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思践悟再深入,复旦举行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两周年座谈会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张慧 通讯员 李斯嘉
2022-07-01 12: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薪火相传,信以致远。

6月30日,复旦大学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两周年座谈会。

两年前的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两年间,“星火”队员牢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与时俱进;随着“宣言精神”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宣讲红色故事的队伍中;在《望道》剧组,一群人用电影艺术讲望道故事,传递百年精神密码。

6月30日,座谈会举行,交流分享体会收获。本文图片  复旦大学供图

一个人就是一个火种

“上岗前,我一遍遍背诵讲解词,只为了给参观者带来最流畅的体验,但真正走上岗位就会发现,这份服务不只是背稿、讲故事这么简单。”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新队员、药学院2020级硕士生秦艳晖说。

秦艳晖曾为药学院的70余位入党积极分子做讲解,那是她接过的最大团体。之后,她看到有学生把学习到的望老故事写进思想汇报,有学生设计了相关主题团课,还有学生将药学前辈的红色故事挖掘出来,拍摄微党课。

作为新队员,秦艳晖与队友们一起立足场馆做讲解、久久为功学理论。

“一场讲解能够带来的红色信念,比我想象得更加深远。”秦艳晖说,百余年前,望老首译《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从此点亮中国;今天,大家宣讲老校长陈望道的故事,就是想引领学习“宣言精神”,将红色血脉继续传递下去。

作为收信人,有的队员已经从宣讲者成为行动者,对回信中的话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浦东新区老港镇大河村,“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原队长、上海市委办公厅选调生钱威丞担任书记助理进行基层锻炼。在这里,他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排摸情况,帮助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

疫情防控期间,村里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还有些人没有手机。接到全员核酸通知后,村里为了提前给村民打印好二维码,从前一晚忙活到次日下午。

钱威丞得知有选调同事开发了自动化小程序后,要来了源文件。他对村里有战斗力的六台电脑进行“武装”,此后再申请全村二维码,可以半日内解决。

回顾这段经历,他总结说,心有所信是沉淀持久的精神力量,技术创新是学思践悟的有效路径,为民初心是奋发有为的力量来源。

陈振新伉俪按期转正,佩戴党员徽章。

陈振新伉俪按期转正

在座谈会现场,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84岁的陈振新戴上了党员徽章。

陈振新曾先后3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夙愿。直到2020年,《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之际,陈振新在传扬宣言精神,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感召和鼓舞。

两年前,陈振新、朱良玉伉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年前,党支部同意接收他们为中共预备党员;如今,经过一年的预备期考察,他们按期转正。

“我们的父亲陈望道同志在遗嘱中要求我们,刻苦攻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识别能力,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这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我们毕生的追求。现在我们入党了,完成了父亲要求的信仰传承。”陈振新说。

现场,陈振新还观看了电影《望道》预告片。2021年,复旦大学联合上影集团、义乌市委共同筹拍电影《望道》。电影聚焦陈望道翻译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历程,刻画出20世纪20年代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群像。

“总书记的这封信,就是电影《望道》的创作缘起。”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望道》监制徐春萍说,希望《望道》能成为一列信仰的列车“望道号”,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百年前“同龄人”的命运和选择,从他们的故事中有所领悟,汲取每一个平凡的个体人生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