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常在你左右》:走批发量贩路线的港式恐怖片

Erma冯
2017-10-31 09:0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注意:本文有剧透

国产恐怖电影的疲软人所共知,不过劳模导演邱礼涛新上映的院线电影《常在你左右》,终于可以让一心想要进电影院接受惊吓的观众得偿所愿。

当然,鉴于不同观众对恐怖片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保险的做法是先看看电影的预告片再做判断。

《常在你左右》的预告片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事实上,得益于影院昏暗灯光和立体声音效的加持,实际观影效果,比在电脑小屏幕上的预告片所呈现的效果还要刺激。

相比于大量挂羊头卖狗肉的粗制滥造国产恐怖电影,《常在你左右》堪称业界良心。

《常在你左右》海报

新生代的观众或许对邱礼涛印象不深。2017年是邱礼涛高产的一年,不过由其执导的两部先期在内地院线上映的影片,《原谅他77次》与《拆弹专家》,分别是爱情题材与警匪犯罪题材,尽管豆瓣评分分别为6.6分与6.4分,也仍然是观众看习惯的商业类型片,整体而言中规中矩。

邱礼涛最为“老司机”观众们熟悉的,还是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推出的一系列看标题就让人毛骨悚然的Cult惊悚片和社会问题片。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阴阳路》系列(1-6集)、《性工作者十日谈》、《头七》……这些影片想必是不少观众的童年阴影系列。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更是令黄秋生成为首位凭三级片而荣升影帝的影星。多年之后,邱礼涛与黄秋生再度合作,2017年5月的电影《失眠》,惊吓指数也足够让观众失眠。

承接《阴阳路》系列的《常在你左右》,顾及到院线上映可能对广大普通观众的不良影响,惊吓程度当然远逊于《失眠》。不过看惯了国产恐怖电影假模假式的虚张声势,《常在你左右》还是可以让观众激灵出一身冷汗。

电影去掉头尾,时长90分钟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塞入足够多的恐怖情节,使用的仍然是邱礼涛过去得心应手的多段式叙事技巧。

影片可以拆分为三个恐怖短片的串联,不过邱礼涛显然并不满足于将影片做成一部集锦式拼接电影。通过电影开场的一出车祸戏,影片的三段故事被成功汇聚起来,人物在故事之间来回穿行,但并不紊乱和突兀,从而将电影编织为有机的统一体。

这一叙事和剪辑策略也让人想到2004年的那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不过《常在你左右》对这一策略的应用仅仅是点到为止,重心仍然是分段的叙事。

电影用“鬼后”罗兰神神叨叨的独白作为开场,成功将观众带入氛围。罗兰的“龙婆”形象,在港产恐怖片爱好者心目中隐然已是表演标杆。

罗兰

《常在你左右》中,仅仅充任开场配角的罗兰,发挥仍不失水准,不过戏份太少,未能将瘆人贯彻到底。好在林家栋在电影第一个叙事片段的表演,拿出了影帝应有的演技,也让罗兰为影片所起的好头得以延续。

对死亡禁忌的冒犯,惹人不快,也构成大量恐怖片的创意来源。《常在你左右》开场即以车祸案唤起观众对死亡阴影的忌讳,林家栋主演的第一段叙事,则紧随其后,以殡仪馆的偷窃罪作为厄运肇因,强化观众对死亡的敬畏,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幽冥之事的恐惧。

林家栋扮演的殡仪馆员工,嗜赌兼欠下一屁股高利贷,走投无路,偷窃车祸死者的陪葬品龙凤镯,意图转卖获利,遭来一系列祸端。观众本不会对这一角色施以同情,影片安排林家栋诸事不顺,处处“活见鬼”,也还是令观众多少代入角色情绪,在无处宣发的压抑氛围了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片段所有的“见鬼”,都并无安排真实鬼魅出现,而仍能让观众感到冤魂咒怨的无处不在,依靠的是对观众观影心理的揣摩,通过镜头剪辑和声音效果,强化角色的疑神疑鬼。

林家栋对角色的设计,体现在外形上是穷困潦倒,体现在动作举止上是混不吝的瘪三,体现在言语上是愤懑与窝火。观众看着林家栋一步步走上人生绝路,恐怖感不全来自于环绕在其身边的死亡与车祸阴影,也来自于这一底层小角色的自轻自贱与自暴自弃。

林家栋

以林家栋为主角的影片第一段叙事,恐吓观众的伎俩还是“扮鬼吓人”的老一套。以张智霖、蔡卓妍为主角的影片第二段叙事,才是邱礼涛拿手的社会惊悚片路数。不过与邱礼涛过去的作品相比,已大幅减少纯靠血肉横飞的镜头来惊吓观众的写实设计。

蔡卓妍饰演的民宿店主,在车祸中失去挚爱男友,为完成男友心愿而勉力经营民宿,却受骗购入凶宅,更遭遇房客接连自杀的经营打击。

张智霖饰演的绝症患者,因醉驾造成蔡卓妍男友无辜横死,出于赎罪的心态租赁民宿,又为遮掩房客自杀丑闻而分尸抛尸。

整段故事中并无神鬼出没,惊吓观众的方式是各种猝不及防的自杀死法、死者惨状以及分尸抛尸过程的血腥残忍。影片点到为止,主要依靠观众脑补来添油加醋。

在本段叙事中,表演能力稍弱的蔡卓妍,大部分时间的表演方式都是惊慌和饮泣;至于张智霖,不久前在另一部国产恐怖电影《京城81号2》中亦有出演,但《常在你左右》才真正得到了演技的发挥。

张智霖饰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倾向,处事冷静,简直训练有素。影片在这一段落的恐怖感,来自于斯文外型与变态心理的对比所激发的反差。

不过如果仅以看“变态”的心理观看这一段落的叙事,未免浪费了导演苦心铺垫的一系列自杀房客的世情怪相。正如观众看《踏血寻梅》,如果只津津乐道于其中的血腥残忍镜头,并没体认到拍摄者在镜头背后的悲天悯人心态,多少是因小失大。

香港世情片惯例是要宣扬因果循环、引人向善。林家栋叙事段落的主旨是恶有恶报,张智霖叙事段落的主旨是赎罪,古天乐、佘诗曼叙事段落的主旨则是“人鬼情未了”。

在张智霖、蔡卓妍的段落,故事已往温情路线倾斜,到了古天乐、佘诗曼的段落,故事的恐怖性进一步淡化,变成了腻腻歪歪的小两口打情骂俏,悬疑与惊悚的成分,甚至与2016年由黎明、王珞丹主演的“人鬼情未了”题材影片《消失的爱人》相比,还要稀薄与寡淡。

古天乐、佘诗曼

电影在宣传期间,以古天乐重拍恐怖片作为卖点,多少误导观众。古天乐在影片中的表演,仍然是延续了其在香港言情电影中的顾家小男人形象。本段落的恐怖戏份,主要落在疑神疑鬼的佘诗曼身上。

佘诗曼演惯了小荧幕上的电视剧角色,在大银幕上的电影角色,仍带有其过去的表演习惯,略嫌夸张与聒噪。唯一的惊悚段落,是午夜梦游爬行的表演,显得鬼魅诡异。

佘诗曼

“人鬼情未了”的段落,感伤情绪泛滥。林雪与苑琼丹的配角出演,呼应电影开场的车祸,实现三个独立故事的关联,但也还是拖戏。毕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是对被惊吓的期待,而不是影片中人絮絮叨叨的追忆。

电影在这一段落已无力达到恐怖的新高度,也败露出收尾困难的迹象。

林雪、苑琼丹

《常在你左右》走批发量贩路线,恐怖元素密集,冤魂、凶宅、自杀、人鬼情,一股脑地都被塞进故事里面,成了一部典型的港式大杂烩。

对于看惯香港恐怖片的观众,虽然早已见怪不怪,熟悉的口味,也还是能带来熟悉的亲切感。

不过影片并不是一味制造感官刺激,背后实则是对光怪陆离的当代人都市生活的社会关注。

邱礼涛拍电影之余,还在岭南大学苦读,以文化研究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探讨的正是香港电影的审查制度。

《常在你左右》当然不是邱礼涛职业生涯中最恐怖的作品,但以被认可的商业电影之姿,北上内地院线,也还是让人对以后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更多滋味十足的国产恐怖片,充满了期待。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