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摘苹果摘出罕见神经病——遗传压迫易感性神经病该如何诊断治疗?

2022-06-01 0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武玉军 章悦 常笑健康 收录于合集 #疾病防治 816个

▼本文作者▼

钟大哥承包了很多土地,地里种满了苹果树。每逢秋天,树上挂满了苹果,秋叶黄,硕果累累,钟大哥十分高兴。

去年秋天虽然苹果挂满了树梢,但他却没有高兴起来,原来钟大哥生了一种怪病,反复去当地医院查病因,可没有一个明确的最终诊断,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钟大哥很着急和难受。

事情是这样的,钟大哥今年45岁,2021年9月在一次辛苦摘苹果后,逐渐出现左上肢无力,以近端为主,伴有异常的发麻和放射痛,开始觉得是摘苹果劳累导致,休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在当地医院看过后,诊断为臂丛神经炎症,用了糖皮质激素,打了营养周围神经的针,症状没有任何缓解。

后续钟大哥一直口服糖皮质激素和B族维生素维持治疗,症状没有任何缓解。

2021年9月底,钟大哥做了一次肌电图,提示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累及远端,运动神经脱髓鞘为主,累及感觉。

通过这次肌电图,可以分析出钟大哥不仅仅是单一的左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还包括其他肢体多发性的周围神经病变。这让钟大哥难以接受,看来疾病远远比他想象的更严重。在之后的3个月里,问题也一点点出现,先是左侧肩胛肌肌肉萎缩,后来发展到右侧,后逐渐四肢都有轻瘫。

2022年初,拖着无力的身躯,无助的钟大哥来到了我们医院神经内科。

询问钟大哥病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在7年前曾有过类似发作史,当时为右上肢无力,口服强的松治疗后3周后,逐渐改善。

钟大哥查体的阳性体征为:步态不稳,左上肢肩胛部肌肉萎缩,左上肢近端肌力只有3级,右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5-。腱反射减弱。

重复做肌电图提示脱髓鞘为主,有多个神经运动和感觉下降。

基因检测:

最终诊断: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

分析:

NHPP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主要病因为PMP22基因发生了大片段缺失。

该病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的患者为新发突变。当PMP22蛋白表达下降就会导致发病,其量的减少与症状平行,量越少,症状越重。

PMP22所编码的蛋白是周围神经髓鞘的成分,当蛋白表达下降,会导致周围神经脱髓鞘损伤。

1947年De Jong提出,患者多在地里跪着反复刨土豆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痹症状,故又称为“刨土豆病”。

流行病学提示:发病率为7.3-16/100000,是罕见病。近些年随着神经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高通量测序技术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定位 PMP22 基因并分析其突变类型及变异大小。

临床表现为:典型表现为无痛、发作性的局灶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可伴有肢体畸形和跛行,可能出现麻木、无力及肌萎缩。

最容易受损的是腓总神经和尺神经,其次是臂丛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我们的病人钟大哥,在七年前首先发作的是右侧臂丛神经,这次发作的是左侧臂丛神经。

发作的时候大多有劳累、剧烈运动,还包括神经卡压、牵拉、受凉和损伤史。常见损伤姿势包括,长时间写字、跷二郎腿、长时间下蹲、冷水洗脚、做俯卧撑、搬重物、打羽毛球等。

发病年龄多为10-30岁。基因突变年龄多在12岁以后,急性单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反复发作后多出现多数单神经病变。每次发作50%在数天内可以完全恢复,钟大哥的第一次发作就在数周后恢复。

大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散发病人应建议其家系进行基因筛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临床上没有治愈HNPP的方法,以营养神经和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防止复发等。有部分病人应用激素治疗后有好转。

应该尽量限制患者单一肢体用力和重复运动,避免不合适或者静止的关节位置。

某些容易受卡压的神经部位特别要注意,包括腕管,肘部,腓骨小头,膝关节过曲位等。为了预防发作,应该告知患者尽量使得手腕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跷二郎腿,避免关节重复运动,持久弯曲,减轻肩部负荷和保持良好的姿势。

写在最后,钟大哥出院前,对我们能够诊断清楚他的病情表示很感谢。虽然疾病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他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这对于他来说同样重要。

还好这种疾病不致命,也不影响寿命,预后也较为良好。

对于医生而言,应该对HNPP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避免因误诊而导致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介绍

武玉军

海军第九〇五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现任海军第九〇五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10年,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工作8年。

擅长:复杂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对重症病人的抢救及康复也有独到的见解。

章悦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简介:章悦,男,1981.07出生,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2006年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1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4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专业方向:癫痫,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内科各类疑难杂症。目前为华山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