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昊:数字时代的城市更新理应更包容

澎湃新闻记者 俞冰礼
2022-06-30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北京创思智趣科技有限公司(中规院北京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昊

2022年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为城市更新带来新的思考,当居家办公、在线课堂、防控部署、物资配送等成为无法避免的日常,当灾害突发,更凸显了建设智慧城市是必然的选择。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北京创思智趣科技有限公司(中规院北京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昊认为,进入数字社会,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发生改变,城市更新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城市是一个虚实交互的生态体系,依托数字化的手段,城市更新将更好地实现绿色、低碳、开放、包容。

城市更新需提升韧性

城市更新的是将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但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如何从容应对突发灾害和运行压力,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尤其在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挑战。新冠爆发,不少城市进行了长时间封控,线下活动几乎全面停摆,数字化生活模式成为主导。

李昊指出,后疫情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是如何在依赖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持续优化城市的空间,来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健康度。

李昊表示,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近年来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点之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城市如何提升韧性?李昊认为,应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市智慧化不只是技术手段,它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公平、公正这种普惠的服务中去,这包括强调绿色低碳的健康活力社区营造,包括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促进人的交往和交互,以及远程办公和医疗应急的服务,都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李昊说。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编制的《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中提到,经过两年多的疫情冲击,智慧城市建设在创新协同、为民服务、数据共享、产业赋能、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导向,对智慧城市网络化和智能化新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昊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今天谈论的整个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的核心主线,在数字时代,城市应该像弹簧一样,有韧性,能够抵御风险并快速恢复原状。

智慧城市建设要防止出现“两张皮”

智慧城市离不开数字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李昊表示,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因为当前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数字化了,数字经济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数字时代城市所承载的人类活动方式就是虚实交互的,那么城市更新也应该建立在数字化理念之上,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但是数字化转型容易进入一种误区,李昊在考察了各地多个智慧公园之后,遗憾地发现所谓“智慧”只是浮于表面,未能将信息化技术与公园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真正融合。

“事实上,很多人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是狭义上的,即信息化与数字化工具。”李昊说,“一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信息化厂商所主导,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而非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思维,没有考虑人与物质空间形态的结合。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支撑的角色,蕴含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促进社会公正平等的丰富内涵,包括了宜居、绿色、人文,这些内容都是交叉融合的,它是一个广义的人居环境科学的智慧。”

得益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背景,中规院北京科技公司在整体思维和布局上,形成了数字科技和城市空间营造协调统一的方法论和体系。

李昊介绍说,这或许是数字化背景下城市更新正确的打开方式之一,“我们在一开始就会综合考虑数字科技和空间营造的耦合,强调数字化交互,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的场景,防止出现建筑工程和信息化工程脱节的‘两张皮’状况。”

2022年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风口。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但李昊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不应该是从技术本身出发的,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确定一套新型社会治理的规则,实现社会的共建共治,构建全民缔造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

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数字社会,城市形态、物理空间包括城市生活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李昊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营造模式是服务于工业时期的城市建设,对于信息时代新技术驱动的生活方式与空间营造模式的变革,尚未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从这一角度来讲,城市更新是具有持续性的,它将伴随城市发展运行模式不断迭代和升级。

数字化最终是人性化

数字时代的城市更新是怎么样的?李昊给出的关键词是生态、包容。“数字化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更新内容本身,数字化转型是全面转型,不是工具支持的转型,这种情况下的城市更新模式一定不是某一领域的修修补补,而是多维度交互渗透的,是一整个生态体系。”

谷歌公司曾在加拿大多伦多规划了一个未来城项目,作为智慧城市的“新技术试验田”,将依托数字技术的场景化推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宏伟愿景,虽然因疫情波及房地产市场以及市民、专家的众多分歧导致项目流产,但李昊认为,在整个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项目把社会关系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重新组织,使得多伦多这种多种族多移民共存的城市,能更好的实现公平、和谐、包容,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案。

另一个相似的智慧城市样板区蒙特利尔娱乐区则较好的实现了这个目标,它的改造在三个原本割裂的区域之间创造了大面积的高品质公共空间,连接区域的同时,也促进了分散在城市中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市民的融合。

“数字化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当然是为了带来更好的城市生活,但更要促进阶层融合、防止阶层分化。”李昊说。

尽管国情不同,但这种友好、包容、平等也是国内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近年来,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得到广泛认同,深圳、成都、珠海乃至浙江、山东等多个城市及省份启动推进。6月1日,为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住建部就《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浙江省的“未来社区”建设正成为数字化城市更新的典范,其聚焦人本化、低碳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涵盖了从工程建设到制度建设、从智能设备到人社管理的方方面面,与李昊心中智慧城市的理想模型非常契合。

李昊表示,未来社区的思路就是融合包容,新建的和改造的居住区都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梳理捏合成互相联系的、共生的生态体系,如果工业时代的城市更新是线性维度的,那么数字时代一定是多元网络化和虚实交互的,我们的目的最终还是要促进人与人的连接和相互理解共情。

如同多伦多未来城曾经所描绘的蓝图,生活的智慧化、数字化并未让城市丧失原有的温度与人性。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