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一个中年男人,决定继续折腾

沈振亚
2022-06-12 21:1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套总是我在现实中接触过的最能折腾,也最会折腾的人。

我和他认识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折腾,成为他身上最明显的标签:他进过电子厂,摆过书摊,也曾经是正儿八经的书商,还折腾过社区电商,搞过小区团购——或许是最早的一批。

最近,套总打电话给,说公司的杭州总部要落成了,问我有没有空去参加开业仪式。

我知道,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套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说实话,对于他这种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精神,我还是相当佩服的。

我和套总最初认识,还是在遥远的2007年。在此之前,网络论坛勃兴,关天茶舍、猫眼看人,凡能吹牛的地方,我们哪个地方没去过?线上吹牛日久,便有线下交往继续吹的需求。一帮人就这么认识了。

套总姓李,不过这并不重要,他为什么会被叫作“套总”,也不重要。套总永远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并不是说他皮肤相对比较黑,个子比较高,也不是指他是从河南乡村走出来的,而是说,相对而言,他永远是朋友们当中最生气勃勃的那一个,有了想法就会努力去实现,执行力超强,哪怕暂时失败也绝不停下自己的脚步。

套总从河南出来闯的第一站,是苏州一家电子厂。他在那里干得也不错,但并不甘心就此过一辈子。之后他在苏州木渎古镇摆起了书摊,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做起了童书生意,而且还比较红火。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套总毫不犹豫北漂,开辟第二战场,做的也是跟书有关的生意,兼做公益。我当时其实对他的选择不甚理解,甚至还问过他,你在苏州干得不错,可以说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为什么还要漂来漂去,劳心劳力,意义何在?他对我这个生意门外汉没有多解释什么,大概就是北京机会多,不去闯闯有点遗憾之类的意思。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也许只有二十六岁,今年也不过四十岁。

之后,套总还做过很多事,干过很多项目。在他身上,永远不缺投入一项事业的热忱和干劲,他对世界、对事业一直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饥饿感。有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对于套总而言,日光之下,处处新奇,事事新鲜。他语速飞快,思维敏捷,什么都要尝试一下,并且使劲闯一闯,而且他还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就是能够带动他人,并让人相信他的设想和规划。

这种善于折腾勇于折腾的风格,我想,既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这些经历塑造自身,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也能让人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跃动。在套总身上,折射出的或许就是中国自入世以来,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以上叙述,并不是说套总就是一个徒有一腔热血而略显莽撞的人。相反,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北京,他深感自己外语水平不够,很快就跟老外学起了英语,并在几个月间达到基本会话无障碍的地步。再比如,他对自己的不足也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在更好的学校呆过,没有在全世界跑过,资源和人脉积累不够等等。

近几年,我们都各自忙于工作和生活,偶尔相聚,也不太可能过分谈论自身。我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他成功过,也被坑过,他赚过钱,也赔过钱。他所经历的一切,在每一个热切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人身上,或许都有过。

很稀奇的是,不管情况怎样,你永远不会在套总眼神中看到颓唐或躺平的气息,再怎么糟糕的状况,似乎都能在他咧嘴一笑中出现一丝转机。你相信情况一定如此,他不是一个轻易能被打败的人,这让人想起《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对他而言,这一切都自然而然,本应如此,也理应如此。

疫情让我们皆处于被动性的不良于行状态。没能去杭州祝贺套总新事业的开端,对我来说,多少有些遗憾。但相对于看到一个能折腾善折腾的朋友满血归来,这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