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和贾布看展|三木健APPLE+:设计首先是科学!

贾布
2017-11-08 08:1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艺术展览越来越多,怎么选择?怎么看?怎么评?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推出的系列评展专栏,力求以独立态度多角度深层次看展评展。策展人与特展研究者贾布的“和贾布看展”专栏,本期评述的是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的“三木健:APPLE+”,同时也特别邀请到专业嘉宾、建筑师范文兵参与。

展览:三木健:APPLE+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展期:2017.10.13-12.04

票价:80元/人

策展人:李应

推荐度:✭✭✭✭✭

优点:干货满满

缺点:门口买票只收现金,而我早已经身无分文

观展建议:

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细看的展览,预留2-3小时也不为过

展览没有认知门槛,也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重点是现场要看得够仔细,无论是设计方法论还是设计作品,三木健的设计线索像科学家一样严谨和完整

专业嘉宾:范文兵

建筑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开设《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

这是一个关于设计思维、设计创新、设计教育的现场课。除了可以看到三木健的精彩设计,也是一个对设计教育、设计学习特别有帮助的展览。至少要在里面呆上2、3个小时仔细地看,但也一定要预先做一些功课才能看到其中的线索。

专业嘉宾:朱鑫意

平面设计师

当国内的平面设计师沦陷在“logo拉大再拉大”的泥潭无法自拔的时候,三木健给设计师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以严谨的设计推导路径来展开设计,而不是专注于视觉美或不美。当然,三木先生的设计成果也是极美的。建议设计师去看这个展览,同时更推荐甲方爸爸们和准备做甲方爸爸的人们,去看看这个展览,提高审美,净化心灵。药效极强!

观众画像速写

人群:建筑系高校在读生(若干)

特征1:因为就读专业的原因,对建筑系及其相关领域的展览有特定关注(“一般建筑展我们都会去看,像这个平面设计展跟我们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也很有兴趣。”),也因此对沪上集中举办这些展览的特定场馆有所偏好(“经常去的有PSA,那里经常有建筑展,还喜欢去的有龙美和余德耀等。”)

特征2:对于学生族来说,单人票价50元是价格敏感度的临界点(“我们学生一般是有半价优惠的,50元以下都可以接受,像现在有个展单人票200元的基本就不考虑了。”)

特征3:作为“半专业观众”,展览衍生品中会关注艺术家的画册、作品集等出版物

贾布

“和贾布看展”发起人,特展研究专家,策展人,喜布文化创始人

很难想像,这样的一个高品质的展览,最初的源头,不过是针对一群大(wu)一(zhi)新(shao)生(nian)的设计思维启蒙课。从零基础开始,用苹果来复盘设计的生产过程,并展了以这套看似乱开脑洞、实则严谨科学的“苹果思维”所设计出来的高品质作品。

作为一个脱胎于教育项目和书籍的展览,“APPLE+”还带有挺明显的教科书气息。把文本性内容转换成体验性的展览,这本身就是展览策划上的一个难题,“APPLE+”的尝试颇值得借鉴。

展览来源:针对大一新生的设计启蒙课

三木健是一位日本设计师,以平面设计为主要工作方向。2012年,他在任教的大阪艺术大学开始“苹果课程”的尝试,这是一个以培养大学设计专业一年级新生的设计思维为目标的课程。所谓苹果课程,是以苹果为起点,通过理解、观察、想像、分解、编辑和可视化等6种方法,围绕苹果母题进行各种发散与探索,从而让学生理解何为设计思维、设计创造、设计传达以及设计学习。 这个过程中,三木健积累了大量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物,并将之制作成了极具艺术感的教具。

“苹果课程”推出后,立刻受到各方重视,一家瑞士出版社请三木健将教学内容编辑成书并出版了《APPLE》的英文版。随后,位于东京的平面设计画廊ggg将三木健的“苹果课程”变成了展览“APPLE+”。2016年,三木健因这个展览的海报而获得了龟川雄策奖。龟川雄策奖在日本的平面设计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每年只评一个,评选对象是设计作品而非设计师。虽然获奖的是这张大苹果套小苹果的视错觉海报,但显然,龟川雄策奖所认可的更是海报背后的一整套关于设计思维的方法论。

三木健的第18届龟仓雄策获奖海报

获奖后,以第18届龟川雄策奖纪念展的名义,“APPLE+”先后在东京G8美术馆以及其它几个日本城市巡展。

所以,这个展览的来源路径是:教育-出版-展览。而展览的内容则是三木健的大量教具和以文字形式输出的理念,以及他的其它设计作品。

展览内容:结构完整的脑洞

展览结构分为三大块,“APPLE+”的设计思维方法论(教学部分)及相关设计、三木健的商业设计应用案例,以及互动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位于MoCA的一、二、三楼。

在设计思维部分,三木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观察一个苹果?如果说观察颜色和气味是常见的思路,那么从长度和面积着手观察一个苹果就让人脑洞大开了。

如何观察苹果的长度(周长)

此外,用牙签来画苹果、根据苹果皮的形状来涂鸦、找100个与苹果相关的词、以苹果为主题的一笔画……与苹果设计思维相关的13个主题词,各自拓展出一整套从开脑洞、到编辑、到最后以优美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完整脉络。

用牙签画苹果

显然,苹果是三木健所指定的那个起点和载体,它可以置换成梨、水,或者杯子,所带出的设计思维方法论是一样的。

下图这些非常具有形式感的“装置”是三木健的教具。

用三颗苹果籽分别表示see,look和watch

其它从设计思维的方法论引申出来的设计,多说无益,直接上图。

为龟仓雄策奖设计的海报,四张海报分别是龟仓雄策四个字

展陈设计:把观众上下楼的垃圾时间也用起来

展品基本来自三木健在日本的成熟展览,但是在原来的展陈基础上,又进行几项非常值得称道的改进。

关于设计思维方法论部分,13个主题词,在日本是以展墙的形式展现的。在上海,则变成了13个展柜,观众的观展行为从站立平视变成了倾身俯视。

这个展陈上的变化,首先是形式感上要比日本那一版显得更加生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大客流时的观众拥堵问题。如果展品是单线布局,观众只能排队(想像一下排队打自助餐的场景),观众流动速度以走得最慢、看得最仔细的那个人为准,看得快的只能等看得慢的。把展品分散开来,每个展柜周围可以容纳更多观众,观众不必排队,选择也更加灵活。

日本APPLE+展厅现场

不过有点搞笑的是,这些展柜都做成了箱盖打开的箱子形状。我知道你要巡展,展品要便于搬运还要能妥妥地塞进集装箱,可你有必要这么实诚地表现出随时合上箱盖准备撤退的姿势吗?

展陈设计上另一个亮点是对MoCA一楼到二楼之间那条环形玻璃坡道的巧妙利用。通常,这个坡道只是走道,观众在盘旋而上时可以俯瞰一楼的展品。展览用展品中提及的“一笔画”创作方法,将坡道另一侧的墙面变成了一个长长的一笔画展墙,不仅把观众上下楼的“垃圾时间”整合成了看展的一部分,让观众能更深入地了解了“一笔画”的趣味。

MoCA的环形玻璃坡道

衍生产品:一道绿色的苹果甜点

整个展览开发衍生品的种类比较多,品质感也把控得不错。除了手机壳、T恤衫、胶带等这些展览衍生品的标配,商店里最重要的应该算是那本《APPLE》中文版的书了(展览开幕式时也同时做了这本书的中文版首发仪式),这肯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展览画册,如前所述,某种意义上,说展览是书的衍生品才对。

《APPLE》

配合“APPLE+”,位于MoCA三楼的餐厅推出了一道绿色的苹果甜点,外层是青苹果皮制作一层糖霜,里面是奶酪和冰霜。事实上,配合展览内容推出相关主题的菜式或甜点一直是MoCA餐厅的特色,2014年草间弥生的展览时也曾推出过带红色波点的甜点。

MoCA餐厅的苹果甜点

宣传推广:零差评口碑

网络上能搜索的内容多是新闻统发稿的各种变体,且发布时间集中,这说明展览开完新闻发布会之后,就再没有有计划的推广动作。在iMuseum、VART、在艺等几个主流艺术和展览类的平台上,“APPLE+”几乎保持了零差评的水平。而几个与主办方合作的票务渠道中则是零提问、零评论、零互动。

相较于展览本身的品质,主办方在宣传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停留在以前那种开完新闻发布会就听天由命的思路上,对于展览期间的自然传播和口碑管理并没有进行主动干预,满脸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粗放式自信(或者是粗放式疏忽)。

主办机构:国企抢滩文创特展

展览的主办方是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这是一个拥有6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主要从事陈列展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业务。在博物馆展陈领域,上美最著名的案例包括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以及上海电影博物馆等。

特展是上美新增的业务版块,品牌名定为DNA,取Desigh and Art之意。“APPLE+”是DNA引进的第一个特展,并且已经与三木健设计事务所签定了5年的合作协议。

特别提出主办方的话题,是因为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国企开始进入特展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除了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还有上海贸促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华茂国际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淮海集团、衡山集团旗下的相关企业,都在这一两年间涉足文创特展行业。

(END)

“三木健APPLE+”各位嘉宾与交大建筑系学生现场交流

【和贾布看展】

和贾布看展每个月会挑选几个展览,邀请在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专业嘉宾,用他们在行业中丰富的知识积累与见解,为观众打开与展览内容相关的知识之门。而作为展览专家,贾布将从展览结构、推广策略、衍生商品、票务管理以及现场服务等多个方面作出专业判断。每个展览还会通过微博和微信公开招募几名看展爱好者。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