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书里面乾坤大 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姜维朴先生访谈录

2022-05-31 12: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作者:李让 现任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

从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初的50余年里,中国连环画经历了辉煌与挫折、顶峰与低谷。

曾经有人讲,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连艺滑至谷底,连环画册的编创印发都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正是这种全行业的出版冷激发了全国范围的收藏热。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一说法是否存在偏颇之处,但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看得见的,那就是历史并不很长的连环画收藏确实越来越热,连迷越来越多,连友的队伍迅速壮大,连藏交流活动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为了帮助收藏爱好者更多地了解连环画,在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连环画研究会老会长、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前总编辑、被誉为“连坛泰斗”的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姜维朴先生。

记者:连环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姜维朴先生:连环画艺术的历史渊源是相当久远的。中国和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连环画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埃及的古雕刻《名王功迹》、古绘画《死者之书》,印度阿旃陀石窟表现佛生平事迹的壁画,都是连环画最早期的形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上,也已经有了记载攻战事迹的多图组画式的叙事连环画。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比较完整的早期连环壁画是河南洛阳西汉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传世名画《洛神赋图卷》是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长卷型连环画,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堪称标准的无字连环画,江苏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明人摹本《胡笳十八拍》图则是典型的有图有文连环画,山东曲阜孔庙圣迹殿的壁画《孔子圣迹图》是由120幅图构成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连环图画,《清始祖传说图》是传说故事连环画,而《康熙南巡图》和《乾隆南巡图》都是大型纪传体连环画。

连环画在不少国家都流行,大家熟知的很有影响的连环画有美国的《华伦王子》、《米老鼠和唐老鸭》,日本的《铁臂阿童木》、《阿信》,法国的《贞德》、《世界的发现》,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等。

记者:有不少连友都认为连环画就是“小人书”,只是连环画是雅称,对吗?

姜维朴先生:这就要谈谈近代连环画的兴起了。上个世纪初,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一种作为通俗普及的文艺读物的连环画出版物出现了,从20年代到40年代以上海为基地兴起,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连环画家,创作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连环画年画、报刊连环画、连环画片、连环画册。连环画以画册的形式出现,使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更加深入到人民群众千家万户中,而租书摊的出现使之广泛流行开来。这种连环画册,上海叫“图画书”,北方叫“小人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伢伢书”,两广叫“公子书”,也有的地方叫“回回图”、“跑马图”等等。“小人书”似乎叫得比较广泛,后来也就成了连环画的俗称。

连环画定名为“连环图画”这个全国统一的称号,源于10-20年代上海出版的一批连环画册。这些连环画册既注意图文结合,又注意图画前后之间紧密的连续性,根据故事情节一环紧扣一环,读起来引人入胜。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等连环画册,就在封面上印上了“连环图画”字样,这样,连环画册就有了正式的名称。“连环图画”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为了更加简练,50年代初,“连环图画”又统一改称“连环画”,直到现在。

记者:您早在1953年就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又担任它的第一任总编辑,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里,中国连环画事业的辉煌与挫折、高潮与低谷,您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请您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新连环画”的情况。

姜维朴先生:所谓新连环画,意在区别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连环画。1950年初,毛泽东同志就指示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喜欢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批新连环画。随即文化部就成立了大众图画出版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出版了一批新连环画,如《鸡毛信》、《东郭先生》、《新儿女英雄传》、《三打祝家庄》、《刘胡兰》等,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了个好头。1951年到1956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累计达1万余种,累计印数2亿6千万余册,新连环画完全取代了旧连环画占领了图书市场。除了优秀单篇故事作品以外,还有《抗美援朝志愿军画库》(40余册)、《戏曲故事画库》(60余种)、《水浒》(30册)、《岳飞传》(15册)、《三国演义》(60册)等一批影响巨大的连环画出版工程。《岳飞传》(15册)40多年来久印不衰,印数已高达450多万套。

经过1957年至1962年一段曲折,1963年,中国连环画编创出版成果迎来了第一次历史性的全国大检阅,在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有53部连环画获绘画奖,27部文学脚本获脚本奖,14位连环画家获工作勤劳奖,其中荣膺绘画一等奖的有《山乡巨变》、《穷棒子扭转乾坤》、《铁道游击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要读书》和《西厢记》。

十年“文革”连环画事业在劫难逃。“文革”结束后连环画的编创出版经过两年复苏便获迅猛发展,出版发行量连创历史之最,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全国年出版连环画分别为1000余种、印数4亿余册,2000余种、印数7亿余册,2100余种、印数8亿6千万册,2400余种、印数6亿3千万册。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鼎盛。1981年和1986年举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向全社会展示了一大批连环画精品。

1983年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成立和1985年中国唯一一家连环画专业出版机构——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创办,都是中国连环画事业辉煌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记者:在我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连环画本是不太被人看好的艺术品种,但它却取得了那样快的发展,产生了超乎想象的影响,现在又被热衷收藏的人们如此看中,请问它的艺术价值有哪些?

姜维朴先生:很多文艺品类都有多样性,连环画的多样性应该说是比较显著的。它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它能够赢得广泛的读者。比如连环画艺术形式的多姿多彩,从绘画色彩上看,有黑白连环画、彩色连环画;从绘画手法上看,有白描连环画、复线连环画、素描连环画、线描加皴擦连环画、水墨连环画、木刻连环画、剪纸连环画、布贴连环画、连环漫画等;其他还有连环壁画、连环招贴画、连环画挂图、连环画幻灯、连环画电视、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环画、摄影连环画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画种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讲,连环画荟萃了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包罗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其艺术价值之高,已被收藏界公认。特别是新连环画取得的巨大成就,彻底改变了过去人们心中“连环画不是艺术”、“连环画难登大雅之堂”的偏见。1982年,《白光》、《西厢记》、《我要读书》、《白求恩在中国》、《逼上梁山》、《满江红》、《李白和杜甫》、《鉴真》等50部出自著名连环画家之手的连环画优秀作品被选送到意大利国际连环画展上参展,受到高度赞誉;1984年在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上,我国连环画《狮子楼》、《姜太公》、《罗伦赶考》、《辛弃疾》、《白光》、《长江三步曲》、《邦锦美朵》等被作为“荣誉国家”作品展出,并赢得特别荣誉奖杯。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热心于连环画艺术的改革和创新,现在可以告慰鲁迅先生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的连环画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连环画已经登上“大雅之堂”,他的关于连环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而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里面了,连环图画可以产生出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家的预言是正确的。

记者:如果请您列举几位最有代表性的优秀连环画家,他们是谁呢?

姜维朴先生:中国连环画名家辈出,不胜枚举,每位连友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百家、二百家、五百家。我在1995年4月底完稿的《连环画艺术欣赏》一书中列举了上海早期的几位连环画家及其代表作:朱润斋和《三国演义》,赵宏本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张乐平和《三毛》,叶浅予和《王先生》、《小陈留京记》;也列举了新连环画的几位名家及其代表作:刘继卣和《鸡毛信》、《东郭先生》,王绪阳、贲庆余和《童工》、《我要读书》,顾炳鑫和《渡江侦察记》,华三川和《白毛女》,王叔晖和《西厢记》,王弘力和《十五贯》,贺友直和《山乡巨变》、《白光》,沈尧伊和《地球的红飘带》。

记者:近十几年来最成功的一部连环画是不是《地球的红飘带》?我注意到在许多场合您对它评价甚高。

姜维朴先生:不光是我,美术界老领导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等都赞誉《地球的红飘带》是连环画创作史上的高峰和巨著。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奠基人蔡若虹先生(2002年去世)在1991年10月曾有这样的评论:“所有的(参加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的连环画作品中,《地球的红飘带》是一件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我说连环画中的《地球的红飘带》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这句话不算过分吧,是可以当之无愧的吧。”

绘画者沈尧伊现任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他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他创造性地将版画技法运用到连环画创作中,使表现长征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了更好地描绘长征这一壮举,他还突破陈规,使画幅比一般连环画稿要大好几倍,因而创作这部长篇连环画全部926幅画幅花费了更难以想象的艺术劳动。

《地球的红飘带》1989年出版第一册后,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金奖,1991年在全国美展中再获金奖,1991年在全国第四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获绘画一等奖、脚本二等奖,同时在全国美术图书评奖中又获金奖,1994年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是连环画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一部作品。

记者:据报道,今年3月,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和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联合召开研究连环画事业发展的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困难中发展中国的连环画事业。作为新中国连环画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您对连环画工作有什么希望?

姜维朴先生:连环画事业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前途还是光明的。不论现实生活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多大的提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要提倡远大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总要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崇高的信念去教育人民,去培育下一代。我们从事连环画工作的同志,都愿意用“人类灵魂基础工程师”自勉。我们知道,一个人幼年刚刚接受客观事物影响的时候,通俗普及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灵魂”的形成。所以,鲁迅先生才把连环画当作启蒙的利器而为之“辩护”,大声呼吁要反对那种视连环画为“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观念。鲁迅先生在60多年前论述为孩子们提供图书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提出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社会改革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做牛马’,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做牛马’,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上海的儿童》)今天,面对社会上拜金主义的泛滥一时,我深感鲁迅先生的言论仍有现实意义。为了我们的青少年读者,我们只有拿出更多更好的连环画作品,才无愧历史使命。

谢谢《中国文物报》对中国连环画事业的支持,对连友的关怀。

姜维朴:

1926年生,山东黄县人。编审。1944年10月参加革命。历任华东画报记者、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室主任、副总编,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

长期担任连环画业务的组织领导,先后主持出版了《水浒》、《岳传》、《抗美援朝英雄传画库》、《我要读书》、《西厢记》、《人到中年》、《地球的红飘带》等影响很大的连环画套书。长期从事通俗文艺创作,撰写了《压邪传》、《跌不倒的英雄叶春景》等文艺作品。编著有《鲁迅论连环画》、《连环画艺术论》、《新连环画艺术的40年》等,摄影画册《爱国增产模范张富贵》、摄影理论文章《要摄取事物的本质》等。连环画脚本《穷棒子扭转乾坤》获连环画脚本一等奖。

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17日5版;《新华文摘》2003年12期

责编:李瑞

审核:徐秀丽

监制:李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