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变老、变少”的建筑工人,不得不离开工地 | 有数

2022-06-10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独家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 / 张铃媛

设计 / 王亚赛

近日,《光明日报》发文称,建筑工人不仅在变少,而且在变老,并发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再愿意去工地了?”可以理解,今天的年轻人不光关注“面包”,还关注“面子”,似乎所有人都在往互联网大厂、机关事业单位、新兴行业的头部公司等里头奔。

然而,不少年纪较大的建筑工人,作为工地里的坚实力量,他们不关注“面子”,只需要“面包”,却正因为有关建筑业超龄工人的“清退令”,而不得不从工地退场。

多地出台规定,限制建筑业使用超龄工人

据《工人日报》在2022年3月18日的一则报道,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此后,“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媒体也对这个话题跟进报道。

实际上,根据对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以及媒体报道的综合整理,在2019年时,上海就已颁布了限制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的文件规定,此后多数类似规定集中出现于2021年。

综合来看,所谓超龄是指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0周岁。超龄工人被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部分地区还将施工现场从事重体力、高空、高危、高风险作业者的年龄范围缩窄到了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但同时,也有少数城市在文件中就已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而非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例如,成都的相关文件规定中指出“超过60岁的从业人员向用人单位提供健康证明(有效期1年),用人单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建筑业老龄化,用工缺口谁来补?

对建筑企业用工年龄的管理主要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建筑业危险性较高,劳动者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据《工人日报》报道,2018年上海建筑业曾发生两起较大事故,分别造成6人死亡,其中3人超过60岁。此外,根据香港劳工处有关香港建筑业意外事故(1998-2007)报告中的统计,年长工人的事故率约为8.5%,每三个年轻工人受伤,就有两个年长工人受伤;每两个年轻工人在工业事故中死亡,就有一个老年工人死亡。

实际上,高龄工人往往经验丰富,不一定会比年轻工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但一旦发生事故,他们遭遇的后果却可能更加严重。有研究指出,在建筑业劳动力中,受伤年龄较大与较高的受伤成本有关,但与受伤次数无关。

对建筑业用工年龄的限制自然有其合理性,然而,现状的“尴尬”之处在于,当工地上的老人离开以后,建筑行业本已存在的老龄化、用工难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划分,劳动力人口中45岁及以上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从下图可以看到,2011-2020这十年间,建筑业从业者中45岁及以上的各个年龄段所占比重整体上都在增长,50-54、55-59岁的人员增长幅度尤其突出。

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可能不小。据《第一财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退休教授章铮认为,若有人可用,包工头自己就会想方设法把工作能力差的超龄农民工请走;现在需要政府出面清退,恰恰说明工地上还用得着他们,说明清退有可能导致用工荒。《每日人物》的报道中,多位建筑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一行的主力恰恰都是50-60岁的人。当高龄农民工退场,还能有多少年轻人来接班呢?

超龄农民工,进退都是困境

根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里50岁以上的人占比达27.3%,2016年时这个数字还只是19.2%。从2020到2021年,农民工总量增长691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的增量就大约占据了全国增量的64.5%。

对于这个规模不小的群体来说,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或是离开,哪条路,都挺难。

超龄农民工由于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工资会更低,通常不能签署劳动合同,也不易购买保险。再加上建筑项目中常见的层层外包以及流动性强的特点,超龄农民工出现工伤事故以后,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与超龄农民工工伤有关的诉讼判决书发现,即便在已经经过诉讼的案例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事件没有被认定为工伤事件或判决工伤赔偿。

问题主要出在用工性质上。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超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两种裁判意见。例如,有裁判文书中指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责任,无论基于何种客观理由,都不应被排除。否则,将导致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又未享受社保待遇的人员依靠正当劳动获取报酬的方式而不被用人单位保护”。

但实践中更常见的情况是,工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与工地就不再是劳动关系了。司法判决中常因用工关系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无法判定工伤。目前看来,超龄农民工遇上工伤事件以后,其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仍然是未知数。

那么,离开工地就会更轻松吗?对于超龄农民工来说,更大的困境可能在于如果被清退,他们将更难找到工作。建筑业始终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去向。尽管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工在建筑业中的从业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在第二产业中占据较大比重。

从一篇博士毕业论文里对杭州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调查来看,他们往往对建筑业有较大的依赖性,接近一半的被调查农民工只从事过这一个行业,并且他们中更多人仍打算继续留在杭州建筑工地。依赖建筑业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惯性、相对的自由、食宿需求、收入等。

“习惯了”的背后,是建筑业超龄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他们长期在门槛偏低的建筑工地工作,缺少其他工作经验的积累,已有经验也难以被简单复用在其他行业中。

此外,教育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学习和反应速度变慢、重体力劳动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等等,都会成为找工作中的阻拦因素。即便是门槛较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外卖员、快递员这类“新”职业,往往也更青睐年轻人。

图片来源:前程无忧

有学者指出,“超龄”是按照《劳动合同法》来界定的,适用于正规的劳动力市场,而建筑业中广泛存在着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对于农民工而言,“超龄”的说法或许难以被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还是干不干得动、愿不愿意干。

被“清退”的超龄农民工能退休吗?现实可能也不容易。“超龄”的农民工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最早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即便在参与城市建造的过程中渐渐老去,不被需要,但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他们也仍然需要工作的机会。

高龄农民工可能面临沉重的家庭压力,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子女长大也不一定有能力反哺父母,甚至还需要父母帮忙买房子、结婚。更重要的是,高龄农民工得使自己老有所依。生存压力下的农民工比较难积攒起足够的个人储蓄。此外,超龄农民工常因其属于进城务工农民而不具有取得居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条件,仅基于其农业户籍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然而,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所能提供的生活支持仍是杯水车薪,与城市相比也仍然有较大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John T. Giles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雷晓燕、赵耀辉教授等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列出的数据(数据来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城市人口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而农村人口主要依赖新农保。相比起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率和待遇标准都不够高,新农保的领取不要求停止工作。

养老保险能够给生活提供的保障本就非常有限,而建筑业由于普遍采取层层分包的劳动体制,缺乏较稳定、正式的劳动关系,则更容易导致用人单位或雇主逃避为建筑业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

目前看来,一系列问题仍存有争议、引人关心:雇用超龄农民工带来的风险是否真的大到需要对其进行“清退”;政策实施中如何保留弹性空间,避免“一刀切”;超龄农民工离开以后,工地可能出现的用工荒、用人成本增加......如何尽可能减小措施出台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仍需要慎重思考和规划。最让人关心的或许是,年纪逐渐增长的农民工要走向何处?他们的后顾之忧将如何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信息报-《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工人日报-《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http://www.workercn.cn/34032/202203/18/220318073311104.shtml

每日人物-《建筑工地上最后的老人》,https://mp.weixin.qq.com/s/DAHikjtlC-MlHlA0SzsRBg

新京报-《当“候鸟”农民工渐渐老去》,https://mp.weixin.qq.com/s/qSW9dasjwHlOXercIljz4w

南方人物周刊-《从工地退场的超龄农民工》,https://mp.weixin.qq.com/s/ZLctf_WkGg0q2Q_zs_qilQ

第一财经-《超龄农民工清退了,缺工怎么补》,https://www.yicai.com/news/101402741.html

陈丹,李旭红.超龄农民工工伤认定分歧及其制度应对[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93-99.

戴国琴. 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

Ivan W. H. Fung & Vivian W. Y. Tam (2013)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f Older Construction Workers (Aged 55 or Above): Their Difficulties, Needs, Behaviour and Suit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13:3, 15-34, DOI: 10.1080/15623599.2013.10773214

Schwatka NV, Butler LM, Rosecrance JR. An aging workforce and injur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pidemiol Rev. 2012;34:156-67. doi: 10.1093/epirev/mxr020. Epub 2011 Dec 15. PMID: 22173940; PMCID: PMC7735369.

Giles, John T.; Lei, Xiaoyan; Wang, Gewei; Wang, Yafeng; Zhao, Yaohui. 2021.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 Evidence on Retirement Patterns in China.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 9650.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5563 License: CC BY 3.0 IGO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