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讨会|东亚汉籍研究,呈现哪些新思路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刘寅 
2022-05-26 13:4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5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与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东亚汉籍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桂林、温州三地同时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70余位学者参加,其中40余位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和专题发言,内容涉及东亚汉籍收藏、整理、研究、出版等各个方面。

北京、桂林、温州三地同步召开线上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汤文辉主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安平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轩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源源先后致辞。安平秋表示,这次会议是在今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后召开的,是对《意见》的积极响应,是古籍工作中的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出版与利用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者的一次大聚会,意义重大。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安平秋致辞

随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玉才的主持下,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围绕全球化时代东亚汉籍研究的既有路径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了主旨报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小盾回应了张伯伟的主张,认为东亚汉籍研究最重要的是“研究”,应以文化圈为范围,不必过分强调民族性;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分享了他对于日藏中国戏曲文献十年的调查、编目和研究经历;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部特任教授芳村弘道强调要对东亚汉籍进行全面研究,对朝鲜半岛的汉籍的考察必不可缺;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对日本《大河内文书》整理与研究的情况;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陈广宏通过《王阳明文粹》的编纂、刊布,谈到近世日本的阳明古文接受,与中国本土阳明文献整理刊刻的情况相比较,以小见大,揭示出日本近世阳明古文接受的意义。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提出,本次研讨会突显东亚汉籍研究的三大趋势——“研究思路变化”、“研究对象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可以明晰地感觉到,东亚汉籍研究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即从以东亚汉籍的收藏和整理研究为主,转变为该领域的工作继续拓展、东亚汉籍的传播研究、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思路和方法发生新的变化。”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对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总结评述

而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本次会议不仅关注到东亚各国收藏的中国古籍,也关注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著、刻、抄的汉籍。在研究队伍方面,本次参会者来自国内外二十几所高校、十几家图书馆和出版社,还有大量相关人员线上旁听,可见东亚汉籍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

汤文辉也表示,华夏文化从轴心时代发展至今,汉字符号系统是其核心,东亚区域共享这一伟大的文化传统,而汉籍就是承载文化的具体载体。本次研讨会以东亚汉籍为主题,既有华夏文化复兴发展的大背景,也有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中、日、韩、越四国学者云端论道、具体论题涉及传统古籍、改制本、渡唐本、笔谈本,围绕东亚汉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东亚汉籍的收藏、东亚汉籍传播研究、影响研究、整体研究等议题全面展开,将对东亚汉籍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协办。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