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PAM线上 | 第六届图像小说节·上海站:漫话我们的生活

2022-05-31 1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明珠美术馆PAM 明珠美术馆PAM

什么是图像小说?

图像小说被誉为“第九艺术”,是漫画的表达形式之一,主要以成年读者为目标。相对于其他漫画形式,图像小说的文字多一些,剧情也更为完整;相对于一般文字小说而言,图像小说又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读者可以感受到现代艺术的视觉效果、分镜效果,也可以在格与格之间保持文字的想象性。

往届图像小说节精彩瞬间

今年,第六届图像小说节上海站活动首次以线上对谈的分享方式,邀请生活在上海的法国漫画家露西·古亚德(Lucie Guyard)以及比利时漫画家郑天优(Tian-You Zheng)在线上以“漫话我们的生活”为主题,与1.3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一起分享各自的创作与生活故事。

点击视频

看看漫画家们都在聊些什么?

漫话我们的生活·对谈

如何成为漫画家?

Q1:你们最初接触漫画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被漫画这种形式所吸引呢?是否有什么作品曾经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对你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露西:比起天优老师,我其实是一个不太专业的漫画家,我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激情照进现实的创作。我真正的职业是平面设计师,但是绘画从小以来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是一种热情。如果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漫画家,那就是桑贝。大家可以在我的绘画风格中也看到桑贝的这种极简风格。

桑贝作品

郑天优:其实我个人的绘画历程是跟很多小朋友一样的,从小就开始画画。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妈妈不想让我看电视,于是就给我买了很多二手漫画让我开始看,看着看着就自己也开始画了。之后,我拿了一个比较小的绘画奖,这对小朋友来说当然是相当大的鼓励,于是我就这么一直画了下去,从小朋友一直画到了少年时代。

Q2:天优最初好像并不是漫画专业的,当时你为什么要从理科专业转到漫画专业?因为两个专业跨度还蛮大的,当时为了跨专业你做了什么准备?有和其他人商量过这个决定吗?

郑天优喜欢的法国漫画家让-皮埃尔·吉布拉作品

郑天优:我三年大学学业结束之后,要进行论文答辩,但当时我还没有答辩论文就毕业了,所以还要另外补一年,也就是第四年。这一年不需要干别的,只要用来准备论文答辩就行,当时我觉得用不了一年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就想干脆报个艺术院校去学习,这么一来就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了。之后,我干脆放弃了之前学的测绘专业跑去做漫画,妈妈很不高兴。当时也有和别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比较理性的结论是鱼和熊掌都想兼得:一边做论文答辩一边画漫画,但结果是完全转向了漫画。其实法国跟比利时的艺术院校稍微有点不一样,我上的是比利时圣卢克学院,它的入学条件比法国要稍微简单一些,有很多法国学生选择去比利时进行艺术院校的学习也是因为学费更便宜。入学需要进行三轮考试,第一轮是理论考试,第二轮是专业考试,第三轮是口试。

Q3:露西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而你也很喜欢画漫画,在你专业学习期间是否觉得漫画这个爱好对你起到了一些帮助?或者是平面设计专业也可能对你的漫画创作有所帮助?

《当日甜品》©Lucie Guyard

来源于LaPtiteLu 公众号

露西:我作为插画师的身份,确实对漫画是有影响的。因为在漫画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思考作品的颜色、构图等,这个时候我作为插画师的身份就派上用场了。不过“小露在中国”是我非常个人的项目,这个漫画是我的个人空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是完全自由的,不需要听从客户的意见,不需要听从甲方的修改。

为何来中国?

Q4:虽然大家成为漫画家的方式不同,但你们都做了同一个选择——来到中国。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来到中国?

露西:我当时是因为工作机会来到了中国。之前我在巴黎工作,有一位朋友在上海工作,他邀请我来上海跟他一起,我也想寻求一种新的机遇、新的契机,于是决定来中国。

郑天优:我的情形也差不多。我是华裔,最开始在杭州留学。来到杭州后先是念了一年的中文,然后拿到了中国的一个奖学金,于是就在这边念完硕士。毕业后获得一个在我蛮喜欢的公司的实习机会,从此以后就留了下来。

漫画家如何创作?

Q5:创作的时候是用手绘的方式还是用手绘板?现在大多数的创作全都是在blog或是微信公众号上发表,那两位是习惯手绘了再扫描进电脑,还是说直接用手绘板去创作?

露西:其实我现在的创作过程跟以前差不多,一直都是带着小本本到处走。我会在草稿纸上寻找作品的第一个创意和脚本,有了创意和脚本之后就在纸稿上起稿,起稿完之后再扫描进 ps里,然后在ps里再用线条描一遍。我是一个比较依赖纸笔去寻找灵感的作者。

郑天优:《欢迎来中国》这本漫画的创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与编剧Milad Nouri一起创作的时候,首先是他作为剧作家写脚本,写完脚本定了之后,接下去一步就是上分镜头版。

郑天优演示漫画的创作过程

可如果是我个人创作的话,会直接到板绘这一步。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在作品的雏形和初具规模之间的转换,漫画家画漫画其实是一种重复性非常高的工作,很多时候在做一些重复的工作。我们要发给编辑看,编辑大概也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漫画家喜欢的漫画家?

Q6:法国和比利时的漫画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也涌现出很多有名的漫画家,请问两位嘉宾,能否说说自己喜欢的漫画家?

郑天优:我最喜欢的日漫画家是富坚义博。最喜欢的法国漫画家一位是让-皮埃尔·吉布拉,他画面中营造的气氛感非常强。还有一位是阿尔弗雷德,他的作品在中国应该还没有出版,他在叙事节奏控制上非常强,会给人物注入很强的生命力。

上:佩内洛普.芭桔 《她们的故事》

左:富坚义博 《幽游白书》

右:莉兹·克里莫 《一见你就好心情》

露西:我喜欢美国作者莉兹·克里莫的作品,她的书都是这种动物题材,两页的小型漫画讲的是一些非常治愈、暖心的小故事,很易读,我儿子也非常喜欢。她的书已有中文版,而且是畅销书,大家可以搜一下。还有就是佩内洛普.芭桔,她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女性漫画家,在中国由后浪出版了她的作品《她们的故事》。

漫画创作的未来?

Q7:利用电子设备绘画是否已经完全代替了手绘?怎么能看出一本漫画是手绘还是用电子设备绘制?

郑天优:就技术进步来说,我认为板绘取代手绘是一种必然性。现在很多人都转移到板绘上,因为板绘很方便,技术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唾手可得的。之前漫画家画画时,大多先用纸笔画出,再扫描,然后再用Photoshop,而板绘可以一步到位,非常方便。至于如何认出一部漫画是手绘还是板绘,这需要看情况,因为有时手绘漫画也会用Photoshop最后叠加一层色彩,所以很难区分。有些水彩画比较好辨认,因为它画在水彩纸上,会有水彩纸的纹理,不透明水彩有时也比较好辨认。但一般来说还是很难区分的。

露西:我的意见和天优基本一致。如果有作者现在还在纯手绘创作的话,他肯定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因为首先这是一个卖点;其次,这很传统,他坚持了一件很困难的事;第三点,如果是纯手绘创作的话,其实接下来很难修改。

看看漫画家们如何即兴创作?

漫话我们的生活·现场创作

在创作环节中,观众们给到了一些关键词:原子弹、污染、手、居家办公,梦幻的、日常、镜子、扫把等。两位嘉宾从中选出了“扫把”、“居家办公”和“原子弹”这三个关键词,并以此创作作品。

嘉宾作品

郑天优作品

郑天优:“居家办公”很简单,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居家办公。“扫把”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我家原来有一位钟点工阿姨来打扫卫生,但这段时间她肯定没办法来,所以扫把就躺在地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原子弹”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很久没有理过发了,现在只能戴一顶帽子遮住,再不去理发店,我的头发就要变成原子弹了。

露西作品

露西:我的小儿子特别喜欢玩扫把,总是过来跟妈妈捣乱。“原子弹”是因为我已经在生气的边缘了,这可能跟天优用头发的表现不太一样。

嘉宾介绍

【法】露西·古亚德

Lucie Guyard

法国插画师,旅居上海已十余年。自幼喜欢绘画,这也是她后来创作“小露”这个自传式漫画形象的原因。露西会定期在她的微信公众上发布漫画《小露在中国》(La Ptite Lu Made in China),讲述她在中国的旅居生活。随着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的不断增多,露西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参与越来越多与插画相关的项目(魅力惠、地中海俱乐部、珑骧、法国旅游发展署、东风雪铁龙、兰姿箱包……)。2017年,露西在上海举办了她的第一场个人画展,随后又在北京、苏州等地展出她的画作。

【比】郑天优

Tian-You Zheng

比利时籍华裔,在布鲁塞尔出生长大。起初他的专业是测量师,21岁的时候,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用了三年时间在比利时圣卢克艺术学院(Institut Saint-Luc)学习自己喜欢的漫画,之后来到中国求学,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动画并获得专业学位。自2015年以来,定居上海的他,一直担任多部动画电影和电视剧的分镜设计师。

小贴士

漫画、插画、动画有什么区别吗?

天优:动画首先肯定是动起来的。而漫画是分镜的艺术、是画格序列的艺术,这是漫画最传统的一种定义。它是有分镜的,一页中有很多分隔出来的小格子。插画通常来说是一整张大画,它没有分镜。

露西:我与天优的意见一致。插画中一般没有文字,但有时也会出现文字,例如插画集。总的来说,插画是通过画面本身来讲故事的,并不依靠文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展预告

展览信息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

地点:明珠美术馆(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出品人:李爽

总策划:李丹丹

策展人:长冈贤明、左靖

主办: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

承办:明珠美术馆

协办:左靖工作室、D&DEPARTMENT

特别支持: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鸣谢: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空间设计: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平面设计:PAY2PLAY

LONG LIFE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

Venue: Pearl Art Museum (8F Aegean Place, 1588 Wuzhong Road, Shanghai, China)

Producer: Li Shuang

General Planner: Li Dandan

Curators: Nagaoka Kenmei, Zuo Jing

Organizers: Shanghai Xinhua Distribution Group, Red Star Macalline Group

Presented by Pearl Art Museum

Co-organizers: Zuo Jing Studio, D&DEPARTMENT

Special Suppor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

Thanks: Consulate-General of Japan in Shanghai

Space Design:kooo architects

Graphic Design: PAY2PLAY

原标题:《PAM线上 | 第六届图像小说节·上海站:漫话我们的生活(内含视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