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体看吕梁·新华网】吕梁山新事!一张全家福为粽子“代言”
庭院的案板上,放着糯米和粽叶,爷爷奶奶在教孙女包粽子,祖孙眼神中流淌着幸福的微笑……这是张新勤前几年拍的一张照片,而今这张照片成为“青塘粽”的主打宣传照,“那是温暖的瞬间,也是幸福的传承。”
端午前夕,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前青塘村见到张新勤时,他每隔两三分钟就要接打一次电话,并略带歉意地告知对方:“各地的订单太多了,实在生产不出来,已停止接单好几日了。”
这是一份青塘粽子带来的“甜蜜”烦恼。

航拍粽子产业园。新华网 发
前青塘村位于湫水河西岸,一年四季水量充足,孕育着品质优良的茂密芦苇,虽有着“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的名声,但很长时间“抱着金饭碗,却要讨饭吃”。
脱贫攻坚期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前青塘村开始发展粽子产业,村支书张新文动员在晋中市榆次区做电动车生意的弟弟张新勤回乡创业。
多年在外打拼的张新勤有着生意人的头脑:村里要想靠粽子致富必须有龙头企业,有适合消费者口味的创新产品,有接触年轻人的天猫网店和抖音直播……

粽子生产车间。新华网 发
在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的大厅里,陈列着黄米粽、江米粽、无糖粽、山楂粽等多个产品。“我们每年销售600万只粽子,创收3000多万元,线上销售占比已突破三成。”张新勤边介绍边畅想,还要把粽子做得小一些进入酒店,让粽子从节日食品变成常规食品。
无论粽子怎么“变”,青塘粽里总有吕梁山的芦苇、黄河滩的蜜枣。经过努力,临县青塘“蜜浸大枣粽”被评定为吕梁市级非遗项目,张新勤成为该非遗项目的第八代传承人。
青塘粽子的产品包装、品牌塑造要体现“文化”和“传承”,合作公司拿出的企业形象设计始终不能让张新勤满意。手机中存放的那张全家福触发了他,“照片里的团圆、幸福和传承,与青塘粽子的非遗气质相匹配。”

在太原的一家超市里,青塘粽子上架销售。
名气越来越大的青塘粽走出吕梁山,走向太原乃至北京等地。前青塘村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办厂或成立家庭作坊,全村粽子加工作坊超过了一百家。
“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没产业就无从发展。”在张新勤看来,除了粽子,前青塘村还要开发利用好自身的水资源、红色资源等,在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原标题:《【媒体看吕梁·新华网】吕梁山新事!一张全家福为粽子“代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