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证券黄卓被监管谈话:署名研报分析结论合理依据不充分等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2-06-17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海证券”)研报因存在分析结论依据不充分、质量控制不足等“硬伤”,署名分析师黄卓被监管谈话。

6月17日,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经查,发现上海证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原料自主可控,引领POCT检测发展》,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情形。

上海证监局指出,上述情形不符合和违反了相关规定,黄卓作为证券研究报告的署名分析师,对研究报告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负有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黄卓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显示,相关研报为今年1月份发布,黄卓在研报中对相关公司给予了推荐“买入”评级,并预计了其2021年至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实现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不少券商的研报因存在一定程度“硬伤”,已引发多起市场关注。

去年底入职上海证券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官网资料显示,黄卓,男,硕士研究生,目前执业岗位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机构为上海证券。

2017年7月19日,黄卓执业机构登记为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业岗位为一般证券业务。2019年8月17日,黄卓在国元证券的执业岗位,变更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2020年2月13日,黄卓从国元证券离职注销。

2020年3月13日,黄卓执业机构登记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业岗位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2021年11月24日,黄卓从光大证券离职注销。

2021年12月13日,黄卓执业登记机构登记为上海证券,执业岗位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目前,黄卓在上海证券的登记状态正常。

Wind资料显示,今年1月11日,与中证协官网登记一致,编号S0870521120002的医药分析师黄卓,发布了相关研报。

研报显示,黄卓在报告中称,安旭生物(688075)海外业务扎实,试剂种类丰富。其中,POCT诊断便捷迅速,行业前景广阔。同时,独家新冠自测笔获批叠加产能提升有望显著增厚业绩。

黄卓给其推荐了“买入”评级,并预计安旭生物2021年至2023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7.26亿、29.88亿、16.55亿元,同比增长11.9%、311.5%、-44.6%。

截至6月17日收盘,安旭生物收报182.83元/股,涨1.02%。

券商研报已引多起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券商研报已经引发过几起不小的关注,多家券商因研报内容出现“硬伤”,被监管层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例如,2020年11月12日晚,爱康国宾(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举报信,举报信内容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业协会实名举报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证券”)证券研究团队分析师谢长雁以及朱寒青。

举报理由是上述两位分析师未能遵循证券分析师的基本执业行为准则,发布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2020年12月17日晚,北京证监局公告表示,中信建投武超则、金戈署名的某研究报告,存在研究依据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够专业谨慎等问题,作为报告内容直接责任人,“我局决定对你们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0年12月25日,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泰证券”,600918)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近日收到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原因是其制作和发布研报过程中,未能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

2021年12月30日,江西证监局发布公告称,经查发现国盛证券刘富兵制作并发布的《天干地支在择时中的应用初探》存在三方面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决定对刘富兵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

监管进行多轮规范

针对券商研报内容存在的问题,监管已进行了多方关注。

2020年5月22日,中证协宣布,为适应证券研究业务发展需要,加强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自律管理和证券分析师声誉风险管理,推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健康发展,组织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规则从2020年6月21日起实施,2014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证券分析师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日常管理的通知》同时废止。

修订后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共40条,《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共30条。两份规则的修改共计33处,主要围绕七大方向,具体包括:加强研究报告质量管控、提升研究报告质量;加强对分析师发表言论、使用自媒体和客户服务的管理,规范分析师执业行为;加强分析师廉洁从业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分析师职业道德水准;加强分析师考核、参加评选管理,强化分析师执业独立性;加强保密管理,规范分析师上市公司调研;规范外请专家服务行为;规范研究报告发布、转载,以及宏观经济、产业研究及境外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发布行为。

2020年9月16日,深圳证监局发布证券期货机构监管通讯(2020第5期)。其中,文件指出,个别证券分析师为了抓热点,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损害,辖区证券公司应当以此为戒。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