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集度概念车冲出了元宇宙,在“汽车机器人”身上传递爱与热情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周纯粼
2022-06-23 19:52
汽车圈 >
字号

当人们还在讨论汽车智能化时,集度直接将话题拉到了新高度——机器人的汽车形态。

你可以说这是噱头,比如可伸缩的激光雷达,一般车企将它描述为一项智能配置,而集度将它描述为“机器人化”。

只不过,一两项配置要自圆其说其实很容易,但如何将整台车的设计细节都围绕着这一理念以高契合度话术展开,就不那么容易了——要么是文案功底登峰造极,要么就是它确实以这种独特的主张在造车。

6月23日,集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冲出元宇宙,打破次元壁”的沙龙。和6月8日概念车首次亮相的线上发布会上不同,这次他们搬来了ROBO-01概念车的实车,回应了此前外界对于集度“动画片造车”的质疑。

集度的产品设计理念是“机器人美学”,而“未来主义、机器人化、共情”则是这一理念下的具体呈现方式。

未来主义,指的是简洁和科技感。对于当前时代而言,功能部件越少,功能集成度越高,就越有未来感和科技感,集度深谙此道。

比如全车没有车门把手,那没有门把手怎么开门呢,集度的答案是车辆通过感知用户靠近来开启车门。

比如概念车上用后视摄像头代替了外后视镜,简化车辆结构同时可降低风阻;比如它将快慢充接口集成为了一个插口,而不是其他电动车上的两个,既增加了美感,又少了一笔开模费用。

再比如车辆后保险杠中间的指示灯集成了雾灯和刹车灯的多重作用,而不像传统车上需要在左右两边各安装一个灯组来实现。

用集度设计负责人吴凡(Frank Wu)的话来说,集度需要在某个既定的价格限制范围内,尽可能将科技和功能以用户最感受得到的方式呈现出来,简单而言就是钱花在刀刃上。

高档车中,车门打开时投射在地上的迎宾灯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它本身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放在ROBO-01的身上,吴凡表示:“同样的资金,与其开多个模具,而每个模具却分摊到很低的成本,做出很烂的质感,不如将所有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上,开一个模具,将质感做到上乘。”

这种“少即是多”理念下“抠”出来的资金并非转化成了企业利润,而是用作了进一步提升产品感官体验的地方——例如贯穿式LED尾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LED尾灯,在计划今年秋季亮相的量产版本上,它将成为业界“最薄”的LED灯带,厚度仅为17毫米,而业内平均水平为22毫米。

同为LED灯带,内部LED单元排列密度对灯光视觉效果的影响巨大,在ROBO-01概念车的量产版本中,其LED单元间隔为12毫米,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毫米。这造就了其灯光更优的均匀度和亮度。

说到灯光,ROBO-01车身外部的灯带在司机驾驶时将呈现红色,在开启辅助驾驶时将呈现紫色,以告知其它道路使用者该车的运行状态。为什么不像理想L9等同行那样采用淡蓝色指示灯?吴凡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更高级。

“每一种颜色代表了汽车的一个时代,”吴凡进一步解释称,“如果说燃油车时代是‘土黄色’的,电动车时代是‘绿色’和‘蓝色’的,那么智能汽车时代应该是‘紫色’的。它更有一种未来的赛博朋克感。”

可能在视觉冲击力上,飞翼式的前门和向后打开的“自杀式”车门是这台车最亮眼的设计,但实际上,我之所以将它放在这么后面才说,是因为这种设计除了对工程制造提出了挑战之外,本身并非新鲜事物。不仅如此,抛开这个极致炫酷形态的设计究竟有多少用户喜欢先不谈,首先你需要至少有两个车位才能观赏它的完全开启形态。

车辆内部,前方贯穿式大屏可实现多样化的人机交互功能,可折叠式方向盘则充分展现了“机器人汽车”的未来理念。但受限于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因此集度宣称的这块大屏能给人“极致的视觉感官和交互体验”目前无法体验。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看到量产车,但根据集度透露的信息,以下几点是确定的:

车身B柱一定会有,这是法规的强制要求;挡风玻璃上方的两个摄像头在量产车中不再会凸起,改为隐藏式设计;升降式激光雷达的位置会从概念车上的“引擎盖”位置上移走,至于放在哪还未知;可折叠式方向盘是否保留“还不一定”。

至于量产车能否保留概念车90%的设计我们无法确切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集度从造车之初就没有打算造一台传统意义上玩玩游戏、唱唱K的智能汽车,而是一台直接面向高阶自动驾驶时代背景下能够与人类情感交流的生活伙伴。

现在,你或许可以理解ROBO-01车门框上刻着的那行“科技以人为本,唯爱与热情不可辜负”的真正含义了。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