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超四成网友自判为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超九成不知猝死也可防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7-11-25 15:51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群不知道心脏骤停被抢救回来人群更易发生心脏猝死,而这些人群如果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再次被抢救回来的几率只有1%。

这项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携手腾讯针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展的“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网友认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过无法缓解的极度压力或疲惫感,自我判断应该被列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工作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长较长,自述经常熬夜的被调查者,其职业分类多集中在广告媒体、市场营销及互联网周边产业等细分行业。针对参与调查的网民所属地域来源区分“面对心脏性猝死的危机感”排名中,广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紧随其后。

那么究竟哪些才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指出,生活不规律、日夜颠倒、工作压力大和强度大的人群确实是高危人群,但是这些因素在现代社会很难避免,这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从医学角度来说,有一些人群尤其需要预防心脏猝死。包括:冠心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心力衰竭(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者、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指出,绝大多数的心脏猝死是没有预料的突发状况,有的甚至发生在睡梦中无法进行急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4%的调研参与者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预防心脏性猝死。

“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相当于在身体内安置了一台除颤仪,在患者突然发生室速或室颤时能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关键时刻实现‘自我急救’,主动预防和保护患者。”华伟教授表示。

“当然,植入也需要筛选。目前,相关医学指南中均指出:有过心脏骤停史的患者、遭遇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射血分数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EF值代表每次心跳时心脏泵出血液的百分比,EF值越小,表示心脏泵血能力越弱),都建议植入ICD以预防发生心脏性猝死。有过心梗、心衰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有低EF值的患者应及早去各医院心内科或心律失常门诊就诊。”华伟教授说。

调查结果还发现,54%的参与者不了解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指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脑部等重要脏器就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心脏骤停大于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大于10分钟将脑死亡。

除此之外,王景峰教授也强调:“区域急救网络的建设和对于高危人群的心律转复除颤治疗也对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有重大的意义。以广州越秀区为例,多年前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4.9万常驻居民进行发病情况监测,发现各种原因死亡共计821例,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的8.5%,随着近年来广州市各中心医院心血管专科院内外心脏骤停绿色通道的开通和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对于猝死预防救治认识的逐步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系统的逐步健全,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及时就诊提供了可能。”

据介绍,此次认知度网络调查是首次针对国内互联网用户关于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认知态度所进行的在线调查,共收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8个城市,共计12247份有效电子问卷。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