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场讲座带领观众回到马克思生活的“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2-06-29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对于当今的很多人,特别是‘90后’们来说,马克思其实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6月28日,“书香润心灵 启航新征程”市经信系统工会2022年职工读书系列活动的首场主题讲堂在云端“开讲”。《马克思的20个瞬间》一书的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肖鹏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带领听众回到马克思生活和思想的“现场”。

肖鹏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带领听众回到马克思生活和思想的“现场”。

这位伟人在一位年轻的“80后”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肖鹏首先从自己接触马克思的经历出发,讲述了他从不了解马克思到走上深度学习马克思的道路的过程。

“马克思,不是教科书上的一个符号,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充满故事的男同学。”肖鹏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从出生到初心大志、大学生活、新世界观、不朽宣言……马克思出生到今天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瞬间被提炼出来,形成了清晰又有趣味的马克思生平路线图。讲到1849年,马克思流亡伦敦,“那年他31岁,遭遇了第一个中年危机,大城市生活不易,首先是房价太高……”贴近生活的讲述,让大家听得很是入神。

“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80后’青年教师与学者,我们深知马克思的魅力并不仅仅是‘挂在墙上,高高在上’,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肖鹏说,从枯燥的政治课本中走出来,马克思更像是拍着我们的肩膀跟我们称兄道弟、可以信任的大朋友,他平易近人的一面,他的精神力量,可以给普通人,尤其是当代青年一股力量,让大家相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马克思能帮助自己。

“这是一个很好地了解马克思的契机。读了《马克思的20个瞬间》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一步步的思想发展和选择,他的独立思考、对于人类命运的关切,其实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仍然具有非凡的启发。”来自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的孙红伟在听完讲座后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和党课新潮有趣,能引发共鸣,让人看到饱满的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

市经信系统工会2022年职工读书系列活动

据介绍,市经信系统工会2022年职工读书系列活动将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以提高系统职工群众的人文素养和技能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阅读内容、阅读服务、阅读示范、阅读推广四方面着力,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培养职工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引导广大职工在伟大时代中造就出彩人生。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