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公园里陪跑、泳池里同游、见缝插针做仰卧起坐……带孩子动起来最重要!(特别家教1030期)

2022-05-28 10: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现代教育报 ,作者现代教育报

现代教育报.

北京市教委机关报《北京教育报》是《现代教育报》的前身。目前的发行全面覆盖了北京中小学、幼儿园、高校及所有教育机构。每周两刊,周二《首都教师》,周五《家长周刊》。

公园里陪跑、泳池里同游、见缝插针做仰卧起坐……带孩子动起来最重要!(特别家教1030期)

今年,受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孩子们又一次开始了居家学习。家长上班管不到,一些孩子宅在家里不动弹。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心,运动量不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对此,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和业界专家均表示,居家学习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家长要主动带孩子动起来、跑起来,享受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

1.坚持长期锻炼 提升身体素质

近年来,针对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举措。例如,北京市的中考体育分数将逐年增加到70分,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中考体育分值将提升至80分,河南省从2024年起将中招体育总分值提高到100分……

“体育分值的提升,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中国教科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研究员分析认为,体育作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必修的“大学科”课程,不仅肩负着增强体质的重任,而且是为青少年幸福人生奠基的“生命教育”课程,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合一体化推进。她强调说,经常被忽略的校外体育锻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家长对体育的态度、能力与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整天不运动的家长,很难让孩子爱上体育锻炼。如果家长能转变观念、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并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将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影响。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副校长王亚林认为,像1000米、800米这样的耐力跑需要的是长期锻炼,如果学生缺乏适量运动,身体的协调性、耐力差,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王亚林建议,要将重心放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上。

2.多鼓励多参与 亲子一起运动

电子产品的涌入,让一部分孩子更愿意宅在家里不愿动起来,而有些孩子则天性好静不爱动。面对这些孩子,家长的鼓励和表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师李兵以他和女儿李小琪的故事,向记者佐证了这一观点。

原来,已经上初一的李小琪身体瘦弱,是典型的“豆芽菜”身材,这让李兵非常担心女儿在体育中考中“吃亏”。为了增强女儿的体质,顺利通过各项体育测试,他和爱人商量每周带孩子去陶然亭公园跑步。一开始,李小琪慢跑100米都喊累,他们就停下来歇一歇,然后再往下一个目标进发。每当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夫妻俩除了和孩子击掌庆祝之外,也满足女儿一些小小的要求,鼓励她不断超越自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渐渐地,李小琪能跑500米、1000米甚至更多。

后来,跑步不再是任务,而是变成了李兵一家的日常。三个人在跑步中不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让枯燥的运动变得更加有趣。不到一年,女儿的身体结实了、运动能力提高了,李兵夫妻不光减了肥,一些身体方面的小毛病也好了。

家长从陪练变身为运动场上的主角之一,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体育教师王智杰认为,并不需要他们有多么高超的技巧,督促、陪伴、一起动起来才是关键。王老师说,特别是孩子觉得锻炼太苦太累,以耽误学习为由闹情绪想要放弃时,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鼓励,多给孩子说“我们相信你,咱们再坚持一下,好吗?”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体育教师苏晨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参与很重要,学校里很多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都是因为家长是体育爱好者,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运动。他说,很多家长从不运动却偏偏让孩子热爱体育,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就很难有说服力,就算花了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体育培训班往往效果也不太好。

3.避免高强度 降低敏感度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如何让学生科学地动起来需要综合考虑。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体育组组长郭剑涛告诉记者,如果超强度训练,不仅起不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他表示,长跑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有氧耐力,高强度训练容易导致学生体能无法有效跟上,因此要保证每天平均用力。在具体举措方面,郭剑涛建议考生和家长每天到公园或空旷的区域慢跑1.5公里,以训练耐力,等回到学校操场再拼速度。如果场地实在不允许,深蹲、半蹲或者跟着网红健身达人刘畊宏一起跳毽子操,也能增强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

在球类项目上,郭剑涛提醒家长在陪练中要有意通过对话等方式减轻孩子的紧张心理。他以排球垫球举例说,平时学生练习时一般在学校操场等比较开阔的地方进行,而考试是在3米乘3米的规定区域内完成。身处陌生环境,考生容易紧张而导致动作变形,所以家长在平时辅助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变换垫球的场所,并在心理上给孩子减压,减少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敏感度,保持轻松的应考心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训练效果。

对于像仰卧起坐这样的项目,王亚林认为不用单拿时间出来训练,只需每晚学习间隙“见缝插针”拿出几分钟时间来做,就能实现既让身体得到休息又能提高成绩。而引体向上则可以在跑步结束时在公共健身器材上进行。

4.每日积累 贵在坚持

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正式发布,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此次改革方案意在让体育考核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运动的“助推器”,让更多学生可以得高分、得满分,增健康、增快乐。

北京市顺义区初中体育教研员郭新表示,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和机会,建议家长们培养孩子从小喜欢或参与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陪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融入生活,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让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季俊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游泳,儿子小学四年级时跟着他学会了四种泳姿,如今每周都去游一次,游得比他还快。除了游泳,季俊还和别的家长联手组队,带着一群爱打篮球的孩子每周举行一次篮球赛。在此过程中,儿子熟练掌握了运球和投篮的技术要领。

回忆起这两年和孩子一起度过的运动时光,季俊说其实孩子一开始也不“上道”,是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引导、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才走到了今天。如今,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儿子体育中考的事,只需要每天、每周把该做的运动保质保量做完即可。

栏目:特别家教1030期

原标题:《公园里陪跑、泳池里同游、见缝插针做仰卧起坐……带孩子动起来最重要!(特别家教1030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