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父母书友故事(二):“33岁,我曾后悔生下二胎”

2022-05-30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笑溦今年35岁,是一个职场妈妈,之前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大厂任职,工作稳定,收入可观,直到二胎的意外到来,她的生活和职业路径被改变。

采访的过程中,笑溦好几次提到“焦虑”“负罪感”这两个词,甚至还主动把“丧偶式育儿”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由于忙于工作,对老大教育和陪伴的缺失;由于工作遇到瓶颈期,她对未来充满不确定。

职场和家庭,该如何选择?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多花一点时间在妈妈这个角色上。当然,强烈的落差感也随之而来。职场上的快节奏不再,回归家庭的开始又手忙脚乱。她开始陷入一个负向的循环,她需要寻求帮助。

这时候,她遇到【樊登读书·新父母】,仿佛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的出口。因此,她作为妈妈的新技能开始丰满起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笑溦开始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她明白,无论承担哪个角色,她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刘笑溦。她说:“这一切丰富的经历,都在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下故事来源于笑溦的口述:(以下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Part1. 我「又」怀孕了

记得那一周,我依旧在空中飞,几乎一天一个城市。

周一在北京开例会,周二就跑到了哈尔滨,周三和周四在杭州,周五又飞去了重庆,周六回到北京又是忙碌的一天。当时感觉到身体非常不舒服,恶心头晕,但我不知道自己怀孕了。

直到十一之后,我才知道意外有了二胎。当时,很纠结,要还是不要?我还没做好准备。

后来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讨论了一下。看得出来,长辈特别开心,已经开始憧憬家里有二宝的生活,我老公也是尊重我的想法。但那会儿最让我触动的是我们家老大,我问她:“当当,妈妈肚子里有了一个小宝宝,可能是个弟弟,也可能是个妹妹,你要拥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我女儿的反应是在我意料之外的。

她一下子扑到我怀里,用她的大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哇!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你,妈妈!”

她才3岁,肯定不清楚家里多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她首先想到的是谢谢我,我当时就有点破防。也让我感觉到,当当好像很希望家里有个小玩伴。

 

(二胎孕期拍的写真)

我的孕期还是比较顺利的,“队友”把我照顾得很好,体重蹭蹭往上涨。不过,那时候最期待的还是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2020年6月13日,我的又一个宝贝小鱼来到了我们家。多了一个新成员,家里又变得热闹起来。特别是姐姐,她感到很新奇,她很喜欢弟弟,总是时不时地想摸摸他、想帮忙照顾他。看到他俩相处很和谐的样子,我顿时觉得生活奇妙又美好。

 

(姐姐在看着弟弟睡觉)

有了二胎后,我开始想很多问题。比如在老大身上缺的陪伴,老二绝不能再这样了。女儿经常是奶奶在带,一个小孩子还行,两个小孩子老人肯定吃不消。还有,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是出了名的高强度。996的状态,肯定不适合一个二胎妈妈。

终于,在33岁这一年,我来到了这一步,职场和家庭,取谁舍谁?可还没容我细想,这时候,我们家老大在幼儿园出“问题”了。

Part2.女儿「不听话」?

那段时间,幼儿园老师经常给我打电话,说她不听话,不遵守规则,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希望家长多重视、多引导。

我当时一听,就慌了。这怎么可能!她一直都是特别懂事和暖心的孩子呀。

但仔细一想,女儿从小都不太黏人,喜欢一个人玩。在家里的时候,她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看书,一看能看好久。而且,看书的时候,她经常陷入情节中,任何人的话她都听不见。

 

(当当在图书馆看书)

在她上幼儿园之前,我们都没太意识到这种状况是一个不好的事情,直到老师反复提醒。

我是那种偏灾难性思维的人,会想到她现在不爱跟小朋友玩,那再大一点,会不会因为不合群被孤立?那再大一点,是不是会出现校园霸凌的情况?她说自己没有自信,那她长大后不愿意接触社会,怎么办?

我越想越严重,越想越害怕。人一旦焦虑起来,脑子里想的都是坏结果,尤其当了妈妈。我跟老公也不敢耽搁,开始计划怎么帮助女儿调整状态。

 

(当当写真照)

那段时间,带她去医院咨询过医生,去上过一些康复训练的课,也想过要不要换一个上课模式更自由的私立幼儿园……像无头苍蝇一样,我到处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当时,最让我有负罪感的还是我自己。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陪伴得太少,在她成长的关键期,一心扑到工作上,才导致她行为习惯的养成。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对不起她,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来不及崩溃,到了需要取舍的关键时候。这一次,家庭和事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辞职那天,我特意穿了一身漂亮的正装,寓意华丽转身。我知道,我的人生赛道要更换路线了,我必须要快速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动,也必须去向下一个一定要去的目的地。

(辞职那天)

离职手续很快办完,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车里发了一条朋友圈:“支棱起来,今天是个bigday!”收到了100多个点赞。

当时的我,心情平静,眼神坚定、内心充实。明天新鲜又未知,换一条路走,风景会不会更好呢?我很想去看看。不过,我还是低估了生活的真相。

Part3.回归家庭后,我心态「崩」了

35岁,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坎儿,在互联网大厂,更是如此。离开大厂后,我去卖保险了。

我妈当时是不太支持的,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高材生,靠自己打拼做到了大厂的中层,人人称羡,现在却要去卖保险,她不理解。很多人也觉得是一件丢面儿的事。但我觉得,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活法。我也很期待崭新的自己。

但真正回归家庭后,我的心态还是崩了。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亲力亲为带过孩子,女儿长到3岁,我都像个甩手掌柜一样。刚回家那段时间,做什么都手忙脚乱,也第一次体会到照顾孩子有多繁琐。还有“二胎家庭”常见的争宠情况也出现了:照顾弟弟时,姐姐也会求关注,想让妈妈陪着,有时候两个人还会抢玩具抢妈妈……我很快陷入新一轮的崩溃,我感觉自己做得太差了,每天都很焦虑。

 

(姐弟俩一起玩)

另一方面就是心态的问题。职场和家庭的落差,一度让我充满负能量。我原来在职场上是一个女强人,节奏很快,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平台也给了我很多光环,身边总是很多人簇拥着,让我很有成就感。可离开原来的职场,以前很多人不再联系,失落感油然而生。

突然一下回归家庭,从站在台上面对百人侃侃而谈,到在家里面对两个不太受控的听众。不止这些,时间管理上也变得很混乱,每天不知道该干嘛,这种状态的后果就导致——工作没做好,孩子也没照顾好。

就这样,我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是我能力不行吗?是我太差劲吗?要二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在这种糟糕的状态下,发生了一件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很自责的事。那天我陪女儿睡觉,哄睡得很艰难,让我的情绪逐渐失控。又接着,因为一点小事她对奶奶特别不尊敬,还上手推了奶奶一把。我看到之后上去劝说,结果她一脚踹到我的腿上。我当时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没控制住自己,一手把她拽过来就使劲地打,把她打哭了。每次说起这件事,我就很难受、很后悔。

我知道是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育儿方法也有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管教的名义,来欺负孩子。”

这件事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开始意识到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自己和家人,甚至是工作的副作用。我暗自下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需要积极应对,我需要找出口。

 

(空闲时间和女儿一起去撸猫馆放松)

就在坐月子期间,我时间比较空闲,无聊就会刷短视频,长辈说那样对眼睛不好,不想让我多看手机,那听音频的形式对我来说更适合。

就在那时,我开始关注樊登读书,坚持听樊登老师每周讲一本书,有自我成长的,还有亲子沟通的,收获很多。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樊登读书·新父母课堂,我一下就爱上了。有种“你想睡觉,有人正好给你递了枕头”的感觉,里面系统、全面地去讲怎么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怎么做好一个父母。

我听到金韵蓉老师的一门课,里面有个观点我印象深刻。金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像种子,热爱自由;有的像花朵,爱表现。而我家两个宝宝的性格很不一样,我顿时解惑了。

(跟当当去泡温泉)

还有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帮我减少了焦虑。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在母子的这段关系里,我们都需要在自己的角色里学习成长,不过幸运的是,一切都在慢慢好转。

Part4.当我开始跟女儿做「闺蜜」

当我慢下来,我才真正去了解女儿。她不是不合群,她是有自己的小世界。我应该尊重她的小世界,也应该守护她的小世界。一开始她有点不愿意,说这是她的小秘密,不想跟别人分享。我就会跟她商量,妈妈也跟你分享一个秘密,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跟我交换一个小秘密,好不好啊?她听完乖乖点头说好。

我会跟她分享我遇到的好玩的、开心的事,甚至一些不开心的事,她听完会用那种网络金句鼓励我——“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我每次听完,都觉得很温暖。虽然她是小孩子,但确实给了我力量,这种力量简单又真诚,对我很管用。

我们开始拥有“闺蜜”卧谈时间。我问她:“为什么在幼儿园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呀?”她说:“我觉得有点无聊,我不喜欢唱歌和跳舞,我喜欢看故事书。”我才发现,每个小朋友的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

她说出原因之后,我就会像朋友一样,继续跟她一起想办法,既可以看书又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在这种交流下,我越来越懂她了,女儿也完全信任我。我发现,女儿比我想得更勇敢、独立,她的内心有一个怡然自得的小世界。而且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好奇心旺盛,让我都很惊讶。我也下定决心,要保护好她的天真美好。

 

(跟女儿交换礼物:上面是她画的丝巾,下面是我准备的草莓发夹)

就像樊登读书·新父母课堂里金韵蓉老师讲的,孩子天生有他自己的性格特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然后接受和理解,并且鼓励孩子找到他喜欢的方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去培养他。

从那之后,我会经常鼓励她,发自内心的赞美她和提出小建议。我会告诉她,妈妈是她最忠实的粉丝,是她坚强的后盾。这样的沟通,让女儿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了。前段时间,爸爸给她买了一盒马卡龙,128 块钱。她舍不得吃完,专门给我留了四块。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妈妈。我们彼此惦记、彼此关爱,我们的爱是在双向奔赴。

“亲情”往往是很有力量的。很多时候,我在外面耗掉的元气,又重新在家庭里续上。从一开始的兵荒马乱到现在的渐入佳境,这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小鱼鱼周岁生日)

我有次问女儿,你以后想干什么?她说想当科幻小说作家,还想当特别有创意的导演。

我觉得在爱和鼓励里长大的孩子是最强大的。就像那句话说的:“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这也是我和老公对孩子成长的态度。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你尽管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去撒野,去成长。

Part5.当妈妈之前,先活好你「自己」

“如果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先活好你自己。”这是樊登读书·新父母里影响我最大的一句话。之前为了孩子我经常忽略很多事,但在跟孩子一起升级打怪的过程中,我才深刻意识到——我得先活好我自己。

妈妈必须先做好一个有价值的人,才会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反馈。在家庭这个小单位里,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影响着孩子,而我想给孩子塑造一个有自我,有价值,又乐观的形象。职业转换后,我也做了很多调整:现在的工作需要跟人大量沟通和交流,但我不会去硬推销,我始终觉得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提升是会散发出能量的,以这样的状态去待人待事,自然会有好事发生。

就像我在单位拿到大大小小的荣誉,女儿看到后会说:“妈妈你好棒,你又帮助了别人。”她会觉得妈妈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现在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保持的心态只有一个:做好自己的功课,向上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上努力。

 

(在新单位获奖)

当一个人由内而外地变积极之后,生活也会眷顾你。我现在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家庭教育也没落下。这段育儿过程,也让我成为一个格局更大的人。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当然,这也得益于我有一个特别靠谱的“队友”。

我老公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甚至有点像我的心灵导师。他像一个“问题解决者”,我特别喜欢跟他探讨问题,他的话常常让我豁然开朗。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反而更像soulmate。有他在,我可以很放心在空闲时间打球,做瑜伽,跟朋友一起喝下午茶。

 

(当当陪我去打球)

我看过一句话:“如果妈妈只能被装在画框里,或者藏在面具后面,那么我们都不会知道关于母亲的更完整的故事。”

我很赞成,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不完美,妈妈就是一个普通人。对我来说,成为妈妈,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但我很庆幸我有两个宝贝,我在养育他们,他们也在让我变得更好。他俩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远远大于那些辛苦和劳累,我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丰富生动有意义。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确信,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一家人出去玩的路上)

就像我遇见樊登读书·新父母家长课堂,打开我的育儿新思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解放我、指引我。我也真正明白:只有做好自己,我才能做好妻子,做好妈妈。

(以上故事均由【樊登读书·新父母】团队采访撰写,是由当事人口述的真实故事,获当事人许可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一期【樊登读书·新父母】的用户育儿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每个爸妈都值得被看见。

你的育儿路上,都经历了什么?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欢迎联系我们。你说,我们听,等你。

欢迎在留言区,将你的精彩讲给我们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