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聊聊最近翻看的几本书

2022-06-09 1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魏小河 魏小河流域 

看到《单读:去公园和野外》的封面,心动了。这个题目我也喜欢。试问谁不想去公园和野外呢?我想念鸭川,想念邱园,想念外婆家门口的小河,云居山上高高的银杏。

所以,立即下单。到了,却落在书堆里,一直没看。终于找出来,已经从四月到了六月,仍然想去公园和野外,但也想去海边和沙滩了。

好好读完的只有刘铮这一篇《我在一个月内翻阅的三十本英文书:一次实验记录》。很有意思。

他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叫翻阅,而不是读书。因为很多书确实没有读完,若说“读了”,恐怕被人诟病。

那么,不可以一本一本读完吗?

答曰:不可以。

他援引了法国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第一条,不读的权利;第二条,跳读的权利;第三条,不读完的权利。

他说,很多书本来就不值得从头到尾看完。这种「叠加场景、混合体验、漂染悟性、淬炼反思」的路径,也未必不如那种「犟脾气的读书法」。

事实上,放弃也是读书的一部分。有一些是内容太烂,不值得读下去,有一些是读了部分,发现兴趣不大,或者干脆是太难了,目前强攻不了,便放下不读。

这篇文章里,刘铮还提到他的读书路线。一条是自持久的兴趣发展出的路线,比如他常读文学理论;另一条则是由新到手的书,或临时需要参详的书而组成的路线。

参照自己,好像也大致如此。只是新书太多,常常迷失在流行浪潮中,如果还有一个自己的稳固的兴趣图谱,那就还好。读书不为做学问,只是知道一些事情,发现一些趣味,那么,还是以自己舒服的方式为宜。

今天这篇,也记录一下最近翻看的书。也许有一点趣味。如若没有,给自己日后看看,也是好的。

第一本是马家辉的《大叔》。专栏写作这么多年,碎碎散散,也是时光的河。

第一篇《家:总有珍惜的理由》特别好,写父亲,母亲,家族秘事,毫不避讳,几十平方里的柴米油盐,实在有许多可以回忆的故事,只觉得还可以再写长一些。

但是,专栏专栏,很多时候就是一两千字,写不长,也不需要写长。我现在还想不好,这到底算不算一种损失?如果把精力集中起来,会不会做出一部更精粹的作品?

但,好像事情也不能这么看,也许,不写专栏,也不会写别的。而且,专栏也有专栏的好。专栏实际上是一种陪伴。这一点和写公号挺像。大的远的重的内容,不适合专栏,或者说专栏装不下,但专栏文字里,也是点滴宇宙。

马家辉的文字好在轻松,写字佬而已,没什么大道理要讲,写写东西不过是写写东西,拒绝崇高,抵制煽情,在城市里生活,必须冷漠,然而也有深情。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可以注视把玩。从人潮汹涌中走过,留下片语只言。

第二本是《晚期资本主义和睡眠的终结》。我的睡眠一直不大好,看见书名中有“睡眠”两个字,便找来看看。

当然,看题目就知道,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睡得更好的,它是反过来,告诉你为什么睡不好。作者的意思是,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和整个资本主义相关。睡眠的消失只是一个副产品,作者要批判的是现代社会的24/7式制度。

这一点,我们恐怕都有感受。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永远处于工作和消费的循环里。虽然睡眠无法被真正取消,但它可以被破坏,被剥夺。甚至,睡眠也被建构成一种稀缺资源,需要靠购买才能得到。“在全球化论者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里,失败者才睡觉”。

这本书和韩炳哲的《倦怠社会》中的某些观点,有互相印证的地方。不过,此书的论述迷失在叙事中,很多地方都显得有些缠夹。

作者提到一组隐喻很有趣,“电子设备能够在耗电量很低的休眠状态下运行,这种观念改造了睡眠,使睡眠变成仅仅延迟或弱化运行的状态。关机/开机的对立逻辑过时了,以至于没有什么能够彻底的关机,也不存在真正的休息。”

第三本是谷林先生的《觉有情》。这书是海豚文存中的一本。大概十年之前,海豚社打造了好几种读书小品相关的文丛,蓝蓝的红红的小开本的精装书,拿在手里很有一种趣味。

谷林先生的文章,大多关于一些书籍,但不是书评,应该是书话吧,没有那么多意见和评价,更多的是联想,是掌故、情感和体温。一篇篇读下来,有一种从容淡雅的舒适感。在深夜里读它,可以静心。

我一向不喜欢引号,觉得引号是最讨嫌的标点符号,书名号一多,也显得局促,但不知为什么,在谷林先生这里,这些都不成问题了,我也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即使那书名号里的书我完全不知道,那引号引的句子我也并不感冒,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这到底有什么魔力,我终究也说不清楚。

我想,恐怕还是一种读书生活的氛围在感染人。他写出来,就好像带你看自家院子里养的花草,没有炫耀的意思,一五一十,就是这样而已。

终究,给我营造一个港湾的是这些老人家写的关于书的书,没有什么用处,甚至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情感,但是这些文字都温煦冲淡,慢慢地讲述着一本本书,永远不会停止。就在这种氛围中,我可以感到安定。

最后一本是《寻找米兰·昆德拉》。

不知不觉成了靠读书吃饭的人。但很多大名鼎鼎的书,其实都没有读过。比如昆德拉。很早就听过他的名号,但不知道为什么,恁是一直没读,甚至也从未提起兴趣。也许是大家谈得太多,反而失去了好奇?也许只是书太多了,一时还没轮到?或许只是没有缘分?

是的,读书很多时候也要讲缘分。有些书,早早知道的,一直没读。有些书从未听过,恰好碰到,就读了。有什么道理吗?也没有的。

总之,我还未读过一本昆德拉。这样讲好像不对,我读过一本《被背叛的遗嘱》,是他的随笔集。但至少可以说,我对昆德拉的文学世,一无所知。

而这本薄薄的《寻找米兰·昆德拉》对于我这种对昆德拉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刚刚好。

你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简易版的传记。作者是一个年轻的记者,她视昆德拉为偶像,想要采访他,但是没有机会。从昆德拉妻子那里得到了只言片语,有了联系。书中梳理了昆德拉的一些往事,特别是他的神秘之处,他如何从党内受表彰的作家,变成不受欢迎的作家,如何流亡法国,如何被窃听、监视,如何严格打造自己的形象,把自己隐藏起来。书虽不厚,但读起来还蛮有趣味。

也许,趁这个机会,可以看看昆德拉的几本书了。

Ps.关于三岛由纪夫,还是下次再说。下次是什么时候,也不好说,总之现在还不行。

Pss.大家最近读了什么书,分享一下啊。

原标题:《聊聊最近翻看的几本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