合适?慢慢的都在一次次的实践里形成答案。虽然并不是要把自己锻炼成大厨,但是可以做满足自己的美味师。

一日三餐是如此重要,撑起一个家庭的烟火气,撑起家人的生命健康。按时的饭菜,带来规律有间的生活,让一日生活也呼吸清畅,有张有弛。

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失去规律,没有支撑,让人心智涣散,为了生而生,便失去了平衡。

虽然居家隔离了肉身,在饭后的闲暇里,我们依然可以追求精神的丰富,安排各自的“饭后”生活。可以读书,学习,写文章,亲子陪伴,而不总是没有边界的刷手机。

有句老话说,看一个人是否成长,看他工作8小时之后做些什么。同理,居家隔离的生活,看一个人是否有长进,看他饭后的闲暇里都在做什么。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吃饱的肚子,是为了脑袋而服务,而非为了胃。

当然,我不认为,当我有了这些觉悟或者成长,就不去期待外界变得更好。我依然希望快点解封,快点走出去,外面的世界,确实会更精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