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思考粮食危机,从手中的食品包装开始

Huhtamaki普乐集团
2022-06-15 18:5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必须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被列为支撑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四大支柱之一。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与食物浪费有关。

受气候危机、新冠疫情、经济衰退和军事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日前表示,必须果断行动、采取切实步骤,推动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成功转型。而必须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被列为支撑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四大支柱之一。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被表决通过并实施。反对浪费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而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价值链中,包装对减少食品浪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的全球知名供应商,来自芬兰的Huhtamaki普乐集团认为,更优质和巧妙的包装对保护食品和延长食品保质期限必不可少,让食品能在全球层面物尽其用,为世界各地的每个人提供卫生、安全、可及和负担得起的食物。

在全球流通的当下,如何更好地理解食品包装的意义,并做出更适合自己、更低碳的消费选择,在此,分享普乐集团关于包装减少食品浪费的报告观点。普乐集团已进入中国30多年,提供可持续的纤维食品包装产品。报告原文曾于2021年5月12日在普乐集团网站上发布。

2022年6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带着饮料等待朋友的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食物浪费发生在哪里?

在食品价值链的前端,浪费已经发生。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收获、储存,或者产品不符合全球市场标准,这些都会产生食品损耗。食品损失在价值链的末端进一步增加。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每年的食物浪费量相当于2300万辆40吨卡车满载,约占消费者可食用的食物总量的 17%。其中,餐饮服务和零售环节分别占大约5%和2%。大部分浪费发生在家庭环节,占每年可用食物总量的11%。

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对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食品包装影响最大。这些公司在选择包装时,会考虑消费者偏好、产品展示、包装功能和包装成本。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会选择可循环再生的包装,对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食物在食用前停留在货架上或冰箱中的时间也会对食物浪费产生影响。调查显示,消费者很少或从未以正确的方式充分使用包装,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包装延长保质期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更好的包装如何助力减少食品浪费

食品包装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食品免受损坏和变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纳食品,并为消费者提供成分和营养信息。可追溯性、便利性和防伪性虽是次要功能,但也日益重要。

保护产品是包装在环境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提供免受化学、生物和物理外部影响的保护,包装可以延缓食品变质,保留加工的成果,延长保质期,还可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这样,包装可确保用于生产食品的资源和所产生的碳足迹不会被浪费。鉴于食品生产过程的大量碳排放,这一点至关重要。

食品体系中只有5%的碳排放来自食品包装。避免食物浪费带来的环境效益通常比包装产生的环境成本高5-10倍。如果将消费环节前的各环节损失都考虑在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与食物浪费有关。研究表明,将食品的最短保质期延长一倍可以减少零售部门的浪费高达40%,虽然这种好处很少被定量计算。对于极易腐烂的食品,包装创新带来的好处最为显著。

更巧妙的食品包装必须在满足多重目标中实现平衡,包括以合理的成本保存食品,满足行业规范和消费者需求,保持食品安全,并将环境影响降到最小。所谓最理想的包装或最优包装,就是在不影响食品保护和减少浪费的情况下,使用尽可能少的包装材料。

以合作和创新来减少食物浪费

为了使我们的食品体系变得可持续并确保我们的未来,需要减少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虽然对于如何长效解决食品体系中浪费,没有简单直接的方案,但食品价值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合作,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食品包装是其承载的食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是食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创新是实现进一步改进的关键,例如,确定合理的保质期和正确的保护方式,在复杂的生产、分销和消费者选择标准中寻找改善效率的机会,测试、优化和引入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分析消费者行为。

我们的目标是,与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建立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更优质更巧妙的包装,最大限度地保护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价值链,减少食物浪费,为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