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永浩“删档”社交网络,下次上网,会是AR梦破灭时?

2022-06-14 14: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6月13日,@罗永浩发布微博称,“感谢大家在微博上近十三年的陪伴,这是一段无穷无尽的黑暗旅程,也是一段充满温暖、喜悦、幸福、友谊和真爱的明亮旅程。我会用我的余生,永远记得后者。”

这算是其对前一天晚间自己宣布推出所有社交平台的一个“存档“。

6月12日晚间,罗永浩发布微博称,将再次埋头创业,并退出所有社交平台。

此前,罗永浩已退出“交个朋友”管理层,虽然仍会以主播身份参与直播,但将投入更多精力在AR(增强现实)领域创业。为什么再创业选择AR,因为他和团队相信“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这是罗永浩用排除法在电动汽车和下一代计算平台中选出的方向。

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删档”,意味着什么?

或许,只是又一场单口相声的开始。

就在“删档”的同时,罗永浩也表示“同事已经帮我开了一个名为‘产品经理罗永浩’的微博号,要我以后在上面做一些仅跟产品相关的专业交流,或通过相关交流招聘一些产品经理。我虽然口头答应了,但不敢轻易使用。这个账号有可能会用于辟谣”。

根据微博信息,“产品经理罗永浩”的微博账号注册于2022年6月3日,目前罗永浩已经关注了“产品经理罗永浩”微博账号。

罗永浩重新创业,又意味着什么?

是否意味着被看作是行业冥灯的罗永浩,将让AR领域陷入泥潭吗?

对此,《商学院》杂志记者李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罗永浩恰好是商业领域获得成功的那些理想主义者的镜像,一起都是反着来。

因为他毕竟不是一个技术牛,而是一位战略跟风者,或者说追梦人。

罗永浩真正做实业的时代,是智能手机乱战即将结束的时段,且从他轰轰烈烈的手机大业说起。

2012年5月,罗永浩创立了“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锤子科技),并于次年3月开了第一场产品发布会,是基于安卓系统的Smartisan OS操作系统。2014年锤子科技发布第一款手机,并成为首次获得“国际工业设计最高奖IF金奖”的国产手机。

然而,彼时苹果早就确立了智能手机的样式,而小米也已经为国产智能手机的性价比做了榜样。

换言之,小米手机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引发互联网手机风潮,其以扁平化渠道的方式和极致性价比碾压旧有手机势力获得市场,形成2010年代前5年的“千机大战”。

2014年才真正出手机的锤子科技处于跟风较晚但依然还有微风浮动的时刻,上架能有份额和获利,但也仅此而已了。

但这种单纯以堆硬件跑分和价格战来进行市场进击的方式,在没有独家刚性应用和独特软硬件生态的状态下,没有竞争的“护城河”,很难逃过被淘汰的命运。

最后“千机大战”的幸存者如小米、华为、OPPO、vivo等,都在安卓系统上进行深度定制和独家生态搭建,以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锤子科技的 “口嗨”难以自救。

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了罗永浩后续开展的社交应用领域。

就其所以,依然是追梦者的追逐模式,在别人已经把梦想变成现实后,不可避免的梦碎。

于是乎,2019年,字节跳动收购了锤子科技的部分业务,包括坚果的研发团队,但不包括罗永浩。

于是乎,同年11月,罗永浩也因锤子科技股份冻结而背上数亿元债务。

在《一个“老赖CEO”的自白》一文中,他写到:“从2018年下半年出现经营危机以来,锤子科技最多时欠了银行、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约6个亿的债务。”

后续在直播带货上的成功,似乎让罗永浩缓了口气,迅速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将6亿元的债务还的七七八八,也让其不再背负相声大师的名声,可事实真如此吗?

愚以为,罗永浩本人就是风口的开启者,这一次是别人跟他的风。

稍加回顾不难发现,直播领域的直播带货,真正起风是在2019年下半年,甚至可以说是当年度的双十一。

而罗永浩尽管是第二年4月1日正式进入,但当时的直播带货都非常之简陋,属于一个还须规范和深度挖掘姿势的处女地。

但请不要忘记,罗永浩自身在此前锤子科技的发布会上以“相声大师”的形象出现,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带“销售链接”的直播带货。

换言之,他其实是直播带货的早期实践和试错者,甚至是引发风口的先行者之一。

非如此,他不可能有机会拿下第一波红利。

罗永浩的问题依然如故,至少目前而言。

科技需要理性的光芒,而不是理想的闪光。

罗永浩的失败就在于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成功的商人是理想主义者,并不奇怪。

乔布斯也是理想主义者,但商业上的理想主义应该是战略目标上的理想主义(追求完美和追逐梦想),战术抉择上的现实主义(产品形态、营销路线和具体研发运营执行上的功利主义)。

罗永浩恰恰反其道行之。

这一波放弃社交网络,埋头做产品经理,能成吗?

或许是个机会,至少AR除了技术,还需要脑洞大开,就看罗永浩的头是否够大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游戏产业资深评论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