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智障患者相旗:为这个世界提供美味的面包是我生活的意义

2022-06-28 20: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镜相栏目首发独家非虚构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采访并文:刘潆禧 柳雪彤

编辑:林子尧

“我觉得做面包是我最大的尊严,为这个世界提供美味的面包是我生活的意义。”

“他的反应比我们还快”

结束和相旗的晚餐,我们“护送”相旗去坐公交回家。走在前面的相旗高高瘦瘦,身材挺拔,为了我们的聚餐特意换上了正式的中山装和崭新的皮鞋。“平时很少有这种场合,他真的非常重视。”同行的Winnie——相旗的老师笑言。

“放心,我到家了跟你们说一声!”就在我们还围着公交站摸不到头脑,手忙脚乱的帮相旗研究下车点的时候,身旁的相旗已经轻车熟路地上了车。我们不禁失笑,感叹他的反应居然比大家都要快。

相旗是一位面包师傅,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心智障碍者。

Winnie(左)和相旗(右)

心智障碍,是一种因脑构造或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这类患者的智力功能往往显著低于常态,同时还会伴随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相旗就是其中一位。

第一次见到相旗,是在一个由爱心人士发起的公益活动中,整个活动中,相旗都安静地待在角落,和正常人仿佛没有什么不同。直到主持人介绍到心智障碍者时,他才突然从人群中站起,手里捧着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容地走到了大家的面前。当时我们还不太了解这个病症的概念,只是盲目认为患者都是难以控制情绪的,而相旗却用一段温和的朗读破除了我们的偏见。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是否充实......”那天,相旗特地挑了书中的这段话来分享:“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人的价值体现在他帮助别人多少,我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然后,他告诉大家他现在的工作是做一名面包师:“我觉得做面包是我最大的尊严,为这个世界提供美味的面包是我生活的意义。”

“更像是一种累赘”

相旗在89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小县城。为谋生计,父母带着他到广州打工。

四岁的小相旗在家玩闹,头部不慎撞到了实木的桌角,导致颅内出血。在那之后他的手总会无法自控地抖动,身体的平衡也难以协调。祸不单行,五年级的相旗遭遇车祸,从没有关紧的公交车后门被甩出车去,脑撞到马路上,终致小脑萎缩,智力和记忆力严重受损。

由于务工子女没有广州户籍,相旗没有办法在特殊学校读书,只能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化,搬了一次又一次家,换了一个又一个学校。“我是1997年才开始念的一年级,那时候八九岁吧。当时上的是广州那种一般的民办小学。在90年代的时候,广州那种民办的教育学校有很多。”

受制于生理缺陷,相旗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我没有办法写好田字格、学不会数数、记不住课文,还总是遭受同学的排挤,因为不适应断了几次学”,据他回忆,上学的那段时间他一点都不开心。老师虽然知道相旗的情况,却也没有特别照顾他,相反,老师们都很偏袒那些歧视和欺负他的学生。

“当时那种民办学校里的老师也只是负责管理学生而已,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也做不了决定。”回顾当年受排挤的日子,相旗释然道“现在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上面来讲,小孩子又懂什么呢?我应该感谢那些排挤、歧视我的人,如果没有当时的他们,今天的我或许也不会努力。”

尽管在学校遇到许多困难,相旗还是强烈要求继续读初中。“因为我想多去念书。我觉得只要去读书就对我有益,不管学会多少,哪怕只能学会一分都对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初中毕业后,十七岁的相旗待业在家。他说,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的最低谷,没有学校可以去、没有工作可以做,只能呆在家里靠父母赡养,让他觉得很惭愧。

相旗的妈妈十分理解儿子的痛苦,也希望他能多和社会接触,但她遍寻各种岗位,都被拒绝了,没有企业愿意为了收留一位心智障碍者去承担额外的风险。无奈之下,相旗妈妈只能向亲戚求助,最终托了舅舅的关系,让相旗得到了一份工厂的工作。

说是工作,实际上无工可做,“我甚至不能完成清洗茶杯这样的工作,但工厂里的其他同龄人都已经学会用电焊、喷油漆了”。忙于生意的舅舅没空看管相旗,工厂的其他工人也只是把相旗视作“关系户”,不给他安排更多的工作。被安置在工厂的相旗更像是一种累赘,无所事事,很不开心。相旗在工厂不仅没学到什么谋生技能,还更加受到打击:“当时的情况就相当于把一个负担交给人家,自己不敢要工资,也完全融不进去。”

机缘巧合之下,相旗妈妈在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听障人士的母亲,在她的建议下,相旗妈妈打电话给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寻求帮助,通过残联会的引导,相旗去了庇护工场(庇护工场是实施心智障碍者庇护性就业的一种模式)。

起初,相旗和其他心智障碍者一起从事简单的手工作业。相旗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在庇护工场的相旗慢慢成长。随后,表现优异的相旗被选中去到支持性就业机构——麦子烘焙面包房。面包房以一半心智障碍学员一半健全员工的形式组成,希望能鼓励更多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而这里,也是相旗日后立志要奉献一生的地方。

“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相旗做配料的称重做得非常好,非常有耐心,比我们健全的员工都能做的更快更好。”麦子烘焙的健全员工张姐夸赞道。

张姐是相旗来麦子的第一个老师。从叠衣服开始,张姐一点一点教会相旗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对相旗来说,学会这些并不容易,他需要比正常人多付出多十几倍的努力才能做到。“一开始我做得很慢,很多事情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相旗说,“但只要张姐在,就会一直教我。”对此,相旗心怀感恩。“从我什么都不会开始,张姐一点一点地辅导我,不仅教会我工作的能力,还教会我做人的品质,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他能重复上百次地做同一件事还毫无怨言”,Winnie向我们夸赞道。相旗因小脑萎缩导致手部工作困难,无法从事蛋糕的造型和装裱工作,但是他很有定力,又非常有耐心,于是被分配到秤重的工作岗位,每天为几十种面包精准配料。

相旗非常珍视这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若是配料过程中不小心出现失误,他便会一整天都不开心,他解释道:“如果配错料,那同事的工作相当于白做了。我不应该做错,不是说不可以原谅自己,是不想原谅自己。”

2018年,相旗通过了面包房的评估,被认为可以独自承担配料岗位。相旗的合同从培训协议变为正规劳动合同,终于成为一名正式员工。相旗非常自豪,他将面包房比作一艘航行中的船:“我成为了面包房的一员后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能为企业的航船划桨助力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相旗说,麦子对他来说是一种命运的改变,也是人生一个转折。因为工作,相旗改变了很多。曾经的他不仅会被外人歧视,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老家的亲戚斥责他不能为家里分摊压力,看着他的残疾人证讽刺他被母亲惯得弱不禁风。但工作给他带来的自我认同感让他的内心变得强大,如今,在听到不好的评价时,他已经知道了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他一直记得妈妈的教诲:“谁有天大的本事,都不能替你活着,最终还是得靠你自己。”

“我小时候想过,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公平,别人应该给我一个公平的认识”,相旗跟我们坦白道,“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见证了很多事,大家的理念让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相旗曾有一位好友,两人初中相识,彼此已有十几年的交情,他们偶尔会聊聊天,关心对方的近况。但令相旗意外的是,曾经尊重、理解自己的好友,如今甚至会一边讽刺他在面包房的工作,一边偷偷找相旗的母亲借钱。

提及此事,相旗语气中略带遗憾,却也没有过多的伤感情绪,因为对他来说,面包房的工作氛围让他更有归属感。虽然在某些时候,患有其他病症的同事并不能跟他有过多的深入交流,但相旗却说:“我们面包房的同事,比任何人都更加离不开这里。我们是因为命运的波折聚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前世的缘分。”

相旗都把在面包房的工作视为自己的一份事业,他赚到的工资全归妈妈管,他不在乎自己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只在乎自己能通过工作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相旗所在面包房制作的欧包

“人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我还读过《资本论》。”相旗突然提到。

和我们交谈的时候,相旗彬彬有礼,举止得体,讲话不愠不火,带着一点东北口音。

“《资本论》是经典著作,很出名的一本书。有一次我在书店里面看到了这本书,我就把它买了下来,说想看一看《资本论》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就是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可以打破英国工业以后带来的社会问题......”聊到书籍,相旗总是会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说实话,我很难理解书里的全部内容,只能做大致的理解,但还是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内涵。”

尽管上学的经历并不愉快,但相旗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拼音和认字。在工作之余,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他会用自己的工资来购买书籍,也有一些慈善机构的客人赠书给他。

相旗说,自己对读书的喜爱是慢慢养成的。第一次读懂书的时候,相旗并没有什么感觉。“当时小孩子能有什么感觉,反正是‘学会了老师不会批评’那种感觉。”升入初中后,相旗开始大量阅读:“在我初一的时候,我们老师几乎每天布置的作业里面都有一篇作文,当时让写300个字,我就把一句话来回说,凑够300个字。后来我爸听人家说读书读得多一点,作文就能多写一点。当时也是因为这个看了大量的书。”这次契机让相旗与书结缘,渐渐爱上了读书。

通过读书,相旗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收获了一份自尊和顽强。“首先,人还是要自己努力,努力工作才能够受人尊重。第二,人要善良,要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这个社会。像我们虽然只能够做出一点点面包,但是别人饿肚子的话可以吃,你可以解决别人肚子的问题,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呢?”

相旗喜欢阅读政治和历史题材的书籍,他说:“文科对我来讲有一些吸引力,再有是了解历史可以懂得许多道理,让自己的路更坚定一些。中国有很灿烂的文明,阅读历史书籍能够去了解中国历史漫长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读这些书,有益于我们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坚韧的品格,这些是应该去学习的。”

除了看书,相旗平日里还关注新闻,会思考新闻中的大事和生活中的联系。据Winnie回忆,有次相旗看到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新闻后,便马上焦急地向她询问店内的“日式海盐面包”是否会受到影响,担心此事会影响客人的购买意愿。

相旗和 Winnie 的聊天记录

相较于大多数的心智障碍者,相旗总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包房的客人总是惊讶于他能不打草稿地说出一大段格局满满的话。

“他是能说,就是太能说了,有时让他自我介绍都得给他限时。”Winnie笑着做出评价。

“这扇门一定要打开”

几乎每一个与相旗接触过的人都会发出感叹——他其实跟我们没什么区别。除了因智力受损学不会逻辑化的知识,他谈吐正常、具有情商,会理解、会表达,跟他相处起来一点都不困难,这似乎颠覆了大家对这个群体的普遍认知。

“心智障碍和身体障碍不一样,就像聋哑或者肢体障碍,这种叫做身体障碍,身体障碍者的就业的机会可能会相对更丰富一些,但是心智障碍者更需要一个融合的环境,心智障碍者周围对他的自然支持是很重要的。身体障碍者只要能你找到方法跟他沟通,他听到了就明白了,但是每一个心智障碍者的案例都有不同的情况,所以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

“你真的觉得我们的心智障碍员工差吗?其实你跟他比,他称重称的比你还准,摆刀摆得比你都整齐。你说他们会自卑吗?他们在技能方面甚至还不屑跟你比。”

Winnie说这段话的时候,满脸都是自豪。透过相旗就能发现,融合就业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份切实的工作,还是尊严和自信。

“我们发现,其实心智障碍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也会更守纪律。就像我教会了这个面包的配料,他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一丝不苟的按照配料清单上的要求一克不多、一克不少的去做,他不会偷懒,也不会找捷径。其实很多心智障碍者都能学会特定的技能,并且能胜过很多人,只是很多企业没有结构化地拆分岗位,于是容不下他们。”

相旗的称重技能水平足以让他离开面包房到外面就业,但是奈何企业都更倾向于招收能适应多个岗位的健全员工,相旗并没有太多机会。

Winnie谈到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问题,表示担忧:“就业是大龄心智障碍者的一个很基本的需求。如果用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来说,这是他们的一种权利,但这种权利是长期得不到保护。一些慈善机构会培训这些心智障碍者,尝试不断推他们到社会就业,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总是不能长久,他们可能几个月就会被退回了。而且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面也是很窄的,就业的时候能选择大多数都是搞搞卫生这种基础的工作。我们在尝试做支持性就业,就是把有障碍的人士放到一个融合的环境里面,让他们在有工友、同伴这些自然支持的情况下,在融合就业里面获得自信,提高自我认同感。”

“心智障碍者这个群体在中国还是蛮大的,按照第二次人口普查以及联合国对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我们中国有超过两千万的心智障碍者,其中成年的心智障碍者有730万。但是这些人能拿到就业的机会的概大概只有一到三个百分点,这样的比例是很低的。”

超过两千万的心智障碍者,这就意味着每七十个人就会有一个人患有心智障碍,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心智障碍者远不及这个概率。但他们仿佛都躲起来了。他们被大多数人视作“危险的精神病人”,让他们走出家门是一件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的事。但Winnie提到一个观点:打开托养中心的门——“只有把这扇门打开了,才能让他们接触到社会,而不是处于一种隔绝的环境,才能他们拥有作为人的权利。”

工作中的相旗

“像牛也像土地”

记忆力不好的相旗,却能清晰地记得《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写的一句话:“人要像牛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

我们在微信上问他,对如今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半个小时后,相旗发来了一段长长的话:“等若干年,我回忆我的老师们,回忆我的那张配料台,回忆那一个个搓好的面团,回忆那烤炉的报时声,回忆大家一句句的教诲,我想我会说,当年是火一样的岁月,当年有黄金一般无悔的青春。据说结婚60年为钻石婚,我倘若可以和如今的事业携手至那一天,我的人生将每一天都是钻石班的无价璀璨。”

面包房每天都在接待不同的客人,相旗会在后厨为他们提供美味的面包,也给每个愿意了解自己的人送上一份深刻的感悟——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记得热爱生活。

一位客人感慨道:“我永远都不能忘记他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精神追求。我们看来,患心智障碍的人好像是最没有资本去讨论精神的,但相旗却恰恰比我们更多人都要重视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