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妙手匠心 | 古籍修复粘结材料——浆糊,可不是普通的浆糊!

2022-06-14 17: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古籍修复是一项涉及多门类知识的复杂工作。

过程中除了使用到各种专业的修复工具,还需要借助一些常用的材料。修补古籍的直接材料是选配的各种适合的手工纸张,此外还需要用到粘接材料、染色材料等。

为了保障文物古籍的安全和修复质量,对每种材料的应用都有具体的要求。

熟悉各种材料的加工运用,是修复工作者的基本操作。

今天就从非常重要的粘结材料——浆糊说起。

▲刚熬煮打制好的浆糊

浆糊是修补古籍的关键粘接材料,浆糊的质量直接影响所修书籍的质量和寿命。制作浆糊需要选择黏性适中、浓度可调、安全可靠的原料。

▲经过加水调制的稀浆糊

黏性适中

如果浆糊黏性太差,就无法起到粘接作用或随着时间推移黏性消失补纸脱落。

黏性太强,则补过的文献纸张发硬,且容易在纸面上形成褶皱,术语叫“暴性”。“暴性浆糊是修补古书用料的大忌,特别是那种保存时间较久的古书,书页弹性很差,有的已经糟朽或接近糟朽,修补时用了暴性浆糊,不但恢复不了古书的原貌,而且还会使已经损坏的古书损坏得更厉害。

而且这种被暴性浆糊损坏的古书,以后再修时无法揭开,遂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

浆糊黏性要求的“适中”具体指:

文献经修复后,纸张要柔软并具有可逆性,即修复后纸张柔软且长时期不会起壳脱落,而当需要重新修补时,用水喷湿即可揭去补纸而不会损坏原件。[2]

“安全可逆”是目前行业通行的古籍修复原则,和“修旧如旧”、“最少干预”等原则都是在长期的修复实践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

浓度可调

古籍修复过程中,需要用到浆糊的场合非常多:修补书叶、溜口、托裱、包角、粘书衣、贴签等等。

不同修复工序、纸质和纸张厚度[2],以及纸张和其他材料的粘结质量对浆糊的浓度需求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古籍修复的浆糊,浓度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灵活调配。

浆糊调配的浓度大致分为:稠浆糊、半稠浆糊和稀浆糊(又称浆水)。修补古书所用浆糊的浓度,可以用波美表精确地测量出来[1]。

但测量数值也仅是提供参考,对各种情况的考量是需要在具体工作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真正把握的。修复珍贵古籍和破损严重的古籍时尤其需要慎重,有时光是调出浓度适宜的浆水这一环节就很考验功夫。

▲波美表(图片来源网络)

安全可靠

对古籍有安全风险的浆糊,不能用作粘结材料。市场上出售的掺有化学防腐成分的浆糊对古籍的纸张有腐蚀作用[1];

传统上有在制作浆糊的过程中添加明矾的,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

书画装裱方面,古代有制作浆糊的时候加花椒水的[3],当代研究也有往浆糊里加纳米氧化锌和碳酸氢钠的[4]。相较其他纸质类文献,古籍修复使用的浆糊对安全性要求是最高的。

▲北方端午前后待收获的小麦

所以,满足黏性适中、浓度可调、还安全可靠这样苛刻要求的浆糊原料是不是很难寻觅呢?好在“道不远人”。从新石器时代就“驯化”人类,在中国也有5000年左右种植史的小麦,正是这种纯天然无污染安全可靠原料的提供者。

修补古籍的浆糊原料,各地区因物产和传统不同而略有差别。北方地区一般用小麦淀粉,即去掉面筋的面粉。江南一带多用精白面粉(今称富强粉)。日本则有用粳米粉、粟米粉、淀粉或精白面粉的。[1]

【参考文献】

[1]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童芷珍.古籍修复技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明)周嘉胄.装潢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8.

[4]于孟楠.传统纸质书画装裱用浆糊材料改进研究[J].西北大学,2017。

撰稿人 | 李玉茹

来源 | 山西省图书馆

原标题:《妙手匠心 | 古籍修复粘结材料——浆糊,可不是普通的浆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