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精致到指尖:算算美甲的经济账与健康账

2022-07-01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各位刘亦菲们,快看我的新美甲”

“爆闪短甲太爱了!”

随着我们对于美的追求不断升级,指尖消费越来越走近大众的生活。从2022年冬奥会的谷爱凌奥运五环美甲,到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新中式美甲、禅意美甲,这块人类指(趾) 端背面扁平的甲状结构,看似小,却拥有着一套自己的时尚法则和流行现象。

面对这么受消费者喜爱的美丽单品,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一个人一年能在美甲上花费多少钱和时间?美甲本身健康吗?在美甲上都踩过哪些坑?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同时保护健康和钱包?

你一年在美甲上花了多少钱?

做一副美甲能有多贵?我们以美团平台为例,用关键词“美甲”、“好评优先”进行筛选,选取了排在前十位的美甲店。这十家美甲店中最基础的“纯色美甲”品类平均价格为139.4元,可见,一套美甲的价格通常位于上百元价位。

而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自行购买美甲的材料和工具进行DIY,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很多时候,做一副美甲的价格俨然已经超过了全套工具的价格,而这些工具几乎都可以被重复利用多次,随着使用的顾客越来越多,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让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市面上大多数美甲的价格真的合理吗?

让我们来粗略地算一笔账:

目前市面上最昂贵的国际一线大牌甲油胶,如CND、OPI、Presto等,每瓶售价在一百元左右,而一瓶15ml的甲油胶可供美甲师为十名顾客各做一次美甲,成本折合每人每次十元,如果店铺只选用几十元甚至十几元一瓶的甲油胶,均摊到每位顾客身上的成本将更加低廉。

无论怎样计算,美甲在工具材料方面所耗费的成本都远低于消费者们所支付的价格。

朋朋在一家美甲店做了2个月学徒,这是一家除了美甲还有烫染发服务的综合性店铺。朋朋告诉我们,“美甲用料的成本比烫染发用料的成本更低……就像过年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让顾客做满钻的款式,因为满钻的价格很高,但成本只有几块钱。”

从做美甲花费的时间成本来看,美甲服务的时间与款式有着很大关系,复杂款式的时间会更长,价格也会更高。而做美甲的频率则是看个人选择,一般一片手指甲重生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如果以保证指甲更新后再去做美甲为前提,那么一个人一年大概可以做2至3次美甲。然而数据显示,35.8%的消费者一年做美甲的频率为4至6次,是指甲更新速度的两倍,甚至有2.7%的人每年美甲次数在13次以上,如果一次美甲的价格为140元,那么这些人每年就会在美甲服务上花费1820元。

美甲本身健康吗?

即使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成本,依然有人愿意为指尖的精致买单。但是,在做美甲之前,我们不禁想问一句,美甲本身健康吗?

美甲爱好者东东曾经有一段时间高频率地做美甲,手部皮肤出现红肿、过敏的症状。一开始她还以为是美甲工具没有好好消毒,因此第二次她确保工具已经完全消毒,本以为没事,但依然出现了过敏症状。东东就开始认为自己也许是对甲油胶、洗笔水、洗胶剂过敏。“不死心的我第三次改用酒精棉擦手,尽量不让药水碰到皮肤,结果还是过敏了。”因为心存侥幸,前三次东东手部皮肤发生过敏后并没有去看医生,直到第四次,“手上开始起密集的水泡,我将其戳破,撕去水泡上的皮,露出红色的肉,十指可以说是血肉模糊,全部包上了创可贴”。在医院,医生诊断东东为免疫力下降造成的过敏性皮炎,之后东东的美甲工具再没有动过,改为购买穿戴甲。

所以,指甲油里面到底是什么?美甲又是怎样的化学过程?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明确规定,苯、三氯甲烷、乙腈、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为禁用组分,不允许添加到化妆品产品中;甲醛在指甲硬化产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5%(以甲醛计)。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细心留意:如果指甲油中含有明确国家禁用成分,那么它的一定存在质量安全的问题。

那么,成分明确后,什么是用量的安全范围呢?今年2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人将美甲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美甲师可能接触到的美甲产品增塑剂,引发了人们对美甲过程中多大的暴露量才会造成健康损害的思考。

而在2021年,中国美甲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60万。且美甲消费者群体中,有85.8%都为女性消费者,美甲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应该被女性群体重视起来。

在美甲上都踩过哪些坑?

当细长的指甲缀满饰品,日常的行动被束缚了一层枷锁,指甲的安全也埋下了隐患。我们在小红书上按词条“美甲事故”搜索,整理了综合前100个帖子的事故类型,发现最常导致美甲受伤的是物理伤害,即长指甲受到撞击后掀翻或断裂。

不光是安全问题,消费者与美甲店铺之间也有着相当多的爱恨纠缠,隐性消费、产品成分不合格等等事件,被披露在新闻媒体上。我们整理了近两年来有关美甲的影响力较高的负面新闻,发现消费者维权之路较为坎坷,维权事件结果多为店铺赔付钱款,不了了之。美甲消费被坑的过程也五花八门,受低价“诱惑”进店后店家又坐地起价,在看似便宜实际高价收费的夜市里中招……这些精心布好的消费陷阱让消费者瘪了钱包,受了窝囊气,让本该快乐的变美经历变得恼人。

《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第九条规定,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示醒目。

“师傅其实也没怎么教,涂色的话就用甲片,然后她教完你一遍让你自己练,再就是用别人的手涂,然后她指导一下,评价一下你哪里做得有问题”,朋朋在美甲店学习了大约一个月就出师了。“我碰到过一个老板娘的顾客,她好像是特别长时间没换美甲,然后甲油胶开了一点,可能是因为进水吧,里面就有那种好像叫什么,霉菌感染,是绿色的还发黑的那种小块儿。我感觉是因为进水了,水堵在那个甲油胶里面出不来。老板娘说没事,但给她卸的时候,我都看到了,然后还接着做了。”

我们在思考,美甲乱象频出是否由于美甲店或美甲师的资质良莠不齐?早在2015年9月22日,人社部就下发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美甲师职业资格考试鉴定活动并停止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这一举措是国务院在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但取消资格不等于放任,有关部门需要对相关行业合理管理,才能在促进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保证市场“干净”、“整洁”。

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同时保护健康和钱包?

让消费者获得一次满意的服务体验,需要政府、市场、消费者三方共同的努力。

正如前文所言,美甲师职业资格证的取消旨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甲行业的鱼龙混杂,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部门监管的负担与压力。相较于在事故发生之后再去相关部门投诉,“让事故不再发生”才是对消费者最为有力的保障。因此,应该建立起一种比全面放开更为合理的从业资格评定方式,降低门槛并不意味着不设门槛。

而作为美甲从业者,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不应越过职业道德的界限和法律法规的底线。罔顾消费者健康、忽视产品质量、高额隐形消费……市场乱象需要被监管,但也需要从业者们自发地遵守市场规则,从心底里敬畏并热爱这一职业,尊重自己,也尊重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自身来说,无论是保护健康还是保护钱包,都要牢牢掌握主动权。我国化妆品在上市销售前,需要到国家药监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持有“妆字号”的才能销售。在指甲油类产品上手之前,消费者可以通过“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来源等相关产品信息,降低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在对美甲产品和美甲注意事项充分了解之后,消费者更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美甲服务,不要到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的场所消费,并一定在消费前问清价格。

毕竟,钱在自己的口袋里,你可以选择及时跳出消费陷阱。如果你已经掉入陷阱,可以选择向当地市场监管局举报投诉,进行正当维权。

参考资料:大众点评、淘宝、小红书数据整理;

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美甲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消费者报、川观新闻、极目新闻、腾讯新闻、武汉晚报、汕头市卫生健康局报道整理;

科研圈;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Canadian Nail Salon Workers to Plasticizers Including Phthalates and Organophosphate Esters. Linh V. Nguyen, Miriam L. Diamond, Sheila Kalenge, Tracy L. Kirkham, D. Linn Holness, and Victoria H. Arrandale.Environ. Sci. Technol. February 14, 2022

作者团队:刘欣悦 曲书溶 陈肃昕

指导教师:卞清

作者联系方式:1953746@tongji.edu.cn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融合媒体报道》课程专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