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画解红楼|凹凸花与共时叙事

2022-05-30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红楼梦》则穿越时空,在情节细节上突出诗情画意,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等,引无数画家描摹;在叙事进程中植入绘画技法,如千皴万染、横云断岭、云龙作雨等,提升小说艺术水平,丰富创新中华文化。画解红楼,即以绘画理论、技法解读红楼叙事,探寻《红楼梦》对绘画技法的借鉴和应用,探讨传统诗书画艺的相互交融,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启迪智慧,启发创新。

作者

杨贵堂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回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突然放弃了一贯线性、历时性结构方式,转为共时性的画面结构方式,描绘同一时刻的两个场景:一个在山上的凸碧山庄,人物是贾母及主妇婆子众人;一个在山下的凹晶溪馆,人物只黛玉湘云两个。

连接两幅图画的,是那悠扬顿挫的笛声。笛声牵动着人物心绪,也提醒着读者,云行月移,水流花放,时间在无声地流失,悲凉的情绪在逐渐累积。

凸碧堂这边:

只听桂花荫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

此处有脂批:

“转身”妙!画出对月听笛如痴如呆、不觉尊长在上之形景来。

凹晶馆这边:

正说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了,这笛子吹得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咱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

此处也有脂批:

妙!正是吹笛之时,分(勿)认作人(又)一处之笛也。

显然,批书人也注意到了共时叙事的结构方式。

这一回中,黛玉向湘云说道,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的命名,正是出自她本人之手,又讲解了凹、凸二字的用法来历,并特意提到了“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

张僧繇(502-557),南朝梁人,为南京许多佛教与道教寺院画壁画,同时还是一位人像画家,曾画《汉武帝射龙图》《醉僧图》《田舍婴戏图》等,又是画龙点睛典故中的主人。唐许嵩 《建康实录》载:

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遍画凹凸花,为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或异之,乃名凹凸寺云。

因为张僧繇的凹凸花,一乘寺变作了凹凸寺,可见其不同凡响。

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在《中国艺术史》中介绍,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带来新的绘画形式,这种外来的新风格到張僧繇时发展到颠峰,可以肯定的說,从印度所输入的新面貌应该是应用阿占塔(Ajanta)壁画中那种自由的阴影法,使得绘画造型有一种立体圆型的效果。

《红楼梦》叙事,也有凹凸互现、立体多面的绘画效果,正如脂批所言: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

就第七十六回而言,凸碧堂在高处,显豁,喧哗,贾母众人,抱团取暖;凹晶馆在低洼,隐蔽,沉寂,黛湘二女,联句遣怀。中国艺术对偶呈现、阴阳互补的结构方式和审美思想,在园林中,在画面上,也在叙事中。

名 画 欣 赏

唐·梁令瓒 仿 张僧繇 (传)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公众号

原标题:《画解红楼|凹凸花与共时叙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