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狮城青年说丨融入城市更新 秀出青春气质

2022-06-30 2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主持人说

向美而行 绽放韶华

□知 言

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承载着每一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眼下,沧州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我们的城市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力量,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明显优化、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我们看到,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像郭红旺、褚龙、张浩这样的一线青年工作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向美而行,绽放韶华,为了城市每一处细小的改变,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他们用言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城市属于每一位市民,城市更新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让群众感觉宜居、美好,是城市更新的初衷,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披荆斩棘,奋楫扬帆,山海可蹈,未来可期。

采访中,郭红旺、褚龙、张浩都不谋而合地表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自己和小伙伴们将以更足的干劲,在城市更新建设中当排头、作表率,展现新生力量、彰显青年担当,为建设沧州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沧州,城市功能将更加完善,城市生活将更加方便、舒心、美好!

新闻主角说

奋战七昼夜 “打通”断头路

禇 龙 33岁

海江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眼下,惠及狮城百姓的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幸运,海江集团没有缺席。在署西街贯通项目中,我和伙伴们连续奋战7昼夜,完成了项目涉及的所有拆除工作,为这条道路早日贯通“抢”出了时间。

署西街贯通项目,是我市去年底确定的22条“断头路”贯通工程之一。虽然只有477米长,但由于位于沧州市区中心地段,周边居民区众多,所以备受市民关注。

而打通这条路的难度也非常大:拆除范围内既有刘文庄村,又有电镀厂宿舍和沧州外经大楼;30多条小胡同连通着周围居民区;水电气暖通讯等各种管线密布;其中有两栋楼还必须拆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

更为关键的是,时间紧。为了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自5月25日中标之日起,海江集团要在7天内完成所有拆除任务。

这注定是不眠不休的7个昼夜。

成立项目指挥部,组成指挥小组、清理小组、警戒小组、拆除小组、保障小组、协调小组、安全监督小组,调集消防坦克、无人机、智能安全帽、智能机械手、楼体切割机、加长臂液压剪等高科技智能设备进场……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入项目区,展开工作。

同时,工地上竖起“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两面耀眼的红旗。这是我们海江集团的优良传统——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总是冲在最前面,以此带动整个团队不惧艰险、攻坚克难。

事实证明,海江团队再一次为这两面红旗增添了光彩。

拆除工作千头万绪,现场人手不够,公司党支部书记高琪蓥带领后勤部门20多人来到一线支援。连续3天,他们白天帮着清理物品、保障物资供给,夜晚还要值班、巡察工地。这其中,有6名同事是刚刚入职,第一次参与项目。穿上密实的劳保服和带有钢板的劳保鞋,戴上安全帽,开始觉得很新鲜,但不到两天时间,身上就捂得起了痱子,下巴被帽带磨破了皮,两只脚开始溃烂。一线工作的艰苦超出他们的想象,有4个人跑到领导那里要求辞职:“这活儿太苦太累了,还没时间休息,我们实在干不了了!”

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这几位同事最终坚持了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历练、获得了成长。

协调小组由3名党员组成,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拆除期间,先后5次出现有人阻工的情况,现场工作只得暂停。每一次,都是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给阻工的群众讲道路打通后的便利生活、优雅环境,讲市委、市政府造福百姓的初心,讲这一带的后期规划、美好未来。也许是被他们真诚热情的态度所打动,也许是被他们沙哑的嗓音、浑身的泥土所触动,每一次,阻工事件都能迅速得到解决,拆除工作继续进行。

那几天,我自己也是忙到没有时间休息。白天,现场勘察、制定拆除方案、与各相关单位沟通解决技术难题;晚上,管控现场,并指挥处置物品、清运建筑垃圾等。实在困极了,才倒头打个盹儿。最初的三天三夜,我甚至都没有脱过衣服和鞋子。

7天之后的6月1日,当晨曦初露,我站在工地现场,尽管腿脚肿胀、疲惫至极,但内心却是兴奋和自豪的。

眼前,项目区内所有建筑都已拆除清理完毕,土地也已平整好,并覆盖上了防扬尘的绿网,这条长477米的道路,已经可以从这头望到那头。远处,负责铺路的中铁二十局,正在进场施工。

一条车水马龙、人流涌动的崭新道路,即将在眼前呈现!

居民满意是最好的褒奖

郭红旺 44岁

新华区南环东路社区党委书记

我所在的新华区南环东路社区一共有26个小区。这些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之前,是典型的“三无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没有人防物防、没有业主委员会。也正因如此,小区里私搭乱建的情况屡见不鲜,楼道里的小广告贴了一层又一层,原本应该定期清理的化粪池更是不外溢就没人管……

到现在为止,南环东路社区已有24个小区完成了改造,剩下的两个小区也在今年4月完成了民意调查,即将迎来改造。

“改旧”往往比“建新”更加复杂,但越是困难,越需要迎难而上,为群众排忧解难。事实上,无论是社区还是居民,大家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加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要做的,无非是理清工作头绪,一步步解开乱麻,让“三无”小区尽快变成“三有”。

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前,我们先是逐小区选出了业主委员会,每个单元有单元长,每栋楼有楼长,居民每户每年定期缴纳小区日常维护费用,解决了小区无人管、维护没资金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召集居民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商量小区改造要改哪里、怎么改。这样一来,不仅我们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了,居民们对小区改造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即便如此,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

比如沧县土地局宿舍在进行改造时,暖气管道在各家门前到底如何安装,大家有了不同意见,矛盾渐渐滋生——有的居民为了美观,要求将管道埋在地下;有的居民怕暖气管道和排水管道安装在地下,一旦排水管道漏水会影响暖气管道寿命,要求安装“明管”。

为此,我们一趟趟到居民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协调热力公司优化管网布局,先后设计了3套方案,召集居民召开了23次协调会。最终,管道安装难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还把居民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一家一个想法很正常,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很多事最终都能解决。

实行老旧小区改造,势必会触碰到一些居民的利益,比如私搭乱建的小菜园、车棚子。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居民都能做到积极配合,一次说不通就两次,一个人劝不动就号召有威望的居民一起出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不仅最终都得到了解决,社群关系也拉得更近了,社区志愿者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我在南环东路社区工作21年了,看着这些老旧小区相继建起了小游园、健身广场、停车场,环境越来越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做过这样一组调查,社区所辖的这26个小区,房屋出租率最高时能达到30%,居民以老年人为主。而现在,随着小区环境的优化,很多年轻人搬了回来,出租率也降到了17%,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

道路变畅通 有我一份力

张 浩 35岁

运河区城管局工作人员

去年年底,我从部队转业回来,成为运河区城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刚一报到,我就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去年底,我市开始实施道路贯通工程,30多条“断头路”将被打通,其中涉及运河区的就有10多条。在这项工程中,我们单位主要负责运河区辖区内道路建设期间的服务对接工作,我有幸全程参与。

来运河区城管局工作之前,我在部队当了16年兵,参与过的任务不计其数,每一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可这一次,我却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是我转业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又是为家乡建设出力,其中一条路甚至紧挨着我们小区。往大了说,这项工作是参与城市更新;往小了说,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家里做事。所以,我打心眼儿里想把这项工作做好。

但服务对接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面对的是政府、施工方以及在修路过程中会遇到的所有单位和部门,用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比如有的路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但情况特别复杂——地上立着信号塔、电线杆、变压器,地下埋着通信光缆、热力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和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我们必须赶在施工方入场前,摸清这些地上、地下的特殊设施,并逐一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帮着他们一起重新选址、建设。整个过程实时跟进,不管对方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积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

而这也仅仅是我们所有工作中的一项。

我虽然从小在沧州长大,但毕竟在外当了16年兵,每次回家探亲都会发现沧州的新变化。也正因如此,刚转业回来时,我觉得自己几乎就是个外乡人,对市区很多地方都感到陌生。可自从接手这项工作以后,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运河区涉及的这10多条路,没人比我更清楚——路面有多少根电线杆,地下埋着多少管道,哪些在施工红线内,哪些在施工红线外,我都一清二楚。

有一次,我去卫生服务站看病,刚输上液,工地上就打来了电话,急需汇总一项重要数据。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一边输液一边做汇总。液体输完了,数据也整理出来了,我拔了针就又火急火燎地赶回了工地。

其实,不仅是我,所有参与城市更新的同事都是如此。

在我们心里,参与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在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一条路的贯通,关乎千家万户。为此,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半年来,大家几乎没休过周末,每天24小时待命,我们相互调侃:“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路畅通了,不仅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会越来越强,我们作为参与者也同样如此。尤其当自己参与建设的一条条“断头路”实现贯通,我越发为自己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城市建设者而骄傲!

你问我说

@禇龙——

记者:你和你的同事们为什么总是自称“夜行者”?

禇龙:因为昼夜连续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常态。拆除渤海大厦、南川楼村时都是这样,任务一旦下达,就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建设争取时间。为了早日把沧州建设得更美好,我们甘做“夜行者”。

@张浩——

记者:家人们如何看待你的这项新任务?

张浩:我儿子6岁了,原以为转业后能有时间陪他,没想到更忙了,经常一大早出门,夜深了才下班,到家后孩子都睡了。但我并不后悔参与这项工作,一有时间我就带儿子到工地附近去看看,给他讲我的工作。他也特别自豪,会把我参与修建的这些道路说给小朋友听。

@郭红旺——

记者: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有哪些收获?

郭红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体会是累,但这种累不是身心俱疲,而是甘之如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为居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进一步拉近了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居民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见了面都笑脸相迎,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沧州日报、共青团沧州市委联合主办

策划:张徽贞 李颖

撰文:李颖 张智超

视频:谷俊玮 陈一鸣 沧青工作室

原标题:《狮城青年说丨融入城市更新 秀出青春气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