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感染奥密克戎会有哪些后遗症?权威期刊最新论文来了!

2022-06-22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新冠后遗症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此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所谓的“长期新冠”症状,但奥密克戎与“长期新冠”的关联尚无数据证实。

近日,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首个关于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研究,这也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

什么是“长期新冠”?

“长期新冠”(Long Covid)又被称为“新冠后综合征”,或是“新冠后遗症”。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20年5月,由伦敦大学学院教授Elisa Perego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0月确定了其临床病例定义:“在染疫后3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情况 ”。

奥密克戎产生的长期症状风险较低

这项研究来自伦敦国王学院,他们追踪了5.6万名英国的奥密克戎感染者。研究发现,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的几率要低20%至50%。

具体来看,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的奥密克戎高峰期感染的56003人中,有4.5%的人报告了“长期新冠”症状;相比之下,在2021年6月至11月期间的德尔塔感染浪潮期间,参与研究的41361人中,有10.8%的人报告了“长期新冠”症状。也就是说,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长期新冠”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不过,研究者强调,尽管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长期症状风险较低,但仅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接种两剂疫苗或三剂疫苗的人导致的“长期新冠”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评估未接种疫苗的人产生长期新冠的情况,也没有估计奥密克戎对儿童的长期影响。”

最常见的症状为极度疲惫

在新冠病毒的检测上,不少“长期新冠”的患者已经是阴性,也不具备传染性,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患有“长期新冠”呢?具体表现为哪些症状?

根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等学者的研究,在其观察的4万多名患者中,有80%的患者在确诊4周后至少患有一种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五种后遗症分为极度疲惫(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与呼吸障碍(24%)。

而根据“患者主导的研究合作组织”发布的报告,在其观察的3762名患者中(为2021年前感染),只有6.8%的患者在4周内康复,而其余93.2%的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可以大致分为10大类,共203种症状。

这10大类分别为系统性感知、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免疫系统、五官与大脑、肺部、消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

其中,系统性感知上的症状最常见,除了疲劳外,也包括劳累后的身体不适、发烧、多汗、低温等症状。

而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状外,发生频率超过50%的后遗症还包括胸闷、心悸、心率过快、胸部灼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腹泻、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咽喉痛、脑雾(即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思考等症状。

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长期新冠”

研究者也发现,性别、年龄、身体情况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长期新冠”的持续时间与发生概率。

根据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发布的报告,在其观察的4182名患者中,13.3%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8天,其中,“长期新冠”与年龄显著相关。

整体而言,年龄越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越高。年龄在18至49岁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为9.9%,而当年龄大于70岁时,概率提升至21.9%。

在性别上,中年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较大。40至50岁的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大约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倍;50至60岁女性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也比同年龄段男性高出1.38%。

接种疫苗能降低“长期新冠”概率

目前而言,接种疫苗依旧是较为有效的缓解方法,但必须完全接种。

根据英国健康安全局发布的报告, 若只接种了一剂疫苗,其效果有限,出现“长期新冠”的概率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相同;但完全接种疫苗(接种2剂)的患者出现“长期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一半,相关症状出现的概率都有所降低,其中掉发、眩晕、呼吸急促改善的情况最好。

同时,确诊后接种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长期新冠”的症状。有研究表明,在对24万名患者进行病史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在初次感染后4周内接种了第一针,相比于没有接种的感染者,他们出现“长期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4到6倍。

编辑 / 孙冲

资料 / 话匣子 上观新闻 第一财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原标题:《感染奥密克戎会有哪些后遗症?权威期刊最新论文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