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都是大上海保卫者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邹娟 陈斯斯 高级记者 李佳蔚 资深记者 陈逸欣 记者 陈悦 巩汉语
2022-06-01 08:4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王璐瑶 设计

大上海保卫战,离不开每一位保卫者。

他们可能是方舱医院的医护;是巡逻的民警;是回不了家却为居民配药的网约车司机;是虽然害怕却踏破铁鞋风雨无阻为你送菜的骑手;是突然哭泣的居委书记;是70岁确诊,康复后立即返岗的党员志愿者;是93岁确诊却从容的抗美援朝老兵;是曾在困境中坚守、也向别人伸出过援手的普通人……

6月1日零时起,上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如常的上海,正在归来,感谢每一位保卫上海的你。

每个人,突如其来卷进未知的漩涡

3月25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1580例时,呼吸科医生查琼芳正与仁济医院240多名医疗队员,一起进驻世博展览馆方舱。这是上海最早一批大型展览馆改建而成的方舱医院。

查琼芳(右一)以仁济医院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身份,进入新国博方舱医院工作。  受访者 供图

以仁济医院医疗队副组长身份进驻的查医生说,“一开始,我们对方舱救治没任何经验,一天之内收了2500多个病人,这对于我们整个大医院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一次考验。”

好在,摸着石头过河,查医生已颇有心得。

2020年,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查医生随队入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在重症隔离病房抢救新冠患者。那时,她亲笔记录武汉抗疫一线的所见所闻,撰写成10万余字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同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国际上传播。

在查医生进驻方舱两天后,上海发布消息:3月28日5时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施封控。4月1日3时起,浦西地区实施封控。

3月28日,45岁的叮咚买菜配送员江朋仁虽然害怕疫情传染,仍加大配送,将一包包蔬菜送到封控小区门口。他不知道,接下去的两个多月,他将一直奔波在送菜的路上,甚至只能睡在运货车里。

车上挂满塑料袋,江朋仁出发送货。 受访者供图

3月31日晚,网约车司机王为相送一名顾客到嘉定,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了:4月1日浦西地区开始实施封控,而自己家所在的闵行区浦江镇小区,此前已封控。

那时候,王为相也没想到,自己就此在车上度过两个月,还能成为一名配药志愿者。

4月1日上午十点,上海浦西区域封控管理第一天,静安公安石门二路派出所第三责任区警长赵为东接到任务——成都北路611号一酒店发现核酸异常人员,指派民警到现场初步封控。

赵为东(左二)在协调工作 警方供图

警车立马调头,赵为东前往现场布控。原本以为只是一次例行询问,但赵为东没想到,这家位于长征医院对面的酒店,大多住着前来求医的病患。4月1日酒店中共有31位客人,其中12人有患病就医需求。而在12人当中,有4位患者需要定期血透,1人需要化疗。

酒店很可能存在阳性确诊,病人的物资、医疗、心理保障,没有一件轻松。

疫情中,谁都有可能莫名就流泪了

“没想到”,成了疫情下大多数人最初的共情。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莫名流泪。

4月3日,湖北省支援上海医疗队分批抵达上海,程芳作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领队一同抵沪,全力支援上海疫情防控。2020年以来,这是金银潭医院首次向外省市派出医务人员。

来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上海空空荡荡的街道,程芳想到两年前的武汉,不由感到难过,想哭。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队员程芳。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4月4日上海全市范围开展核酸筛查,金银潭医院医疗队清晨6点出发,在长宁区参与采样。这一天,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穿着大白服,同样投入到组织采样工作中。

这时,刘苗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一名医务人员,她要回一线,让刘苗放自己出去。可这名医务人员所在楼栋有阳性,职责所在,刘苗必须问她要证明、要了解详细情况。说着说着,部队转业的刘苗哭了。

“可能这几天累了点,最主要是我一边打电话,一边看到采样的医务工作者一个人在负责采样,两个楼大约有500名居民,我都想帮她。但我除了能在现场组织居民、维护秩序以外,我也帮不了她,我看着她那么辛苦,我又不是专业医务人员,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医务工作者告诉我,她想要返岗,就是这样一种对比刚好触动了我,我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我们确实需要医务工作者。”刘苗说道。

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一边核查信息,一边接听电话。 受访者供图

一线确实需要医务工作者。那时,上海疫情防控战似是进入胶着状态,“疾报”频传:2022年4月4日0-24时,新增阳性感染者首次突破1万例。2022年4月7日0-24时,新增阳性感染者首次突破2万例。

从4月1日至25日,刘苗所在的香港丽园小区,出现了101名新冠确诊病例,最为严重的三号楼32个楼层中有12层涉阳,居民一度产生抗拒心理,不愿下楼做核酸。

那时,刘苗把居委办公电话和个人手机号码张贴在各个楼栋的电梯间,他告诉居民,“有事情就打我电话,肯定会出现打不通的情况,没事,不要不好意思,打不通你就继续打。”

4月7日下午,王为相联系到桃浦镇祁安路368弄居委会干部,表达了想当社区志愿者的意愿,对方接受了,但表示小区因封控原因不能进入,就这样,他于4月8日把车子开到了该小区门口。

“我跟这个小区有特别的情感,2019年底我生过一场重病,当时就住在这个小区的亲戚家里,亲戚一家人都很照顾我,我也认识了这个小区的居委会干部,他们特别好,过年还给我送了大米和油。”王为相表示,这些天来,他一直都睡在车上,负责帮助小区的居民去医院配药。

“我自己正好有车,居委会每天会给我居民的医保卡、病历卡,少的时候十几二十本,多的时候超过50张,我就开车到天佑医院、德济医院帮居民配药,再通过居委会干部送给居民。”王为相表示。

王为相去医院志愿者窗口帮人配药。 受访者供图

向前奔跑,终将在阳光下相遇

3月初,70岁党员武银屏已是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北小区志愿者。4月,经过两轮核酸检测,武银屏确诊阳性。小区居委书记一度很自责。她却说:“感染就感染了,即便我不做志愿者,也是有可能感染的。你去忙工作吧,我没问题的。”

4月16日,武银屏转运去方舱。她一直没跟家里人说感染的事情,包括儿子和姐妹兄弟。后来是跟儿子视频,被发现了戴着口罩,实在瞒不过去了才坦白。

武阿姨不想大家太多关注她。图为武阿姨转运当天,居民帮忙拍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4月22日,武银屏出舱后,亲戚将她发在家人群的语音剪辑出来,一时,这段来自“方舱的声音”迅速传遍网络。她也在音频里坦言,当时网上各种说方舱不好,但是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准备方面,肯定有欠缺的地方,我们应该要理解。现在好了,条件都跟上了,一天比一天好。而且人在方舱里,医疗物资都有保障,心就定了。

疫情中,尽管有人遭遇不幸,但也有人,依然乐观、坚强、温婉。

4月23日凌晨,临港方舱迎来一位93岁老人王漫如。因为高龄,肺部也有一些炎症,是方舱医院重点关注对象。在医护人员眼中,王漫如话不多,但气质特别好,举止温婉,笑容慈祥。后来,大家才知道,1950年,王漫如曾作为一名护士,参加抗美援朝前线医疗救治,并在朝鲜战场立下三等功。

在舱治疗期间,她的儿子也曾多次来电,担心方舱条件不好,怕母亲不习惯,但老人从来没有向医疗队提任何要求,总说着“再艰苦的地方都去过了,这里条件很好了”。

4月30日,王漫如战胜了病毒,康复出院。上海也终于等来向好的消息。

5月1日,上海宣布6个区社会面基本清零,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5月17日,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无论幸与不幸,生活也终将继续。

“仗还是要继续打,不到政府吹哨,我们决不收兵。”社区居委书记刘苗说,小区还有1栋管控楼,但社区生活在慢慢恢复。

查医生在世博方舱医院呆了约2周时间,又参与定点医院——静安区公惠医院的筹建,随后又前往首个“帐篷式方舱”——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医院。“现在,我正在新国博方舱医院,忙着病人的收尾工作。”查医生说,预计6月中旬左右,新国博方舱也将迎来休舱。

查琼芳进入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医院工作。 受访者供图

每天往返送菜,叮咚小哥江朋仁一双鞋已经磨破了,但是江朋仁很高兴,很快他就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此前,他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

5月1日,武银屏身体已无大碍,回到小区志愿者岗位上。她说,她现在最希望大家不要关注她,日子平平常常就好。

出舱后,王漫如继续回到了养老院,进入闭环管理。和许多人一样,王漫如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跟家人见个面,也希望能早日跟救治过她的华山医疗队碰个面。

警长赵为东完成酒店任务后,前往平型关路一方舱支援直至5月9日。5月31日,赵为东已返回岗位。

5月,王为相又接了居委会的任务,送离沪返乡的人去高铁站、火车站等。“接下来我也马上复工了,但有空还是会做一些志愿者工作,期盼这个城市能尽快复苏起来。”王为相说道。

“我们能够回家,说明上海好了。”5月31日,湖北省援沪医疗队踏上返程,程芳说,希望下次穿着连衣裙来上海玩,在热闹繁华的外滩拍照。

5月31日上午,上海阳光明媚,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经历59天“疫”线奋战即将踏上归程。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