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峨眉山下罗目古镇

2022-05-24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峨眉山下罗目古镇

峨眉山脚下,有个罗目古镇,始建于唐,得名于宋,距今已有1400多年,为宋代著名的峨眉五镇之一。现是峨眉第二大镇,有八条主街,七条巷子,位于峨眉山东侧。那天我们去时,天气晴好,苍山秀色,远眺峨眉山,可见金顶。走进罗目,如同走进逝去的年代,那些过去的古街、古建筑、传统的民居等,较完整地保留着昔日风韵,勾起了我们许多逝去岁月的留念。

 

罗目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原罗目县旁有罗蒙山,后人取其谐音为罗目;另一说是该地位于龙脉上之龙眼处,即龙目,后改称罗目。罗目临江河依峨山蜿蜒,恰似一条青龙。明代时罗目撤镇更名为青龙场,保留名称一直到清末民国年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几经分合,仍采用青龙为名,后于1987年采用旧县名设立罗目镇。该地处川西南通往凉山、滇北的要道口。水路可通至大渡河和岷江而入蜀南地区,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从平原进入山区的第一站,自古这里就是商贾云集货物交易重地。2002年曾在镇旁的村子里出土了160多万枚宋代钱币,记有宋代17个年号,时间跨度近220年。古钱币数量之多,年号之广,绝无仅有,令人惊叹。 

 

小镇的顺河街、万埝路、半边街,穿过镇里任何一条街巷,都可看见一幢幢穿榫斗梁,雕龙画凤的古旧木板房。临街是上槽板的铺面,铺面侧面开门,通过长长的甬道,进去后是小天井四合院。有雕花的门楣,木格条的窗棂,阶前的苔藓,墙上爬满的青藤,这一切仿佛都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远久的故事。至今这里还有不少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风味小吃,十多家篾具店,用竹篾编的背篼、箩筐、斗笠、草扒、蒸笼等生活、生产用具摆了一条街。

 

古街巷中能够看到豆腐坊、榨油坊、铁匠铺、竹篾铺、纸火铺、裁缝铺、中药铺、弹棉店、布鞋店、绸布店、杂货店,专门写对联的书坊,照相馆、布鞋作坊,算命的摊摊及茶馆、饭馆等。这里的特色美食处处可见,猪血旺汤、粉蒸肥肠、红烧牛肉、豆腐脑等。长条凳、四方桌,逛饿了往里一坐,来碗雪白粉嫩的豆腐脑,或香鲜麻辣的血旺汤、金黄稣脆的散子、油炸黄豆、大头菜、锅盔、凉粉、冰粉等,红亮的熟油辣椒,物美价廉,味道如同从前。小街的尽头有两家铁匠铺,各家门前摊上摆满了锄头、镰刀、铁铲、铁耙、铁钩、铁钉、火钳等农用工具。一家铁匠铺熊熊炉火映红了铁匠的古铜色的脸,“叮叮当当”的铁锤敲打着人们失忆的童年,引来游客驻足。那些打好的镰刀锄头,激活了我们对以往农活工具的认知理念。

 

信步走进一个小院子,发现是一家武术馆。武术是罗目古镇的一大特色,一直传承和发扬着峨眉武术文化。青砖砌成的房子,各种习武器材,这里是武术爱好者教学、交流的场所和平台。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厚的武术色彩。罗目的每一处遗迹,无不述说着古镇的悠久。与古镇特色文化息息相关的16幅墙画,内容涉及峨眉派功夫、太平池典故、茶马古道、民居门板上毛泽东语录等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简直是以往岁月生活场景的重现。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这世外桃源般的古镇,市井的原汁原味,古朴简慢、安静自然。在这里我们翻开了千年生活的画卷,打开了多少尘封的眷恋。那退了色的标牌,记录了岁月的沧桑,唤起我们的乡愁。那家龙目书院像模像样,把小镇的古文化诠释的淋漓尽致,把我们带得很远很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