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世界忙着给出答案,而人们却似乎忘了怎么提问

2022-06-26 0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今的生活,总会给人一种错觉,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

新闻越来越快,只要是通电的地方,就不会错过发生的一切。解释越来越多,对各种事件,会有各种人发表各种意见;方法越来越普及,免费的分享,付费的知识,从怎么做好一道菜,到真题解析,从办公软件教程,到人生洞见哲理,都手到擒来。甚至连直播卖货,都有人搭载英语培训。

这世界疯狂地制造着各种答案,漫天飘着做题、做事、做人的标准,满地跑着大V、专家、导师的嘴炮。答案多到要在众多陈词滥调中选择出略有新意的东西,都要耗费掉人极大的精力和耐心。

除了被淹没,唾手可得的答案也让置身于其中的人成为被豢养的家畜,吃饱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大杂烩,也被喂的大腹便便,但却丢掉了独自狩猎的技能。只能在各种搜索引擎里,或者对着某种音箱,喊出一个幼稚且暧昧的暗语,犹如芝麻开门一般,等待答案的流出,好以此为行动的准则。

更进一步,这世界仿佛被颠倒了一样,人不再因自我的想法而发出行动,而是在无数的答案中,找到一种看似应该的行动,从而在心中反向设立了一个问题。不再问该做什么,而只是在几个答案中选择看似更好的那个。

从此,人生变得不再漫长和神秘,不再有触动心弦的大问题,只剩下按部就班的小事情。一切因现成的“答案雨”而显得不言自明。不需要有苏格拉底式的“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的追问,只消站在答案的终点,回望来时路就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在疯狂地制造着答案的世界里,我们却忘记了如何提问。

创造出“平庸的恶”的阿伦特曾经说“无思想——不顾一切地莽撞或无助地困惑或一遍遍重复已变得琐屑和空洞的“真理”——在我看来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人们并不是不思考,而只是陷入了一种“平庸的思考”:一种在诸多现成答案中进行比较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或对自己更有利的答案的思考方式。

真正的思考,是一件苦差事。海德格尔说“我们——人类——是一场交谈”,人活在世界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交谈来进行的。我们用交谈来与家人互动、与同事协同、与朋友玩乐。而思考,就是退出这些交谈,退回到完全自我的内心,开始一场安静且孤独的自我交谈。

物质生活越发展,就越难退出。现代化的花花世界,为人们提供的,正是那种成瘾性的交谈,新闻、游戏、娱乐、八卦几乎充满了所有人的生活。现代生活的终极秘密,或者说终极目标,就是制造出纷繁复杂的、让人沉浸的、无处不在的交谈,以避免孤独自我的产生。

越是沉浸在世界的嘈杂中,就越被世界制造的那些答案所牵引,就像沉浸在水中的人,只能忙着踩水以避免沉溺一样,那些答案无孔不入,以至于人们只能将它们作为浮力的来源,作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抓手,作为仿佛人生仅有的选择。

退回到自己的宇宙中,这种在人类早期的轴心时代易如反掌的行为,如今已经变得犹如为正义牺牲一般稀缺,甚至还带有一些危险。哪怕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撤出与世界的交谈,沉浸在自我的对话中,对于现代人来说,都可能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或许来自爱人的问候,来自工作的要求,来自游戏的邀请,来自世界的全新变革。

这就使得我们像是在深夜的床上不断刷手机而不愿独自入睡的人们一般,难以拔掉与世界同步的网线,不愿跳出早已沉浸的世界之潮,不想在孤独且有些黑暗的内心,独自吹着千年的风。

这也就造成了无用的答案一大把,有用的问题没几个的现状。提出真正的问题,要比给出无数的答案需要更多的精力,不仅如此,还要有面对孤独的自我、跳出世界的暂时脱离以及喧闹人群的质疑的勇气。

每个人都知道关于自己的终极答案——死亡,在这个答案之上,提出再多的问题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盯着结果的人,永远只喜欢不断的得到答案,而不愿意在问题本身浪费时间。

但这却让人忽视了跟死亡一样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开端,正因为有了开端,才有了结束,有生命才有死亡,有问题才有答案。人在世界上的所有活动以及所有的交谈,都是对偶然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开端的回应,而不是对无可救药的死亡的解答。

被答案蒙蔽了双眼的人,失去的是一种对自我开端的认识,也是对自己具有开启一种生活能力的遗失。在死亡的恐惧中,人们用结果来对抗死亡,无异于用答案来回应答案。

人生不仅有恐惧也有希望,不仅有注定的死去,也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开端。人也不仅有收获某个结果的能力,还有开启一个全新因果系列的自由。交谈不仅仅有对答案的追寻,还有对问题本身的思索和再定义。

更重要的是,人不能只在自己的宇宙里提出问题,就像他不能只在嘈杂的世界中寻找答案一样。退回到自我是思考,走入世界是交谈。带着自己的问题,然后善意地与世界交流,这也许就是人生的良性循环。

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问题被提出,一旦与世界的全新的交谈开始,人能做的就只能是放开对问题-答案的控制,而是在其中聆听、学习、思考和再交流,因为在承认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就没有人有权利去控制他人的观点。

阿伦特在弥留之际,面对自己曾经因某些思想所遭到的非议,平静的说出了这样的话:每次你写了什么东西,把它送到世界上,它就变成了公共事物,显然任何人都可以对它随意取舍,而且本应如此。我对此毫无怨言。无论你被理解成什么样,你都不应该企图控制着一切。你反而应该从其他人对它的理解中学习。

思考、向世界提问、聆听、学习,再一次进行交流,似乎没有终点,这也许才是人们在人生中逃避终极死亡的永恒微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