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4种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总结,不怕找不到了!

2022-05-30 1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纸耳朵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量表是医生评估与诊断疾病的好帮手,本文总结了14种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卒中的一种,约占脑卒中的13%,是由脑动脉破裂而导致周围组织局限性出血。ICH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所以应当尽早评估病情发展和临床预后,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并采取干预措施,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自从2001年原始ICH量表(origin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OICH)诞生以来,已有20余种脑出血预后测评量表问世,其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本文将对常见的一些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进行介绍。

原始ICH量表

(origin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OICH)

OICH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amphill等学者于2001年提出。该量表总分0~6分,根据总分值评估临床患者30天病死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OICH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量、患者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和血肿是否来自幕下这5项。

OICH量表是迄今为止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ICH短期预测量表,使用起来简单便捷,判断30天的病死率准确度较高,得到了大量研究验证。例如2018年Nisar等对美国特拉华州245例成人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OICH可以较好地评价脑出血患者发病30天内的死亡结局,评分≤2分时患者死亡的风险较低,≥3分时死亡的风险增高。但该量表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动态性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对长期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价受到限制等等。

改良ICH量表A(mod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score,MICH-A)和改良ICH量表B(Mod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 score,MICH-B)

MICH-A和MICH-B的组成因素和OICH的组成因素一样,但是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做了进一步细分。MICH-A总分11分,MICH-B总分10分。研究显示MICH-A和MICH-B对6月内的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优于OICH量表。

ICH分级量表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rading scale,ICH-GS)

ICH-GS于2007年由Ruiz等对OICH进行改良而来,研究者在OICH的基础上引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总分5~13分。

经过改进后,ICH-GS评分每个分值都有对应的患者。Ruiz对ICH-GS和OICH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预测30天功能预后方面两个评分效能相当,而在预测住院期间和发病30天死亡率方面,ICH-GS更优秀。

但改良的量表也增加了评分的难度,且没有完全克服OICH的缺陷。

新的ICH量表(new ICH score)

Cheung和Zou于2003年推出了新的ICH量表,是最早将内科参数作为预测因素的量表之一。研究显示新的ICH量表和OICH对患者30天死亡预测的能力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然而新的ICH量表对30天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优于OICH量表。

ICH功能转归评分量表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nction outcome scale,ICH-FOS)

ICH-FOS是中国学者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13年建立的一种兼顾ICH短期及长期转归的预测量表。由于该量表是针对亚洲人群设计的,纳入标准和基线特征与国外一些量表有所不同,且该量表还综合考虑到临床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等较多因素。

ICH-FOS总分0~16分,分数越高,功能转归不良风险越大。该量表最初制定时纳入的样本量比其他量表大得多,纳入的患者尽可能接受充分的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弃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使其更加可靠、准确、实用。研究显示与现有的其他量表相比,ICH-FOS在评估短期、长期预后方面均具有最高的准确性。

功能结局量表(functional outcome score)

功能结局量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发性ICH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进行预测。功能结局量表总分11分。功能结局量表和之前的ICH量表的赋值方法相反:功能结局量表分数越高,其ICH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越好。

急诊ICH评分量表(emergency departmen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EDICH)与改良急诊ICH评分量表(modifie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tracerebral scale,MEDICH)

EDICH由希腊研究者Zis等于2014年提出,用以评估急诊自发性ICH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8分,评价指标包括GCS、是否破入脑室、幕上幕下、血肿直径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意大利研究者Masotti等认为,EDICH中以血肿直径作为一个变量容易过度估计血肿量,从而影响评分的准确性。他们把血肿直径的变量改为传统的血肿体积,命名为MEDICH。

EDICH和MEDICH制定者考虑了抗凝药物对患者30天病死率的影响,增加了INR作为危险因素,使其更具临床意义;此外与OICH相比,GCS评分重新细化分级后更适合临床应用。

研究显示EDICH和MEDICH在预测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效果相当,不过MEDICH在预测48h病死率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以及功能不良转归方面更优秀。

儿童ICH量表(Pediatric ICH score)

儿童ICH量表主要用于18岁以下的ICH患者,考虑到儿童的ICH特点和危险因素和成人存在显著性差异,故组成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儿童ICH量表总分5分。

儿童ICH量表对18岁以下的ICH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以1分为分界点,儿童ICH量表对中度和重度残疾预测能力的敏感性是75%(95%CI:59%~87%),特异性是70%(95%CI:46%~88%)。以2分为分界点,儿童ICH量表对重度残疾和死亡预测能力的敏感性是90%(95%CI:55%~99%),特异性是68%(95%CI:53%~80%)。

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

Hunt-Hess评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适用于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基于患者临床表现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从而对手术风险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蛛网膜下腔出血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WFNS)分级

该临床评分系统是由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制订的,结合GCS评分及运动缺陷两项内容,用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分级,共分为5级。

该临床评分系统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但该量表的截点由专家共识确定,并没有经过正规分析而得出,且该量表并没有经过较为完全的效度检验。

十一

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Fisher分级及改良Fisher分级

1980年,为反映蛛网膜下腔积血程度与脑血管痉挛关系,Fisher等人首先提出Fisher分级。他们将蛛网膜下腔积血程度分为4级,发现该分级与脑血管痉挛明显相关,分级的级别越高,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概率越大。

进人21世纪,CT性能取得了明显进步,靠原来CT参数背景制订的Fisher分级已经越来越跟不上临床诊断的需要。2001年,Claassen等学者提出了Claassen分级,也有人称为改良Fisher分级。

这两个分级用于反映蛛网膜下隙积血程度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级别越高,并发脑管痉挛的概率越大。

十二

Spetzler-Martin脑动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级别评估

1986年,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的Spetzler和Martin提出一种AVM的分级方法。其目的是预测手术切除AVM后发生致残和致死的危险性,以决定哪些AVM能够从手术切除治疗中获益。

Spetzler-Martin AVM级别评估是根据脑动静脉畸形的关键特点进行分级,计算方法为:AVM级=(AVM大小的得分)+(功能区得分)+(静脉引流模式得分)。另外有独立的第6级,指无法手术的病变(切除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残疾性损害或死亡)。

Spetzler-Martin AVM分级与外科切除病灶后的并发症有关。分级6级不能手术;分级1~5级可以手术,其外科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如下。

1级:手术后轻度或重度功能缺损可能性很低。

2级:手术后轻度损伤的可能性低,重度损伤的可能性很低。

3级:轻度损伤的可能性中等,重度损伤的可能性低。

4级:轻度损伤的可能性显著,重度的可能性则为中等。

5级:轻度和重度损伤的可能性显著。

十三

烟雾病脑血管造影铃木分期

影像学诊断ICH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优势。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根据脑动脉造影建立了烟雾病脑动脉造影的分期。

第1~2期的主要特点是颅内动脉狭窄,颅底渐出现烟雾血管;

第3~4期颅内动脉开始出现闭塞,烟雾血管旺盛;

第5~6期颅内动脉闭塞加重,颅底烟雾渐消失,大量颅内外异常血管吻合形成。

该表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也是国际通用的对烟雾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程度进行分期的标准。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该分期标准时需注意脑血管造影表现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并不平行,分期靠后并不意味着临床表现就一定严重。

十四

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LAN)评分

PLAN评分是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的预后,采用入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局部缺损等指标,简单易行。不过,在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PLAN评分可以帮助识别可能因ICH住院后预后较差的患者。数据显示在住院ICH的患者中,可以通过PLAN评分预测30天死亡率、出院时的死亡或严重依赖以及1年死亡率。

总的来说,ICH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早期评估ICH患者的死亡率及功能状态,从而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非常重要。

但是ICH病因复杂,影响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因素非常多,且还要兼顾量表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便捷性,所以仍没有公认最理想的量表。

目前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取对应的量表进行评估,未来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指导临床。

参考资料:

[1]雷春艳,凌一帆.脑出血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脑出血,2017;2(4):53-56.

[2]陈晓春,潘晓东.神经科查体及常用量表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5.

[3]Ji R,Shen H,Pan Y,et al.A novel risk scale to predict 1-year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scales[J].Critical Care,2013,17(6):R275.

[4]Du WL,Zhao XQ,Wang YL,et al.The PLAN score can predict poor outcome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Ann Transl Med.2020 Jan;8(1):14.doi:10.21037/atm.2019.11.88.

[5]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2):987-995.DOI:10.3760/cma.j.cn113694-20200609-00431.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8):571-572.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09.08.019.

[7]陆菁菁,赵性泉.脑出血的经典临床评测量表及改良[J].中国卒中杂志,2012,07(2):141-145.DOI:10.3969/j.issn.1673-5765.2012.02.013.

[8]李迪,王文志,孙海欣.脑出血临床评估量表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103-105.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6.01.029.

[9]寿碧江,李东芳.3种ICH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77-82.DOI:10.11713/j.issn.1009-4822.2020.01.018.

[10]寿碧江,李东芳.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的研究现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20,14(3):167-171.DOI: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3.010.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纸耳朵

本文审核:李土明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原标题:《14种脑出血预后评估量表总结,不怕找不到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