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公英】夏至养生,饮食睡眠运动还有这些讲究!

2022-06-24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

一起涨姿势~

6月21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

“⽇北⾄,⽇长之⾄,⽇影短⾄

故⽈夏⾄。⾄者,极也。”

从夏至起

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得最旺盛

因此要顺应夏季的特点

保持阴阳的平衡

维持一个“和”字与“平衡”两个字

保持一切有利于“生长”的机缘

顺应养长之道

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

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则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病。

宜晚睡早起

在夏至这天,是阳气最旺的之时,这时白昼达到最长、夜晚变为最短,当然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的特点,要注意阳气的流失。同时尽管天气很热,也不能不注重阴气的调理。

所以在这个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宜多食酸味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除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

宜早晚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宜常备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另外还有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近期热文

原标题:《【浦公英】夏至养生,饮食睡眠运动还有这些讲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