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洗衣液”变奶茶?网友特别担心……

2022-06-05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你有没有听说过

“洗衣液奶茶”

因包装既有新意又好玩

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也引得许多商家纷纷效仿

这款奶茶热度虽高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

不是所有的新意都值得提倡

创新也要有底线

并提出担忧:

这种奶茶的容器外形

酷似洗衣液

会不会误导孩子

觉得洗衣液是好喝的?

以后真的误食了洗衣液?

以后要是出了‘农药瓶奶茶’怎么办?

……

不过,截至目前

所有“洗衣液奶茶”商品均已下架

各大外卖平台也均无该商品出现

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娃有多容易“吃错东西”,似乎什么都想“尝一尝”。

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提醒大家:如果发现3~6岁的孩子,喜欢吃头发、拽衣角,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的话,最好到医院做个检查,看孩子是不是异食癖。

排除了“异食癖”,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口欲期,他们会通过嘴巴来探索外面的世界,看到什么都想塞到嘴里尝一尝。

更何况,有些东西,像“面霜、药物、樟脑球、洗衣凝珠、去污粉、史莱姆假水……”因形似食物,常发生孩子误食的情况。

很多东西,一旦被孩子误食,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安全“扫雷”,把这些食物中的“李鬼”妥善保管。

“面霜”、“身体乳”

日前,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接连两天收治了两名“吃错东西”的1岁小朋友。

一位是误食了妈妈的面霜,另一位则误食了儿童身体乳。

“面霜”、“身体乳”这类乳白色霜状物品,与酸奶、奶油、冰淇淋相似,有的甚至连味道也都做成食物的味道,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实在具有迷惑性。

“药物”

儿童误服药物的类型五花八门:降压药、减肥药、精神疾病药.......

尤其是有些包裹着“糖衣”的药丸,很容易被孩子当成糖果误食。

儿童误服药物,如果药物的毒副作用小、剂量小,应立即催吐(6小时内都可以进行),用筷子或勺柄按压舌根部,刺激孩子呕吐,把体内没吸收的药物尽快排出。同时多饮水,稀释药物,加速药物排出,并前往医院进行肝肾功等检查。

但不是误服所有药物都可直接催吐。误服强酸、强碱性药物,忌催吐,以免加重食管、胃壁损伤;同时也应避免服用清水稀释,因为烧伤是瞬间的,延迟稀释并无意义,反而因热反应加剧粘膜损伤。若误服强酸性药物,可先口服极稀的肥皂水、弱碱性液体;若误服强碱性药物,可先口服食醋,然后再服用少量的牛奶、生蛋清、植物油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尽快前往医院留院观察,进行内镜检查。

送医前家长应明确孩子服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带上误服药物或者药瓶,如果孩子已呕吐,可携带部分呕吐物。

“樟脑丸”

同样长得像“糖果”而极易被孩子误食的,还有樟脑丸。

日前,山东济宁,一名5岁男孩,将樟脑丸当成糖果误食导致昏迷,好在救治及时,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樟脑丸对孩子的危害不容轻视,孩子误食樟脑丸后,可能会引起痉挛,因此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去处置。

“洗衣凝珠”

“洗衣凝珠”作为一种新型的洗衣产品,因为使用方便、清洁力强,备受大家欢迎。

但颜色鲜艳、手感像果冻的洗衣凝珠,在孩子眼里非常有趣,稍不留神,“神器”就有可能变成“凶器”。

近几年,国内发生不少儿童误服洗衣凝珠导致中毒的事件。

广州一名2岁儿童误食“洗衣凝珠”险丧命,被送到医院时,已经陷入昏迷、面色苍白、口唇发紫。所幸,孩子吃进去的并不多,经过医生及时处理,没有了大碍。

洗衣凝珠是高浓度的洗衣液,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表面活性剂、稳定剂、中性剂、衣物增鲜剂等。

孩子误食后会引起剧烈呕吐或者咳嗽,还可能造成消化道及气道黏膜损伤,导致肝脏、心脏受损。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洗衣凝珠,可以让孩子喝牛奶或者豆浆等,稀释浓度,然后尽早去医院洗胃排毒治疗。

“去污粉”

日前,广东惠州惠东县刘先生夫妇的儿子把去污粉当成奶粉误食,导致消化道被灼伤、气道梗阻……

据珠江医院急诊蔡主任介绍:

“去污粉”中含有成分“总五氧化二磷”。“总五氧化二磷”遇水会放热 ,皮肤不能直接接触,孩子“误食”后如果用水冲会更加恶化!

如果“误食”,应该用干的布擦拭口腔,然后紧急就医。

提醒各位家长,家里带有腐蚀性的清洁用品一定要存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史莱姆假水”

史莱姆水晶泥是在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自制水晶泥。孩子们将一堆白色粉末加上水和液体胶水后,就可以制作成色彩鲜艳的水晶泥。

这种水晶泥质地像果冻,QQ弹弹得捏在手里十分过瘾,因此在学生群体中特别流行。

那“史莱姆假水”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款流动性比普通水晶泥更好,更让孩子爱不释手的“史莱姆”玩具。

为了吸引孩子,一些“史莱姆”玩具生产厂家会将外包装设计成了饮料和零食的样子。

而这大大增加了孩子误食的风险。

日前有新闻记者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市面上的“史莱姆水晶泥”、“史莱姆假水”进行检测。参照欧盟标准,黏性玩具中硼元素的含量不得大于300毫克/千克。

检测专家表示,13件样品中,凝胶产品不合格的比例是80%,液体类样品不合格的比例是75%,硼元素含量远远超过了规定的限制。

硼砂是一种工业粘合剂,可溶于水,毒性较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颜医生表示:

儿童在接触硼砂类产品时,皮肤破损的地方可能会少量吸收,若不慎误食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脏损害可以引起肝水肿,对肾脏损害可以引起肾衰竭,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万物皆可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吃的。

除了上面这些像食物的物品,还有许多孩子容易吞入的危险物:

像“花生、瓜子”等干果;“硬币、笔头笔帽、电池”等小件生活用品;还有妈妈身上的“纽扣、拉链、吊坠、发卡”等装饰物。

我们平时一定要将这些小物品,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

千万别让一时疏忽,成为终身遗憾。

原标题:《“洗衣液”变奶茶?网友特别担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