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当年|“复联”10年:电影产业的金蛋,以及现代英雄史诗

阿树树
2022-06-19 09:3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不知不觉间,第一部《复仇者联盟》已经上映十周年了。

也许是人渐渐老了,对时间变化不那么敏感,也许是这十年超级英雄始终还在源源不断被制作出来,我们几乎没意识到,这部影片竟然是上映于2012年,已是十年之前。不少观众已从当年的青涩少年,变成了今日需要苦谋生计的成年人。而银幕上这些超级英雄,也经历了其后若干续作,不断战斗、牺牲、传承,发展到“复仇者联盟”第一代成员已经大部分隐退江湖,而第二代却还未组队完成。

也许十年前观影的我们都未曾预料,原来无论是我们还是超级英雄,都会经历这么多的人生变化。

《复仇者联盟》海报

影片的故事,描述的是第一代“复仇者联盟”成立,包括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黑寡妇和鹰眼。他们要阻止雷神的弟弟洛基利用宇宙魔方统治地球。

而所有这些超级英雄的故事,不只始于这部影片。更准确来说,漫威公司的真正崛起,发生于2008年。当第一部《钢铁侠》(2008年上映)在北美电影票房排名第二,而曾经一度因吸毒销声匿迹的优秀演员小罗伯特·唐尼也借助角色咸鱼翻身时,这些超级英雄的史诗冒险,才算刚刚拉开了帷幕。

《钢铁侠》,一部优秀的主流娱乐电影。其重要性在于确立了漫威之后十几年一系列电影的基准艺术风格。

其实早在2000年始,好莱坞已经拍出了《X战警》三部曲,第一代《蜘蛛侠》三部曲,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侠影之谜》,而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更是在2008年全球票房占据鳌头,影迷口碑爆棚,风头远胜《钢铁侠》。对于漫威公司来说,此时X战警和蜘蛛侠早已租售他人,市场上虽然热闹,但利益却不是自己的。而虎视眈眈的蝙蝠侠和超人则是隔壁竞争对手DC的头牌。漫威虽然旗下握有大量漫画IP(知识产权)形象,但开发前景并不明朗。此时的电影市场,更是有诸如“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007、“碟中谍”等不少系列故事在分流观众的注意力。想要在市场中仅凭借漫画英雄脱颖而出,也并非一件易事。

《蝙蝠侠:黑暗骑士》,至今仍是排名IMDB和豆瓣前列的作品。我们未曾预料,自2008年开始的两部漫改片成功,竟然预示了之后的二十年,都会是漫改的天下。

也许对于漫威公司来说,他们对未来也没有那么乐观的预测,想象不到仅仅十年后,主流市场一大半已经成为了漫画改编的天下。而在当时,借助第一部《钢铁侠》的良好口碑,进一步将稳妥的商业模式延续下去,也就是个看起来稳定而安全的投资组合。之前几家公司纷纷拍摄英雄三部曲,也是基于稳妥的商业逻辑。而漫威公司则干脆更大胆一些,迅速敲定之后四五年内再推出“雷神”“美国队长”的系列影片,连着之前零散拍过的“绿巨人”一起,凑成第一部《复仇者联盟》的计划。他们的保底想法是即使《雷神》《美国队长》的收益不如《钢铁侠》,至少《复仇者联盟》打出“超级英雄集结”的宣传阵仗,还是能够大赚一笔吧?这并没多么天才,而是拥有大量IP资源的公司,自然而然会产生的、以IP数量换取稳定收益的商业做法。

事实上漫画迷和影迷的市场反馈,也给了漫威信心。《钢铁侠》第一部最后已经出现了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要招募钢铁侠的彩蛋。这在当时仅仅是此类影片常见的、吸引观众的宣传卖点,也可以说是漫威创作队伍中专业宅男的幽默感。然而这一小创意引发了漫画迷们兴奋的期盼,让这个惊鸿一瞥的彩蛋,真正成为了日后电影产业的金蛋。

《钢铁侠》彩蛋中的局长(上图)和《复仇者联盟》中的局长(下图),似乎没什么造型的大变化。但细节处显得更加阴险狠辣了。

拍摄超级英雄系列片,最后将英雄联盟的故事搬上银幕,只是一个创意,公司高层开几次会就可以决定了。更大的困难,在于整个计划的落地实施。

故事创作上的难度,可能还容易处理。具体的故事交给每部戏负责的编导就行了。而故事之间的链接,漫威发明了“漫威电影宇宙”的提法,阐述了“我们的电影故事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中英雄们的故事,如果和漫画中的英雄故事有重合或不一致,大家都不要纠结哦”,这样的二次元理念。对于“量子力学”“平行宇宙”满天飞的21世纪来说,影迷和漫画迷都很容易接受了超级英雄大部分源用漫画的设定,而故事的具体走向,又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起承转合。

从去年的漫威衍生动画《假如...?》,到刚刚5月北美上映的《奇异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多元宇宙”中不同的故事走向,已经成了一个新世代年轻人广为接受的梗。

真正困难的,是影片拍摄制作的种种细节。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尽量保证每部影片质量的同时,尽力缩短制作周期、合理规划制作成本,获得票房回报。虽然每个超级英雄每一部新的影片都可能形成新的整体风格,但必须都尽量延续《钢铁侠》第一部中已经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那些兼顾时尚轻松、又时而能突出人物伟岸感的流行艺术风格。包括插科打诨的幽默,影片的彩蛋等等,都逐渐变成了漫威公司的艺术特色。

电影毕竟是工业化的艺术产品,制作工艺跟不上,产品效果不行,那么多好的商业计划也收不到钱。影片制作是个具体而困难的过程。看看隔壁DC和华纳兄弟吧,即使有了漫威的成功经验,后面再开始制作“正义联盟”,经过了重拍补救,还是成了影迷口碑的滑铁卢。最终产品的失败,体现的是制作过程中无数环节的薄弱和错误。事实上即使是漫威,为了赶工第一部《复仇者联盟》的尽早上映,制作的《雷神》(2011年上映)和《美国队长》(2011年上映),也成了所有漫威电影中质量较为薄弱的两部。体现出背后的问题,都是制作周期紧、预算不足,创作人员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好在这两部口碑没有太过崩盘,仍为《复仇者联盟》的上映做了不错的预热。

隔壁DC与华纳兄弟制作《正义联盟》的曲折进程,经历了和导演扎克·施耐德争执不休(2016年),又请来了《复联》导演韦登进行二度修缮,然而公映后还是口碑崩盘,最后落脚于以扎导四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于去年在流媒体上映,终于画上句号。

终于,这个系列影片计划在2012年达到了第一次高潮。

《复仇者联盟》第一部在全球创下了15亿美元的总票房。在上映之时就足以排名影史第4位。而之后它的续作,又不断刷新着影史的票房纪录。这在商业上,是航母级别的胜利,同时并非是《泰坦尼克》那种“不是生就是死的”一锤子巨轮买卖,而是一个战斗舰队级别、相互护航共进的稳妥式成功。

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造成了其后大量超级英雄的衍生电影、电视剧、动画在大小屏幕上满天飞。从航母,到战舰,甚至小帆船都一起划出来挣钱了。到今天,美国主流商业制作的一半以上,已经和超级英雄的漫改脱不了干系。也许观众已感觉到了一丝疲劳,但离彻底厌倦似乎还早。于是蜘蛛侠、蝙蝠侠这样的头牌明星,前任还没开始凉,又可以二度请年轻演员换代,前后无非就是十几年之别。而漫威的IP库更是储备丰富,除了“旺达女巫”一类的英雄外传,不少没见过的如“月光骑士”这样的英雄也可以挖出来再制造新的卖点。众多类似的题材还在源源不断持续生产着。

“福兮祸所倚”,商业上的成功和大量复制,也暗示着艺术上的重复和缺少创新。影视剧不可能把超级英雄的故事拍一百年,这股风潮在十几二十年后总会退去。但眼下可能还是一种流行。

刚刚送走《月光骑士》,这两天又迎来了《惊奇少女》剧集。漫威未来的趋势是在政治正确的光环下,把各种少数裔人群都拍一遍,实现迪士尼公司“全球大融合”的童话梦想。

《复仇者联盟》的成功,首先是商业上,而非艺术上的。如果忘掉观众对所有这些“超级英雄片”的持续追捧,那么单这部影片大概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充满不断打斗、拌嘴,以及很多幽默趣味点的多人奇幻动作电影”。影片有着不少奇观景象,上天入地出色的动作效果,也有充分的戏剧娱乐元素,但在艺术创作角度上,却很难说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如马丁·斯科塞斯那样的老派电影人,就会直言“超级英雄电影都不是电影”。这种貌似武断的说法,会引发不少喜爱《复仇者联盟》的年轻观众不满。但这和早逝的作家王小波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一种是他们”一样,有种只有自己人才能明白的幽默感,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艺术主张。

若干年后,学者书写电影史时,这个被超级英雄电影充斥的年代,可能会被描述为:“21世纪初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深化,电影更充分地借助了CG、3D等技术手段,从影片大量的绿布棚拍制作,到最终呈现的真人与动画结合的效果,都在尝试一种和20世纪有差别的电影,以更为充分地向观众展现各种现实中无法达到的场景和动作。而大量有关超级英雄的冒险故事,是这些技术实验最佳的载体,拓宽了观众的视觉和想象力边界。”

这些激动人心的英雄汇聚的场景,其实只是真人和动画摆几个造型而已。在电影制作上,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建,大概只能说是绿布和CG技术的成功。

曾经在20世纪末90年代,如《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那样尝试借助CG制作的影片开始崛起,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仍需大量采用实景模型拍摄,导演也不得不掌握“隐藏整体展现局部”的艺术手段,让观众借助一些艺术效果的细节,去想象整个影片的真实环境。那时电影还是一种有关想象力的艺术。而到了《复仇者联盟》,所有的电影语言都不需要设计得那么细致,想要什么就让后期去画什么好了。电影由此变成了一种更为直观和通俗的艺术。

也许对于乔斯·韦登这样的导演来说,更重要的能力是组织和协调大牌演员们的拍摄时间,将真人演员和虚拟演员的表演匹配得更加真实,同时还要保持流行脱口秀的幽默感,时不时开几句玩笑,这样更有利于观众感觉到影片的娱乐性。事实上,影迷对于韦登或罗素兄弟这样的漫威导演,也并没有太多的崇拜感,因为他们所做的更多是之前成功经验的复制,而不是创新。

《复仇者联盟》的故事是紧张曲折的,每个英雄的人物个性也各有不同,看他们日常斗嘴颇为有趣,而打斗和破坏的城市更是让人炫目和血脉偾张。但看完了似乎也想不起来到底拍了什么。

这大概就是《复仇者联盟》,以及所有这些超级英雄片的特点。

《复联》的彩蛋中,已经出现了紫薯头“灭霸”的身影。这个暗示留给漫画迷更多的印象和遐想。“彩蛋”,也是漫威风格重要的一部分。

但,这不是一种批评,这只是娱乐电影的本质。

就像相声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逗观众笑,而不是为了教育观众。主流商业片就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娱乐就是看的时候很扣人心弦,也感受到了一些什么,而这些感受都是模模糊糊的。看完了,可能就记得砰砰砰的爆炸和漫天飞来飞去,但刚才看电影的两个小时里,忘掉了生活一些琐事的烦恼,还挺休闲放松的。

这就是一张电影票钱换来的娱乐。

关于影片的艺术感受,如果硬要描述的话,还是有的说的。

《复仇者联盟》描绘了一个超能力者和普通人共同生活的现实世界。这些超能力者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情绪和性格问题,同时也要应对诸如他人误解、政府压榨、社会制约,乃至生存现实中的种种压力。虽然他们已经被我们知晓身怀更大的能力,但他们也不得不因此背上许多更重的责任。然而即使他们问题和我们一样多,但当巨大灾害来临时,他们往往会瞬间忘掉所有困难,充满勇气,不顾自身安危,以自己的能力去解救普通人和这个世界。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出非凡的人性光辉,就像自古以来所有的英雄一样,激励着我们去战胜自我,追求一种更为伟岸的境界。

在娱乐片的逻辑中,最后他们都成功了。可能影片初期,英雄们会失败,到一定时候甚至有人会牺牲。但他们最后还是成功了。失败和牺牲,是讲故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却为最后的成功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现实中的失败远比影片中多得多,甚至成年人都明白,不是努力战斗到最后就能获得胜利。那么再看看《复仇者联盟》,寻找一些支持,可能也是好的。无论自己有多少不足,始终保持乐观和幽默,相信能找到朋友,一起战斗,最终守护住这个美丽的地球和家园。

这是一个据说在2012年国内公映时删掉的结尾彩蛋。超级英雄们在疲惫地战斗后,于小吃店里补充些能量。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有人性的幽默感。有时,这些闲笔小段反而更接近“电影”,而不是娱乐。

这是关于现代社会的英雄史诗,只是少儿插图和漫画版本的。也许十年前的我们会深信不疑,也许今天我们都已明白这只是一个童话和神话。但这也没什么差别。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人都可以选择是像英雄一样活下去,还是做一个普通人。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