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纪》杂志 |两张康生的水墨画

2022-05-27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茅子良 世纪杂志

世纪 CENTURY两张康生的水墨画

茅子良 作者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

副总编辑,编审

图 |康生

我是1960年入学上海出版学校美术班的,和同学一起读了两年书,到了1962年7月底,学校遵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停办”。校长即上海市出版局代局长罗竹风老师在全校大会上作了宣布: “学校安排美术班十名同学去朵云轩报到实习,两年后考试合格者予以毕业。”

9月1日,我们到衡山路237号朵云轩人事科报到后,先去青浦参加农忙劳动半个月。回到单位实习的第一年,我和两名同学被安排在二楼朝南光线好的刻版组学习。全组有四位师傅(组长韦志荣,另有罗旭浩、蒋林椿、于书勤三名组员),还有1960年上海出版学校木刻水印班毕业的两位师兄蒋敏、应诗流。国画原作装在玻璃镜框内,供勾描组、刻版组、水印组人员随工作流程进行观摩,下班时放入保险柜。

那时,有师傅在刻版复制署名“鲁赤水”的水墨画《墨荷》,为八大山人一路风格,荷叶泼墨,浓淡有致,线条多带浓墨焦墨的枯笔。有关人员平时上班时,往往读画识字“对原稿”,以更好理解笔墨意趣、丹青色调,使木版水印书画能形神兼备。

《墨荷》画面,左侧草书署款“鲁赤水画”,下钤闲章“游戏”白文长方印记。不久,我们知道“鲁赤水”与“齐白石”三字工整相对,是康生的笔名。据师兄告知,此前鲁赤水另一幅《墨菊》,已经复制出版。该画作于1959年国庆节,题有篆书“晚节花香”,草书署款“国庆十周年鲁赤水”,下钤同样一方“游戏”白文长方印记。

图 |康生《墨荷》,103×39cm

近年见西泠印社拍卖会图册,从康生致魏文伯的一通书札可知: “墨荷花原是对崇拜齐白石的人的讽刺,不意被陈叔通拿去,据说已送至上海朵云轩去复制。同时《光明日报》又登了画照,邓拓同志又在《北京晚报》上作文介绍,结果走向反面,讽刺了自己。……原画我怕传出贻笑大方,故写上曹轶欧的款,但陈叔通硬拿去了,无法要回。” 原来这幅画稿上,有“轶欧存”三个字,复制时删去了。只要画面效果好,此种做法早有先例。

当时,陈叔通(1876-1966)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魏文伯(1905-1987)为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曹轶欧则是康生妻子。康生写信日期“十月十五日”,应在1962年,马南邨(邓拓)撰文《一幅墨荷》和鲁赤水《荷花》一并刊于是年7月29日的《北京晚报》似可证。该文开头还引了康生题画诗一首:“少习丹青艺未通,弃家搁笔醉东风。淤泥不染人间换,戏把苍毫学画工。”邓拓写道:这首诗等于是作者对自己创作的所有画幅的总题。

近期查到1963年12月编印的《朵云轩复制书画目录(1964)》,这本宣传、推广、销售、邮购用的小册子,第7、8页上标明: A0070、A0093,鲁赤水《墨菊》和《墨荷》,水墨画,纸本画心,尺寸分别为96×33厘米、103×39厘米,绫裱立轴定价分别是12元、17元,后者画心定价4.50元。经友人周先生、同事许先生告知,“文革”之后,在朵云轩门市部买到《墨菊》立轴处理品,仅花了15元。这幅《墨菊》的复制在《墨荷》之前,即1961年;近承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郑名川副总经理出示一册当年发稿生产情况登记本,上有编辑部主任余白墅明确记载:《立轴发印计划(1961.1.1—)》,产品编号:15,产品名称: 墨菊,作者: 康生,类别: 立轴,版次: 初版;且将作者“康生”蓝墨水钢笔字迹改成了红的字迹“鲁赤水”。202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六十年出版总目》编排文字时,因缺乏资料未将这两画等多种出版物收录。

图 |康生《墨菊》,96×33cm

据文物出版社1975年12月25日《文物特刊》第8期(16开4页),刊有康生的书画篆刻作品,其中以另一笔名“张三洗”所画《墨荷莲蓬》水墨画,上题“破除迷信,张三洗画”八个大字,钤有“三洗堂”“游戏”白文长方印记等。编者有说明文字: 康生当时针对有人吹捧齐白石画而作。这幅“破除迷信”长条直式画稿,左下角有“一九六六年补记”文字:“所谓破除迷信者有二:一不要听画家种种神秘的说教,二不要相信文艺批评家根据一张画二首诗去断定作者的思想。前者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后者是形而上学主观主义。” 而事实上, 他取“鲁赤水”为笔名,确实有以业余水平挑战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齐白石的意味。

事实上,康生对画家看法经常因局势变化而变化。近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8月版《潘天寿书画集》,其中《潘天寿美术活动年表》记其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2014年5月17日《扬子晚报》据《悦读》所刊赵健雄一文,称潘天寿“经康生推荐,成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以往我在求学时代曾购阅《光明日报》,1962年10月7日那天刊有一整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的潘天寿国画作品,左上角是康生署名盖章的题词。他以“画坛师首艺苑班头”八个字,“题潘天寿先生画展”。可见康生对潘天寿是推崇的。

可是在“文革”期间,江青说:“潘天寿的画很阴暗,我是不欣赏的。画的秃鹫真难看,又阴暗又丑。”姚文元说:“画很阴暗与他搞特务有关。潘天寿喜欢画的秃鹫,就是特务的化身。”原先推崇潘天寿作品的康生时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也一起加入了陷害潘天寿的活动,走向反面。

(2021年11月22日)

end

原文刊于《世纪》2022年第2期

责任编辑 | 杨之立

新媒体编辑 | 杨之立

编辑助理 | 尹佳佳

原标题:《《世纪》杂志 |两张康生的水墨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