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平时锻炼也算体育成绩,Get到大学生的点了

澎湃评论员 甘琼芳
2017-11-01 17: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自10月30日起,武昌理工学院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在现有的“体育成绩=平时表现+期末技能考核”考核机制基础上,对平时表现部分做出调整,将之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巧合的是,早在10月16日,湖北经济学院也首次尝试在大一至大三学生中推行一款跑步App,并将使用情况与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和体质测试相关联。

缺乏体育锻炼,一直是大学生群体的通病。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虽无权威统计数据,但从不时爆出的“大学生参加长跑/体育测试猝死”的新闻看,因缺乏锻炼导致的体质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首先当然是大学生自身,自律性不强、课业负担重、校园生活丰富无暇顾及等,都有可能。但从学校方看,观念上的不够重视及督促上的无力也是重要原因。

用一款APP为学生的运动打卡和记录,并将平时的运动表现计入体育成绩,无疑解决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难题。学生只需在手机上下载指定的APP,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跑步、骑行等自己感兴趣的模式,就可以将锻炼数据保存并上传,供学校查阅和评分,成本低、操作方便,Get到大学生的点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措施解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一大难题。在督促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上,现在一些高校的办法还很老套,或由班主任、辅导员“陪练”,或以院系为单位统一锻炼,这种强制性的举措,扼杀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忽视了个体实际需求不说,还容易引发“学校管得太宽太严”的争议。另一些高校在此顾虑下,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对学生“无为而治”,体育课走过场,同样不足取。

说到底,武汉两所高校与学校传统做法的区别,是以“治学式管理”代替“管教式管理”。以APP记录、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且锻炼计入体育成绩,实现了“严”与“松”的结合,是大学“治学式管理”的典范。

一方面,它目标明确:以强化学生体育锻炼频度为初级目标,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中段目标,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习惯,并学会一到两项喜欢并终生受益的体育技能为终极目标。这就让体育不再单纯是为了凑学分的“副科”,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体育锻炼的功利色彩,体现了体育教学观念的回归。另一方面,它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学生可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天气情况,自主选择具体的锻炼时间、锻炼项目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锻炼兴趣。而APP实时记录和保存锻炼数据,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加强自我认同。

至于有人质疑会出现“代打卡”等钻空子现象,从湖北经济学院的经验看,这种担忧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的方式消除。而针对学生使用APP过程中出现的打卡有效次数减少、定位不准、数据无法上传、数据错乱等问题,也能通过引进固定考勤机,采用面部或指纹识别打卡,将移动端与固定端结合的办法完善。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