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酷开OTT,能否将市场红利尽收囊中?

2022-05-26 1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来随着智能大屏设备的普及,OTT的市场越来越大。传统的电视市场在日渐衰落的市场中已逐渐完成向OTT市场的转化,可以说,在几年前一片唱衰的电视产业如今已经准备逆势崛起。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OTT用户数已经达到10.83亿,那么酷开OTT作为其中的玩家之一,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呢?

宅文化盛行,OTT产业逆势崛起

首先OTT依靠自身的智能化模块弥补了传统电视与PC端、移动端的内容差距,打破了传统电视中电视台的内容主导模式,而是与PC端、移动端一样,将内容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让用户打开电视后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其次,数据显示用户在观看长视频时,更倾向于选择OTT。原因很简单,大屏带来的沉浸感和观看体验是小屏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小屏的优势在于更加方便,可以填补用户的碎片时间,更易于养成使用习惯。

另外,近年来宅文化盛行,再加上疫情原因,人们宅在家中的时间大大增加。在这种社会环境下,OTT的使用场景占比大大提高,缩减了OTT的用户培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OTT的市场增速。毕竟躺在家里刷手机和打开电视看个大片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OTT的存在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目前的OTT市场中,从市场占有率来看,酷开毫无疑问占据着领先地位。从完全放弃硬件转攻OTT开始,到与腾讯、爱奇艺两大内容商达成战略合作,再到酷开系统持续的智能化更新,酷开的市场份额在OTT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位置。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酷开已经坐稳行业龙头的位置,可以将国内OTT市场稳稳收入囊中了呢?也许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万无一失,就酷开本身而言,目前仍存在着变数与不足。

内容存量行业领先,但内容增量不足

自从酷开与爱奇艺、腾讯的合作达成后,酷开就牢牢掌握着OTT的存量内容优势。就OTT本身的商业性质而言,内容绝对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商业壁垒。因为很多用户选择你的理由非常简单,你的平台内容又多又好,“量大管饱”。

因此,在存量内容这一指标上,酷开几乎在与腾讯。爱奇艺达成合作后就长期处于行业霸主的位置,酷开也确实凭借这一点在OTT的品牌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但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酷开的存量内容优势并不能成为“人无我有”式的超级壁垒。用户在不使用酷开OTT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投屏等方式,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酷开的存量优势更多的体现在:能够提供用户更加方便的观影方式,而不是专属的视频观看权限。这其实削弱了酷开存量内容的优势地位。再看内容增量方面,则几乎是一片空白。

酷开在战略方向上似乎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内容创作与平台增量上。在取得存量内容的优势后,酷开并没有选择通过建立内容增量,来继续构建自己的第二道内容壁垒。如投资拍摄酷开用户独享的电视剧、电影或综艺,通过这些真正“人无我有”的视频增量逐渐拉大酷开与其他OTT平台的内容差距。

运营能力强大,但差异优势不明显

纵观酷开在OTT市场上的表现,不难发现酷开的运营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整个OTT行业走出了一条比较具有特色的道路。如广告的插入,大幅提高了酷开OTT的变现能力,酷开还会在节假日举办线上的特色活动,这一点大大提高了酷开用户的参与感与广告的到达能力。

根据回馈的数据显示,酷开活动广告的展现,能够让80%以上的用户对广告商有印象、有好感,这在广告传达上是非常难得的。这种优秀的运营能力让酷开OTT非常受广告商的青睐,同时也吸引了大批B端客户。

可是如果抛开酷开OTT强大的运营变现能力,从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来说,酷开与其他OTT平台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从UI设计还是功能性的角度来看,OTT市场的平台呈现了高度的趋同性。

即使是酷开这种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平台也没有塑造出有别于其他OTT平台的差异性。然而产品缺乏差异性,就很难在用户心中留下记忆点,在用户心里酷开OTT似乎与其他平台“差不多”,那么用户就缺少持续购买的理由。

目前我国的OTT产业仍然处在发展期,各大品牌对OTT的开发与运用都处于摸索创新阶段,未来OTT的应用场景与可能性必将被进一步拓展。在这一过程中酷开OTT作为当前市场的老大哥,必然会受到来自新老对手的挑战。

另一方面,将眼光放在OTT行业外来看,酷开OTT作为行业内占比最高的品牌,在OTT的应用上并没有走出与pc端、移动端的差异化路线。目前OTT的业务重心依然是智能化电视的方向,虽然OTT在大屏沉浸感上具有天然优势,但大屏+智慧芯片的可能性绝不止于这种单一化的应用场景。

OTT的大屏优势与硬件自由度具有移动端与PC端无可比拟的可互动优势,目前OTT平台上虽然有一些可互动应用,但此类应用在制作精度和数量上都不足以形成OTT的差异化优势。就这一点看来,OTT仍然具有极高的可拓展性与可能性,随时都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黑马品牌。

B端业务覆盖广泛,但C端认知没有打开

酷开OTT平台在市场中占比遥遥领先,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在于酷开的B端业务发展迅猛,有多家电视品牌都在使用酷开OTT,这造就了酷开OTT在整个市场上无可争议的统治力。但酷开OTT在C端用户眼中却缺乏存在感,品牌认可度不足,让酷开OTT错失了爆发增长的契机。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酷开都放弃了自身的电视品牌,所以OTT的业务销售主要针对B端,然而OTT 的真实用户却是C端用户。虽然酷开OTT在整个市场中有着长期第一的市场占有率,但在C端用户中的讨论度却非常低,甚至会有人提出“酷开电视是不是杂牌”这种问题。

足以见得酷开OTT的C端用户认知完全没有打开,这是一个长期占据市场第一的品牌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造成这样的结果并非无迹可寻,首先在酷开OTT的发展初期,酷开剥离了自身的电视业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OTT业务上,在OTT发展的井喷阶段可以快人一步占据先机。

另外,一个没有硬件业务的OTT品牌明显会更受电视厂商欢迎,因为它更易保证一个“公正第三方”的位置。果然,酷开OTT成功把握住了先机,在OTT市场上遥遥领先,更是将众多电视品牌发展成了自己的客户。

但是,剥离了电视业务几乎必然导致酷开在C端的品牌认可度降低。对于很多人来说,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只会记得自己买的是哪个品牌的电视,而不会记得自己使用的是哪个品牌的OTT,甚至根本分不清自己使用的电视与系统是两个品牌的。

这直接导致酷开这个品牌在很多人眼里瞬间销声匿迹了,这对用户的品牌认知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如今,酷开已经重启了自身的电视销售业务,但由于品牌长达数年的真空期,市场对酷开的品牌认可度仍然不高。在这一点上,酷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新培养用户的品牌认知。

其次酷开对C端的营销内容明显不足,这也是酷开在C端用户中存在感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络上关于酷开品牌的媒体文章寥寥无几,目前大火的抖音平台,酷开发布第一条视频的时间是2022年的1月26日。可以看出酷开在过去的战略上似乎并不注重与C端用户的近距离交流,然而缺乏 C端用户的品牌认知与口碑发酵,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是非常危险的。

目前C端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还不了解OTT产业与OTT品牌,但如果在未来OTT的产业更进一步,C端用户对OTT的认知度提高,用户更倾向于自主选择OTT系统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用户是不是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更熟悉、更亲切、更信任的OTT品牌呢?

结语

希望各大品牌都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挑战中良性竞争,不断开发出新的内容、探索多样的OTT交互方式,将OTT市场的蛋糕进一步做大,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便捷、好用的OTT平台。

另外近年来大众对OTT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然而大众对OTT的认知度却处于初级阶段,这对每一个OTT品牌都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品牌来说,每一个用户的认知都可以当做一块未经开垦的市场。

而OTT的这片认知市场,还属于未经开垦的模样。因此不远的将来,各大品牌的认知战不可避免,以酷开为首的OTT品牌,又将如何抢占用户认知?市场是试金石,终究会对酷开OTT检验一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