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巡展首登中国,呈现5组1:1的复制洞壁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7-11-01 12:5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1月1日,上海科技馆二楼特展厅,观众在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展上欣赏黑牛壁画。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上海市民有机会观赏“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了。

11月1日上午,拉斯科洞穴壁画复原展在上海科技馆开幕。拉斯科洞穴壁画是旧石器时代壁画,197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展览是拉斯科洞穴3号巡展首次登陆中国。出于参观效果和保护展品的考虑,展厅内限流200人。展览将于2018年2月28日落幕。

观众在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展上参观壁画。

展览以洞穴传奇的历史为主线,通过5组1:1的新一代复制洞壁、知名艺术家伊丽莎白·戴恩斯创作的4座克罗马农人雕像、17段生动有趣的影像等,结合互动游戏和珍贵照片,与2万年前的洞穴古人面对面,感受克罗马农人的真实生活。

复制洞壁是运用2000年获得专利的“岩石涂层”新型复制技术,复制出的重量很轻的石壁。包括《黑牛图》、《交叠的野牛》、《井底画》等5幅拉斯科壁画代表作。这也是该展览的一大亮点。

其中,《黑牛图》是拉斯科洞穴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有学者称其为“跳跃的牛”。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逼真的动感效果。

《交叠的野牛》描绘的是两头臀部相对的野牛,暗示着作为交配的前奏,动物会在夏季进行决斗。拉斯科的画家们使用了一些透视法则来显示动物的攻击性。牛身在前景部分显得更有厚重感。较短的前肢营造了跃起的感觉。通过留白,将前景与后景分开。为了强调动感,前肢比后肢更肥大。

《井底画》描绘了拉斯科洞穴壁画中唯一的人类,展现了举世闻名的人类最古老的场景:一头野牛,从臀部至腹部被一根长矛刺中,肠子从腹下淌了出来,野牛转首瞪着眼睛看着,在它的前面躺着一个受伤的人,旁边是一根鸟形投掷器。可见刚刚经历一场人兽搏斗,两败俱伤。这幅画运用了线条造型,用排线来体现牛毛,人物和鸟则是用线勾成符号式的简洁形态。

11月1日,在上海科技馆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展上展出的克罗马农人雕像。

拉斯科洞穴壁画,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提涅克村的韦泽尔峡谷,是著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1940年,壁画被4个玩耍的孩子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绘制时间大约是2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洞内总共有近1500个岩石雕刻和500余幅绘画。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

1948年,拉斯科洞穴正式对外开放,随后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法国政府于1963年关闭了原始洞穴,并陆续制作了拉斯科2、3、4号。其中可移动的拉斯科3号从2012年开始全球巡展,这也是全球观众唯一能够接近拉斯科洞穴壁画的机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