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腾讯帮忙造车,不来“硬”的

2022-07-06 1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埃隆·马斯克在2004年投资了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并出任董事长兼总设计师,这家曾经被视作“补贴大王”的异类车企,如今已是公认的电动汽车大王,彭博社2022年6月数据显示,按市值计算,全球最大的十大汽车制造商中,特斯拉以7240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一,大致相当于另外9家汽车制造商的市值总和。

与特斯拉差不多时间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尽管当时不如特斯拉那般坚定相信纯电动车的美好未来,但在电动车行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改变策略,不断加大投入,今年4月,比亚迪宣布全面转型纯电车领域,2个月后其市值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位居全球第三。

特斯拉在2009年发布的Model S引发了全球电动车热潮,此后,燃油车时代的巨头们、汽车产业供应商、互联网科技公司、创业公司纷纷加入其中,掀起了汽车产业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变革。

电动汽车发展至今,已不单单是车辆驱动方式的竞争。人们期待汽车像手机一样,变成一个软硬一体的智能产品。特斯拉和近几年崛起的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企证明了,数据驱动、软件驱动在新时代成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智能汽车的研发、销售、服务等进入云上时代。

汽车产业成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公司竞相布局的赛道。国外如谷歌、苹果、亚马逊,国内如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小米等悉数入场。与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选择下场造车或合资造车所不同,腾讯进入汽车行业的方式一直是服务先行,软件先行,与其在产业互联网的定位,即“数字化助手”一脉相承。

近日,腾讯公布了智慧出行领域的新战略规划——车云一体,助力汽车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从端到云一体化的云上数据驱动能力。在车云一体框架之下,发布了智能汽车云产品,专注为汽车产业的玩家提供“助手”服务,以应对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

为什么说汽车产业进入“车云一体”元年?腾讯为什么不造车?面向汽车这一重要赛道,腾讯如何思考和布局?腾讯在汽车云领域的打法有何不同?未来又将去往何方?本期内容,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负责人钟学丹,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

汽车行业进入“车云一体”元年

Q:车企上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车企上云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在座舱领域,涉及到面向用户的运营体系、内容发布、服务发布等。

在自动驾驶领域,针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迭代,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需求非常强烈。还有仿真测试,这些对云服务的需求是呈几何级上升的。

另外像“蔚小理”这样新能源车企,已经在构思面向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数字体验,手机与车机如何互联,车机如何和生活空间、办公空间互联,如何定制自己的空间,这可能会是下半年到明年的重点。这一块对云也有很大的诉求。

另外从企业数字化的角度,工业制造、营销运营、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有上云的需求。

Q:行业里有种说法,2022年将是“车云一体化元年”,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

今年以来,高级辅助驾驶(L3级及以上)的渗透率持续上升。搭载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车辆价格在下降,很多20万元左右的车会搭载L2以及L2+功能,当辅助驾驶推给越来越多的客户之后,必然会引发用户对优化服务体验的诉求。这个优化的过程往往是基于车端现有的体验,形成数据后返回后端,进行优化后再下发到车端,进行服务发布。

在后端,云在接入效率,计算效率更高,存储成本以及服务发布方面也更具优势。这样来看,我们认为2022是车云一体化元年。

那为什么不是自建机房的方式,就一定得是云?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当路上跑得具备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越来越多的时候,一定是广泛接入,而不是用点对点的方式接入到私有网络。

Q:车企上云比较难解决的一些问题是?

上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

其中之一是自建云和专有云之间的区别,和自建云相比,专有云的安全和安全服务是动态的,灵活的。

另外自建独享和行业共享在成本上一定会有差别。

还有技术领先性和灵活性的差别。我今天买几台服务器,能够把这个环境搭起来,但是搭起来之后呢,你得自己研发一套基础架构,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这不是一个汽车领域厂商通过OEM单方面能解决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云厂商去解决问题。

最后,随着政策法规越来越健全,有一些问题需要快速处理。比如今天有数据安全合规的要求,就有了人脸模糊的要求,得有可信计算,像腾讯这类做云的公司,因为业务的广泛性,会有相应的工具,解决方案或产品满足客户的诉求,而不用客户自己定制开发。

Q:请谈谈近两年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变化趋势?另请结合技术变化、客户变化,谈谈腾讯智慧出行当下的业务重点?

这两年智能能源车快速普及和渗透,也可以看到整个行业处于一个巨变的阶段。我们从车本身的演进来看的话,最近几年的变化速度应该比之前加快了很多。一方面就是刚才讲到的底层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座舱的智能化,这些都使得今天的车跟以前的车有很大的不一样。它已经从一个机械设备完全进化,前些年可能是电子化,这些年更多的是智能化,在智能化的浪潮下,一方面单车的智能能力在不断的进化和提升,我们看到车不管是电子电气还是计算平台都在飞速演进的阶段。

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会产生,在单车智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间,我们如何通过网络,通过云端的能力,让单车智能更好的协同和优化,发挥数字带来的协同计算的效果,所以我们希望在云端帮助提升车的进化速度。

腾讯在出行领域的方向一直没变

Q:腾讯智慧出行的思路和核心业务一直在变?

腾讯自2018年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来,就确定了“数字化助手”的定位。

腾讯在出行这个领域的核心方向一直没变,我们坚持的是腾讯的三种核心优势,首先是腾讯的数字基础设施,例如云、图以及一系列的数字科技的“底座”能力,其次是用户连接和用户服务能力,第三是生态连接能力。

数字化助手贯穿始终,我们不造车,不会拥有一个自己品牌的车,我们是在帮助更多的品牌“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Q:腾讯在向车企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车云一体化的时候,如何说服车企交出自己的核心数据资产和腾讯进行合作?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间,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据。腾讯在做车云一体化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把大家的数据资产拿过来据为己有,也不是要基于这样一些资产去构建我们的业务。更多的是为车企提供平台工具,帮助车企建设自己的数据平台和数据能力,基于这些能力完善车企自身的产品、服务、体验,以及对用户的连接和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也帮助车企完成上云数据的合规、安全、可信等保障性的工作。

Q:腾讯跟车企或合作伙伴会不会探索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一起开发,利润分成,从而替代一锤子买卖?

首先我们多次强调,我们是“数字化助手”,因此,我们在提供服务时尊重车企对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定义,因为商业模式的背后是用户服务模式。分润的基础是用户愿意车内的新服务、新内容付费,那么这个需要建立在一定规模之上的,在规模之上我们帮助车企推出增强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加商业模式成功的可能性,这个方向我们和车企、服务商会一起探索,我们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会一直保持开放。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服务好好用户。

我们也看到车上面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些增值付费意愿,蔚来汽车通过上线腾讯的全民K歌,售卖麦克风,很快就抢购一空,这个也是一种很新颖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智能汽车的云服务需要专云专用

Q:这两年智能汽车数据量呈指数级增加,有什么具体表现?

以智能网联车做参照对比,智能网联车产生的数据多是属于座舱里面的和人相关的数据,比如娱乐数据。而智能汽车因为具备高阶辅助驾驶能力,产生的多是行驶相关的数据,有时候还有环境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今天每个新能源车的旗舰车型都已经不是5R1V(即5毫米波雷达1摄像头)的方案了,都可能是nRnV的方案。我看到过3V的,看到过9R的,看到过十几R的,数据量会随着传感器增加而增加。

第二,高阶自动驾驶能力是递进式地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后,把数据传回,解决问题,在这穷举的过程里面就需要有无数的数据传回,换成数据量,一辆有效行驶的车一天可能会传回5到6T的数据。

Q:给智能汽车提供云服务和给其它行业提供云服务有什么不同?

首先数据不一样。比如说智能手机来的更多是个人访问数据,兴趣数据。汽车更多的是和自动驾驶相关的环境数据,位置数据,轨迹数据,还有一些特殊路段、特殊场景的监管数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导致存储的要求和计算要求不一样,对数据的安全处理方式也不一样。这是最根本的不同。所以智能汽车需要的云,需要一定的专属定制。

Q:此次腾讯发布的「腾讯智能汽车云解决方案」包含哪些服务?

第一,它是一个专有云服务,腾讯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专门为智能汽车定制的云专区,专属的机房,专云专用。同时,会提供汽车数据安全相关的一部分产品和服务,涉及隐私计算、脱敏相关。云上的组件也会针对智能汽车的需求定向优化。

第二,储存类服务,包括GooseFS(数据加速器),提高储存数据的QPS(每秒查询率),10亿级别的数据可以做到100K的QPS。然后是存储加速,可提高10倍。

第三,计算这块有训练加速的服务,帮助客户算法调优,降低计算消耗。

一站式、一朵云的方式,有机集成了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能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满足智能汽车研发到运营全方位的需求。

Q:腾讯的智能汽车云如何适配车企自身的软件架构或硬件迭代?

每一家主机厂的CICD(软件工程中,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或持续部署的组合实践),或者开发框架不太一样,但道理差不多类似。在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是以数据生命周期为核心,以计算效率提升为其中一个考量标准,整体提高迭代效率,抓住这两点基本抓住了智能汽车云的“任督二脉”。

第一,我们会提供一些工具链。像数据管理、计算加速这样的,能够满足技术领先性,也符合开放性,让客户快速迁移过来。

第二,如果客户想沿用自己的,我们也支持搬上来,因为大部分客户的工具链也都符合现在开源的规范,少部分可以做定制化,迁移过来不难。

第三,今天也有一些生态伙伴,有一些优秀的工具链,我们也非常开放,把他们引入到智能汽车云里面,提供给客户使用。

简单而言就是,支持客户用自己的工具链迁移,我们也提供了一个相对通用的工具链,他愿意用也可以,如果自己没有也不愿意用我的,或者看上了另外一家的,我们把那家引入进来就好了。

Q:如何看待上云企业数据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我们怎样为多个客户提供更开放的数据服务?

客户的数据归客户,我们是定制化的服务。比如今天说A车企上来,他的里程数据、轨迹数据、用户数据都是他的。跟B客户之间是通过云租户进行隔离的。我们会秉承这个最基础的原则。

第二点,我们也会把一些公开的测试集、数据集,包括一些场景库的服务,部署到、发布到智能汽车云上,大家不用再重复找这些测试数据。严格在尊重客户的隐私,尊重客户的数据安全,遵守所有和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研发门槛。

Q:智能汽车云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我们今天还是面向自动驾驶研发阶段,也就是研发上云,其实本质是解决研发的效率问题。

第二阶段叫做自动驾驶汽车运营上云,涉及到用户覆盖度,车辆覆盖度,提高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座舱,把座舱变成一个云化的服务,把互联网的生态能力接入座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