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家大团夹击,两部“安魂曲”受上海乐迷追捧
前有黛安娜·达姆劳,后有约纳斯·考夫曼,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最近因为两位著名歌唱家的到来,热闹非凡。然而在两位歌唱家的“夹击”中,仍有两台音乐会悄悄地受到乐迷追捧。
11月10日-11日,指挥家安德里斯·波嘉执棒上海交响乐团、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带来了两部音乐巨制——莫扎特《安魂曲》、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在国内,“安魂曲”历来演得不多,然而演出前两个月,这两台音乐会便已售罄。有乐评人感慨,上海乐迷现在视野渐宽,不仅如达姆劳和考夫曼的演唱会一票难求,对这种难得一听的曲目也抱有极高的热情。可见,上海乐迷越来越“懂经”了。

《安魂曲》可谓莫扎特的“天鹅之歌”,是他在生命行将落幕时为自己谱写的咏叹调。《德意志安魂曲》则被认为是勃拉姆斯合唱音乐的巅峰之作,历时十年才完成。虽然不常在现场演出,这两部作品仍是音乐史上的扛鼎之作。
“莫扎特、勃拉姆斯创作这两部作品时的人生经历非常不同,但他们的音乐都透露出积极的一面,他们在用音乐去面对死亡,和死亡对话。”
指挥家安德里斯·波嘉解读,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探讨生者如何更好地活在世上,而莫扎特的《安魂曲》则更多是探讨,逝去的人又将迎来怎样一个美好安详的世界。
连续两天演出两部安魂曲,对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挑战。
对指挥波嘉来说,他要保证面对150名音乐家做到指挥清晰,不仅是节拍,还有音乐性、速度和乐句的走向;对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来说,他们要快速适应音乐厅的声学环境,唱莫扎特要和乐队一同在台上,唱勃拉姆斯则要改在合唱席上,距离的不同都需要他们做演唱上的调整;而对上海交响乐团来说,一周之内交替且密集地排练两首安魂曲,既要熟悉莫扎特的分句和运弓,又要熟悉勃拉姆斯的高把位连音,随时调整演奏风格。

三年前,上交相继推出清唱剧《布兰诗歌》《以利亚》,节目总监王晓霆发现,这类大型声乐作品的现场效果和乐迷反馈都非常好。于是,自两年前与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建立联系,上交便开始策划将这支合唱团带来上海。
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是一支业余合唱团,创建于1858年,然而在古典音乐圈却名望很高。
历史上,他们首演了勃拉姆斯《安魂曲》的前三个乐章,以及布鲁克纳《感恩赞》、马勒《第八交响曲》。不仅如此,合唱团还曾与“指挥帝王”卡拉扬保持了40年的合作,同台演出250多场音乐会,二者共同录制的清唱剧唱片如《安魂曲》《德意志安魂曲》,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在策划节目时,上交志在邀请“该来而未来”的音乐家带来“该听而未听”的曲目。
请到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并确定演出两部安魂曲后,上交开始寻找匹配的指挥家、独唱家,不追求大牌,而是寻找实力派。
最终,上交请来了拉脱维亚指挥安德里斯·波嘉。三年前,他曾在京沪两地接替马泽尔、捷杰耶夫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激情洋溢的演绎让中国乐迷记住了他的名字。此外,担任独唱的女高音安娜·杜尔洛夫斯基、次女高音奥莱夏·彼得罗娃、男高音本亚明·布伦斯、男中音迪特里希·亨舍尔,也都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座上宾。
有了实力派指挥和合唱团的加盟,这两台“安魂曲”得以在上海纷繁的演出市场突出重围。

与这些名家大团相比,“安魂曲”显得颇为低调。然而虽有淹没之险,这两台音乐会却在演出前两个月售罄。
上交数据显示,预售票期间,《安魂曲》售出了86%,《德意志安魂曲》售出了70%。其中,上交会员成了购票主力军,前者会员购票占83%,后者会员购票占73%,更有一半以上会员同时购买了两台音乐会。
在音乐会前好几个月就屯好票子,在上海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然而在这么多名家大团的夹击中,乐迷们还能留出一份心力关注不那么热闹的“安魂曲”,足见其是识货、懂经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