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

2022-05-23 13: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新闻稿已于5月13日发布)

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推行为期三年的「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并就香港残疾人士的就业状况进行研究,藉此检视现时促进共融就业的公共政策及服务,为计划所建构的协作平台及即将开展的小区活动提供知识基础。研究团队今日(2022年5月13日)公布 「香港残疾人士共融就业2021」研究报告,从公共政策、残疾人士教育、就业与培训、残疾人士就业动机及商界诱因五个范畴详细分析香港共融就业所面对的挑战,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

研究团队透过网上调查收集了2,715位18岁或以上香港居民的响应,结果显示只有18-27%受访者认为患有智能障碍、特殊学习障碍及肢体伤残的人士拥有与健全人士平等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不足一半受访者同意残疾人士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当中以对智能障碍人士的认同最低,只有36%,而认同特殊学习障碍人士及肢体伤残人士的受访者分别占44%及48%。虽然认同残疾人士对劳动市场有所贡献的大众不多,但他们大多表示不介意与肢体伤残人士 (88%)、特殊学习障碍人士(77%)及智能障碍人士(65%)一同工作。数据反映了社会大众对残疾人士及其工作能力的认知度不足,但他们普遍对残疾人士就业抱正面态度,六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将资源投放于协助残疾人士就业而非花在他们的福利上。可是,只有15%的受访者同意香港有足够的技能训练装备残疾人士就业。另外,研究团队亦透过53场访谈及11场聚焦小组,从雇主、社福机构、学校、职训机构、自助组织、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等持份者,了解实际情况和服务成效。

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副总监陈绮文博士于发布会上提出了多项促进残疾人士共融就业的建议,重点如下︰

·         从幼儿园开始向学生灌输社会共融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对残疾人士的认知

·         探讨多元化教育的可行性

·         考虑更改对残疾人士和特殊学习需要人士的中文称呼

·         向大众灌输各类残疾的知识

·         发挥社会想象力,为残疾人士开拓更多就业机会

·         促进对共融就业的定义及含意的理解

·         推广共融就业,例如让企业了解《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包含了与共融就业相关的内容

·         进行策略性推广,例如举办雇主分享会及特定行业的招聘会

·         加强相关机构及部门之间的协调

·         参考其他国家在推广共融就业的经验

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总监林维峯教授指出,要达至共融就业,政府、社福机构、学校、公众人士、残疾人士及家长等不同持份者的参与及行动缺一不可。研究团队在筹划「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时亦会参考是次研究结果,透过建立行动平台,集合社会资源,促进共融就业以达至共融社会。

如欲参阅研究报告,请浏览计划网页

按此下载活动照片。

关于 「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

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同四间社会机构,包括CareER、协康会、香港耀能协会以及圣雅各布福群会以协作模式,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推动「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此项为期三年的协作计划,以持份者为本,旨在从加深了解到进一步以行动实践,重新定义残疾人士与他们的工作类型,跳出传统工种框框,让残疾人士有更多合适机会,以多角度肯定他们的能力以及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由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的「赛马会共融.知行计划」 - 聚创乐融计划,将会研究现时香港残疾人士的就业状况,促使不同持份者以至小区人士反思及重新构想共融就业的必要元素,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我们将集合社会上不同资源,加以协调、整合,建立多样化行动平台,孕育更多创新意念,从认知到行动,知行合一,建构一个更加共融,可持续的社会。

关于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于2002年12月成立,致力研究公民社会的本质、元素、动态和角色,以推动良好管治,并以建构永续社会为使命,以社群为本的创新方案,推动相关政策的讨论和落实。本中心由三个单位组成,包括永续坊、汇创坊和睿泽坊,分别聚焦不同政策研究范畴,借着推行具影响力的项目,带动系统性改变,从而步向永续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