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孟加拉国土地面积如此小,是怎么养活这么多人的?

2022-07-01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614,阅读时间:7分钟

历史提问

孟加拉国土地面积如此小,是怎么养活这么多人的?

答:每当全球“粮食危机”升级时,GDP总量长期在“南亚八国”里位居前三的孟加拉国,常成为大家担心的地方。

作为一个1971年才建国的南亚国家,孟加拉国的国土面积为147570平方公里,比有42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中国辽宁省要略小一点。但其人口却高达一点六亿,比中国人口最多的广东省还要多出四千万人。比起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来,孟加拉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近九倍,印度的近三倍,其粮食压力,闭着眼就能想。

而在近现代史上,曾被英国人形容为“富饶乐土”的孟加拉地区,也总与“饥荒”联系起来。单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孟加拉就爆发了多次恐怖大饥荒。1770年的孟加拉饥荒,就造成了一千多万人死亡。而1943年至1944年的孟加拉大饥荒,也造成了至少三百万人死亡,英大港、巴里萨尔、特佩尔等地的死亡率更高达百分之十。也就是这里每十个孟加拉人,就有一人活活饿死。这还是当时英国政府的保守统计。

而从1971年独立建国起,“粮食问题”就成了困扰历届孟加拉国政府的难题。特别是在1971年至1998年的二十七年里,孟加拉国平均每年短缺粮食约一百五十万吨。2010年时,孟加拉人均每年牛羊肉消费量只有约二点六公斤,还不及中国城镇居民1987年时的水平(三点零五公斤)。201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孟加拉国儿童营养严重不足。

不过,别看孟加拉至今“吃得不好”。但这个受困于粮食安全的国家,在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也确实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粮食自给。

虽然在2000年之前,孟加拉几乎每年就急需国外上百万吨的粮食援助。但其粮食生产能力也在悄然提升。2000年时,孟加拉国的粮食首次出现了盈余。然后在进入21世纪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孟加拉国每年的粮食盈余都在百万吨以上,甚至在面临疫情威胁的2020年,孟加拉国的粮食盈余还突破一千万吨大关。达到了创纪录的1146万吨。2015年,孟加拉国还向斯里兰卡出口了2点5万吨大米。这要放在上世纪,基本没人敢想。

所以,虽然今天的孟加拉国,每年也要进口近千万吨粮食,小麦进口更是大宗,其本国人民的营养水平也有限。但这个曾面临巨大粮食缺口的国家,在粮食生产方面的进步,确实是肉眼可见。在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一千二百多人的情况下,孟加拉国做到了“养活一点六亿人”。

南亚绝活,扒火车

那么,国土有限且口压力巨大的孟加拉,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要首先弄清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史上的孟加拉,会长期笼罩在饥荒威胁下。最核心原因,就是西方殖民者造的孽。

古代史上的孟加拉地区,一直以经济繁华物产丰富著称。特别是孟加拉国的土地,境内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是平原,全年湿热多雨,河流湖泊占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是全世界河流最稠密的国家。这样的水土条件,简直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

英国殖民者侵占孟加拉时,仅从孟加拉国库里,就抢走了价值三千七百万金镑的财宝。英国殖民者克莱武更以“富裕的土地在我的脚下”形容孟加拉。但在占领孟加拉后,英国人就在这里推行残暴的高田租政策,孟加拉农民世代要承受高额的田赋,一代代农民在英国的压榨下破产。同时为了追求巨额鸦片利润,英国人更强迫孟加拉农民大量种植鸦片,“农业宝地”从此变成了“毒地”,正常农业生产遭到惨烈破坏。

于是,近现代的孟加拉历史,几乎就是由“饥荒”写成。特别讽刺的是,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爆发时,面对上千万人死亡的惨祸,英国殖民者依然在孟加拉征收高额赋税,当地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竟比饥荒前猛增了三倍。而在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爆发前,成天“人权”挂在嘴上,还对“中国人种棉花”说三道四的英国政府,不但强行在孟加拉征粮,更在饥荒爆发后熟视无睹,甚至在饥荒爆发后,强行封锁孟加拉周边的道路,坐看孟加拉人饿死……

所以,孟加拉国长期面临的粮食困难,绝大多数原因,正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

因此,在独立建国后,只要理顺生产体系,拥有资金和技术,孟加拉农业的发展潜力,本身就是巨大的。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孟加拉国政府更制定了全面的粮食生产计划,致力于农作物的改良,杂交水稻在孟加拉国境内广泛推广起来,此外孟加拉国还提供大量资金并借助国际援助,进行交通、道路、运河、电力等工程的建设。孟加拉国的农业,从此高速起飞。

以水稻种植为例,今天的孟加拉国,已是全世界第四大水稻生产国,其国内百分之七十五的耕地,都用于种植水稻。其水稻产量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增长。2020年孟加拉的粮食产量为4100多吨,其中水稻产量就占了3600多吨。而目前孟加拉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的小麦,其本国种植量也明显增加,每年的增幅高达近百分之四。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对孟加拉国的援助。从1975年两国建交起,中国就不遗余力,为孟加拉国持续提供大量技术、物资甚至资金援助。农业层面上,中国的援助更是多样:中国不但赠送了大量农用机械,更转让了许多关键的农业生产技术,中国企业更参与了大量孟加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05年4月至8月,中国与孟加拉国达成了农业、水利等一系列合作文件。这之后至今的十七年,恰是孟加拉农业高速发展的17年。

2016年,孟加拉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对孟加拉国的援助,也上了新台阶。中国不但援助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更承担了许多重要工程。2022年6月,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发布消息:由中国企业承接的帕德玛多功能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据估算,这座大桥将造福八千多万孟加拉老百姓,并拉动百分之一点五以上的GDP。可以说,这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又一典范。

理解了这样的典范,也就不难理解一位孟加拉国国家领导人的感慨:“中国是孟加拉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值得信赖的伙伴”。

参考资料:刑银锋《中国对孟加拉的援助研究》、李建军,刘渝阳《孟加拉粮食安全:现状、挑战及应对》、白波《中企在海外承接最大单体桥梁工程将通车,将造福超8千万人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