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鹤法跑在前•作风建设年|​建华区法院“法官寄语”传递司法温情

2022-06-09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法官寄语”

传递司法温情

“水看似清澈,却并非无浊,而是因为沉淀,这次经历是你们人生中的一段小挫折,要学会勇敢的站起来,家人朋友没有放弃你们,学校社会也没有放弃你们,因为每个人都相信你们会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希望未来的你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找到前进的力量和方向,成为一个懂得感恩、遵纪守法、阳光向上的人。”日前,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未成年人斗殴案件进行不公开宣判,主审法官王玥鑫在判决书后附加“法官寄语”,叮嘱教导五名未成年被告人要吸取教训,不再触碰法律的底线。五名被告人含着泪说:“一定遵照法官的话,以后好好读书、好好生活!”

这段文字背后,承载的是法官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殷切关怀。王玥鑫法官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极强,社会的关怀和引导至关重要,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宣判时尝试增加“法官寄语”内容,在审判过程中既体现法律威严,更加凸显司法的人文关怀,通过综合利用法、理、情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提出劝勉和鼓励,促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受社会的宽容、温情和接纳,让未成年被告人真正从思想上有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坚定教育改造的信心,从而强化改造效果。

本案中五名被告人均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因为琐事,在校园外聚众斗殴,法官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中有的是在离异家庭中长大。有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父母平时忙于生计,对其疏于管理。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由亲戚看管。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在本应防微杜渐的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没能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从而误入歧途,引发犯罪。宣判后王玥鑫法官向案件被告人家长们送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并要求家长们承诺对被告人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育、引导。

其中一位未成年被告人的母亲在签字后向法官含泪表示感激,感谢法院给了孩子重新回归社会的机会,感谢对自己的教育,让自己可以重新做一个好妈妈,弥补往日的过错。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其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一直是建华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建华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三个“延伸”不断加强与共青团、妇联、教育、社区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秉持“保护青少年与打击涉青少年犯罪并重”的理念,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原标题:《鹤法跑在前•作风建设年|​建华区法院“法官寄语”传递司法温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