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缉慈|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集群发展

王缉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2022-06-29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19世纪末关于产业区创新环境的理论是针对工场手工业集聚现象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个人计算机(PC)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迅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产业集群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地理邻近的专业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相关机构之间真正的伙伴关系和协作,能够增强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社会过程,很多创意是人们在面对面交流中不经意地产生的。创新型区域的大量案例说明,在知识产权等法规健全的条件下,在学习型社区及其社会网络中,企业近距离交流隐性知识,能够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由于某些商品链关键要素的多样化和非标准化,约定俗成的交易能使企业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决策并实行。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家政府在提倡和制定集群政策中,强调通过行业领域的合作机构(institution for collaboration)的制度创新,以克服相关企业之间以及产学研之间协作创新的阻力。

中国有数不清的专业村和专业镇区。仅就家具专业镇来说,就有广东东莞大岭山镇和厚街镇,中山市大涌镇,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和龙江镇,江苏常州武进区横林镇,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和荆州市沙市区、河南偃师市庞村镇、河北霸州市胜芳镇、浙江安吉市天荒坪镇,以及成都市新都区、江西省赣州市潭口镇和龙岭镇等,往往都冠以“产业集群”的称谓。

这些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所谓产业集群大部分仅仅是低端集群,它们在全球化巅峰时刻制造了“中国工厂”奇迹,但存在企业间恶性竞争、产学研不合作等诸多通病,迄今尚未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最近几年,国家对产业集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为培育促进技术创新的创新集群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年前,我以广东佛山顺德为例发表了“关于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一文。当下,中国制造业和集群升级面临着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全球化重构等考验,未来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危机激发了我对历时30余年的产业集群理论的重新思考。近来我与苏州相关人员接触较多,体会到苏州市对数字经济和创新集群认知的需求十分迫切,决定针对苏州市的问题再写一文,试图将数字经济与创新集群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苏州作为中国制造业大市,2021年“新年第一会”聚焦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新年第一会”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欲打造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四大产业创新集群。苏州下辖各市区闻风而动:

张家港市聚焦高端纺织、新能源、特色半导体、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领域;常熟市聚焦声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太仓市聚焦高端装备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领域;昆山市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吴江区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域;吴中的经开区引进了汇川技术、科沃斯机器人、浪潮、华为、爱数、360等数字经济企业,打造数字创新生态;相城区布局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姑苏区聚焦数字文化创意,在古城保护、商贸、医疗等方面激发数字业态;苏州工业园区把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导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应用场景;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集聚医疗器械产业……

我在苏州的讲座后曾被问到,如何将数字经济与创新集群联系起来?当时我只提及了新冠疫情的背景,因为知道美国在疫情期间由于在家办公使线上的软件服务(SaaS)突飞猛进。但是,在国内即使软件销售也离不开人员面对面的沟通,我这个回答不如人意,促使我陷入了深思。

今年1月4日《苏州日报》的一份报道说,苏州最大优势是制造业,要“拉长长板”,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带动产业集群制造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并争取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创新集群,增创苏州制造新优势。然而,制造业离不开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节能环保、商务、供应链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软件服务。如何通过数字化服务于制造业企业集群,使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起来?如何培养出“数字经济创新集群”?是否需要探讨一下产业互联网下的数字软件服务对创新集群的作用?

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集群离不开云服务,即接受第三方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基础架构、平台或软件服务,因为集群企业需要实现从内到外业务和管理数字化,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数字化,落实到云端的应用。

早在2010年前后,“阿里巴巴产业带”就把大量专业化特色产业区放到云端,使就地取材的特色商品上线销售,但此举未能解决低端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国际著名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SAP于2020年5月疫情期间发布了产业集群策略,把中国各类产业集群看作供应链中的超级节点,以创新赋能中心为平台,助力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上云,该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不少产业集群实施。中国的跨境快时尚品牌企业SHEIN根据消费侧需求,通过“MES工艺管理系统”,在其总部所在地——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塘步东村周边,扶植了千余家服装供应商,构建了供应链集群,但在帮助生产端设备数字化,使劳动者获得更大利益方面还存在问题。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使集群内企业实现价值共享。例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德阳等地的产业集群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青岛崂山区在卡奥斯的带动下,发展成为“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了25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行数字化转型的集群还有广东佛山南海大沥镇五金产业集群、浙江丽水生态合成革产业集群等诸多案例。据报道,在全球云计算服务模式中,PaaS(平台型软件服务)市场份额虽小但增速最快。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之于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国家工信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经验表明,专业化产业区和特色小镇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例如江西南康的家居产业智联网就很有特色,该集群的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共享喷涂中心、创新设计中心的数据都通过家居产业智联网进行汇聚和整合,使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企业服务商业模式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线上的软件服务,包括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服务)对产业集群数字化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除了传统软件企业向SaaS转型外,需要重视和培育SaaS企业。

最近我看了《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中译本(原版书出版于2016年),该书提及在美国硅谷一地就有超过1万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初创企业,而美国每年新成立的数字经济新创企业大约有10万家,除硅谷以外,集中在纽约、波士顿和奥斯汀等地。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已经急速地颠覆了世界,数字化遍及所有行业和价值创造的所有阶段。数字化已成为德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德国必须培育并支持数字创业公司。该书警告德国制造业面临的危险:“人们把工业4.0仅仅理解为再增加一套电子设备来提高实体生产流程的效率,这根本不是数字化转型!”我想,几年前中国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部分地说明对数字经济认知的浮浅。

德国北威州的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OstWestfalenLippe,简称OWL)由政府牵头,约200家公司、16个科研机构和6所大学联手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构建智能技术系统,在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的前沿集群(Leading-Edge Cluster)竞赛中取得成功。2016年创业的互联网软件公司aumentoo GmbH创建了基于云的一体化创新管理平台,其目标群体包括汽车、家电、保险业等多行业的创新公司,通过整合外部数据库的知识, 可以访问超过150万家公司, 为企业提供SaaS解决方案。它的虚拟讲座系列“Inside it's OWL” 从2008年启动延续至今,使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项目机会,与专家讨论项目的应用领域和实施可能性。

苏州是“中国特色软件名城”之一,近十几年来吸引和培育了不少SaaS企业。微软、Zoom、德勤、西门子、用友、金蝶、腾讯、阿里、华为、微盟、有赞、京东、百融云创等国内外重要的SaaS公司都在苏州提供云服务。我还注意到,苏州有多个著名的SaaS企业,例如海管家、盖雅工场、天聚地合、同程旅行、未至科技、苏州国云、企查查、智慧芽等,它们分别在国际物流云协作服务、全球劳动力管理云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云服务等多领域深耕多年。此外,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打造了“苏云工业平台”(包括苏州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

苏州很多创业园区都举办了创业大赛、支持和培育“头雁”数字企业。例如在相城区的苏州高铁新城培育了独角兽数字企业。苏州已成为风投和创投机构(VC/PE)落户地。苏州创新投资集团(苏创投)的成立无疑进一步助力苏州优化创业环境。不过,与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迄今为止SaaS看似仍然是苏州的“短板”。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小而精的多样产品生态是SaaS的方向。优秀的SaaS企业是既懂产品技术、又懂行业诀窍,用心钻研行业“Know-How”,打磨产品细节,并有多年经验的企业。SaaS企业成长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即活跃的具有付费愿望的中小微企业市场、甲方企业对于云端数据存储安全和管理的充分信任,以及小而精的产品生态体系。对于苏州市来说,孵化和培育SaaS企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可能是具备技术能力与经验的云计算相关人才的不足。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守护数据安全是在产业互联网下数字软件服务于创新集群的前提。

参考文献

王缉慈, 2016. 创新集群三十年探索之旅[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德]托比亚斯·科尔曼,霍尔格·施密特,2016. 德国4.0:如何成功向数字化转型[M]. 杨文革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9.

———— 

王缉慈,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持续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和创新集群。本专栏以园区之思为主题,求索园区的初衷和未来。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