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批量立案、个案智查…10个网上立案实用攻略请查收|数字智慧仓

2022-06-07 2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上海高院 浦江天平 收录于合集 #数字智慧仓 12个

科技小智慧 法治大未来

为更好地帮助律师群体了解、利用智慧法院成果,提高诉讼服务效能,助力上海复工复产,“数字智慧仓”栏目以系列问答形式,推出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审理、智慧执行操作攻略,今天为您带来第一期《“势在必行”的网上立案》。

徐 媛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 法官助理

1. 网上立案是否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案件?

适用。目前,民商事、刑事自诉、行政案件均可申请网上立案,网上立案涵盖了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程序,境外当事人也可申请跨境网上立案,可以说实现了全覆盖。

2. 律师代理人如何申请网上立案?

网上立案的通道包括电脑端的上海高院官网、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网、一网通办网,以及手机端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微信小程序、“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随申办市民云”app。

具体操作如下:

01

一审案件:

通过身份核验的律师,可以点击“网上立案”“立案”,选择需要立案的类型,填写案件的详细信息,加 “*”的都是必填项,支持上传大部分图片、pdf格式文件。材料提交完成后会出现一串网上立案申请编号,网上立案申请就完成了。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02

上诉案件:

通过“材料递交”端口进入,下拉材料分类菜单中的“上诉类”,在附件中上传上诉状就可以了。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03

再审案件:

点击“网上申诉、信访”,进行相关信息的填写、上传,就可以进行再审案件的网上立案。目前,除了民商事案件可以网上申请再审外,行政再审、刑事申诉案件也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基本实现了案件类型的全覆盖。

3. 人在外国或者港澳台,可以申请跨境网上立案吗?

可以。跨境网上立案适用于民商事案件,使用对象主要是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和法人。

如何操作?

01

第一步是实名认证,这一步必须当事人本人操作。当事人在微信中进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总入口,点击左上角语言切换按钮,切换至中文(繁体)版本。点击用户名后面的“未认证”开始实名认证。

勾选阅读告知书、填写身份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通过的,阅读告知书进行签名后完成实名认证;人脸识别不通过的,进入人工审核的页面进行操作。

等待法官人工审核通过后,再次登录小程序,“未审核”就变成“已审核”。这里要提示一下,因为是人工审核,所以需要电话联系负责跨境网上立案的法官操作人工审核。

02

通过实名认证后,便是申请网上立案,和一审案件申请网上立案类似。立案申请完成后,法官端发起代理见证邀约,当事人端和代理人端分别收到邀约短信后,可根据短信中的会议号进入视频通话,与立案法官进行代理见证。

03

最后便是等待立案审核结果。

4. 执行案件如何网上立案?

点击“网上立案”,“立案”,选择立案类型为“执行”,就可以进行执行案件的网上立案。

5. 如何在网上立案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

在材料上传栏目中,有一栏叫“财产保全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可以将保全申请书及担保材料上传到这个文件夹中。如果还没有担保材料,也可以先只提交保全申请书。

6. 律师代理的案件比较多,有什么快速立案的小窍门?

01

复制立案:

如果申请网上立案后,您需要修改或撤回,可以通过复制立案,将已经申请过的立案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后,再上传新的网上立案申请。记得在原先的申请案件中留言提示法官以哪个案件编号为准,撤回哪个案件。

02

批量立案:

有些案件存在当事人相同、案由也相同的情况,这时就不需要逐个案件分别上传了,可以使用批量立案。举个例子,比如保险人代位求偿纠纷,相同的保险公司来代位求偿,原告信息都可以复制,就不用每个案件都上传一次了。

7. 递交网上立案申请后,如何尽快了解立案情况?

网上立案设置了“个案智查”功能,在这个功能中,有您作为代理人的全部案件列表,点击诉讼信息,可以一目了然获得各类进度信息。如果上述列表中没有你代理的案件,可以向法官申请核实代理信息或点击上方“其它案件”,通过案号和诉讼服务密码查询案件。

递交了网上立案申请后可以在“个案智查”里实时查看进程,比如,被要求补正或被不予立案,会收到短信通知,但是短信中无法查看具体内容,就可以在“个案智查”中点击查看,查询具体的补充要求和不予立案的原因。

8. 网上立案上传证据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证据材料上传要求:

首先,纸质证据材料自身内容应当基本清晰可辨识;扫描文件影像也应保持内容基本清晰可辨识、无明显歪斜;无实际内容的空白扫描影像应予剔除;单个PDF文件容量不得超过100M;

第二,上传规范:纸质类证据材料应扫描并保存为电子文件后上传;仅以电子文本形成的、不含有重要手写签名或印章的证据材料可直接上传电子文件,无需打印后扫描;

第三,文件命名规范:文件名应该能够简明反映该证据特点,且不得重名。格式为“(序号)-(证据标题)”。例:01-借款合同。

02

证据目录要求:

证据材料应当统一制作证据目录清单;首次提交的命名为“证据目录清单(一)”,后续补充提交的为“证据目录清单(二)”,以此类推;

证据目录清单应当以文本格式呈现,使用Word或WPS等文本编辑软件制作,不建议以表格形式提交。

9. 如何联系负责审核的办案人员,以方便补正、提交材料?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线留言,但是,留言多呈现在这个申请案件中,因此不容易被立案法官第一时间看到。

如果沟通比较迫切,建议可以电话联系法院立案庭。

如果您的案件实在非常着急,还可以通过拨打12368热线,通过法院派工单方式,要求立案法官回电或进行相关操作。以下是上海各级法院总机电话表,供各位律师朋友参考。

一般而言,由于网上立案已经占到全部立案量的80%以上,案件量比较大,审核网上立案的期限一般是5个工作日。如果等待时间超过5个工作日,建议律师朋友登录账号查看案件状态,或致电相关法院立案庭询问情况。

10. 在申请网上立案时,情况说明怎么写?

由于客观原因,部分律师网上立案时,无法马上提供相应材料,需要撰写情况说明,解释前因后果、明确风险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情况说明要具体、明确,以案由为例,律师们在提交案由时,最好也表明请求权基础,这和案件管辖或分配案件庭室有关,尽量单一、具体,并且以文件形式补充到材料中,而不是仅仅体现在留言里。

洪 亮

上海市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律协政府法律顾问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主任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智慧法院的建设开全国司法改革之先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网上立案便捷、高效的特点日益凸显,上传过程中起诉书、证据分别上传,智能系统接受包括pdf格式在内的多种格式,体验度较好。

为进一步提升立案质效,打造云端智慧法院,建议增加特别程序线上立案端口。目前网上立案的范围为就一审普通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刑事自诉、破产案件申请立案,以及就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提出的申请执行,并不包含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特别程序案件的立案,建议增加特别程序的立案端口,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

章晓科

上海市律师协会长三角律师业一体化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律师协会国际投资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作为一名从事涉外法律服务近20年的律师,我深刻感受到在代理跨境诉讼中传统立案程序的繁琐。

2021年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使得包括外国、港澳台居民、企业和组织等在内的涉外民事主体,能够享受到与境内民事主体同等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位于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各级法院更是积极响应《规定》的实施,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完成多起跨境诉讼案件的网上立案、视频见证等司法服务,为上海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拍手叫好!

陆 艳

上海市虹口区党代表

上海市天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网上立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材料齐全即可操作,是目前我们团队的首选方式,也是如今大环境的“大势所趋”。

当然,不是所有的网上立案操作功能平时都使用穷尽,“复制立案”就让没有使用过这一功能的律师们耳目一新,证据材料的补正时限也能根据不同案件分别处理,是上海法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在网上立案过程中也会碰到的一些问题。首先,当事人如果是法人组织,仅支持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网和上海一网通办政务平台的立案渠道,建议后续可考虑进一步拓展法人组织的立案渠道。其次,目前,网上立案申请法院一般会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实践中各法院因案件受理数量、复杂程度等原因,处理时间不尽统一,仍存在优化的可能,期待通过不断改进赋能,未来“网上立案”能更高效、便民。

第13期

数字智慧仓

每周二更新

科技小智慧 法治大未来

原标题:《批量立案、个案智查…10个网上立案实用攻略请查收|数字智慧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