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作文大家写|今天,你发问了吗?

白小葵
2022-07-07 16:1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22年7月7日,小暑,上海高考拉开大幕。

疫情影响,考试延期、酷暑热浪……历经不平凡的备考之路,5万多名考生为梦想而战。

每逢此时,高考作文题目总是成为热议话题。教师、作家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同写高考作文,祝福考生落笔生花,圆梦今夏。

考题选择: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原作文题: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者:

叶婧,笔名白小葵,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改变,这种改变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们应该将其视作理所当然,听之任之,还是要努力转变这种趋势,找回初心?

这些是我在看到这句话时,自然而然地从心底发出的疑问。这些疑问引发了我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于自身的反省,我不敢说这种思考和反省足以改变世界,但至少改变了我在面对其他人,尤其是面对年轻人的提问时的态度和回应方式。我想,这就是这些疑问的意义所在吧。

实际上,发问是一种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检验。《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曾子作为继承孔子衣钵的接班人,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尚且都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更何况我们这些每日被俗事缠身的普通人呢?越是博闻强识的人,越善于自我反省,在成功时问一问自己是实至名归,还是歪打正着?在失败时也问一问自己是力有不逮,还是粗心大意?如此一来就会神智清明,避免犯错,不会因成功冲昏了头脑,也不会被失败禁锢了手脚。

发问也是人类创新进步所迈出的第一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牛顿发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出了“蒸汽为什么能把壶盖掀开”的疑问,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引发一连串不同角度的思考,只有提问足够巧妙,解答才能百花齐放,精彩绝伦。

对一份试卷而言,提出疑问的是出卷老师,答题的是学生。如果这个学生的一生都在想要如何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那他可能成为学霸,但也仅此而已。而如果这个学生不再满足于刷完世界上所有的习题,而是想成为那个出题者,那么他有可能就是下一个牛顿,下一个瓦特,他所发出的疑问也说不定会令人类再向前进一小步。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来到上海交大为本科生授课,在谈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他认为中国留学生有非常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明显感觉到中国学生不太愿意提出问题。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也经常去高校演讲,她很奇怪学生为什么不问她新闻专业方面的问题,而总是问“如何才能成功?”“你是怎样做职业规划的?”“你的成功主要靠什么?”……她认为这些问题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答案。

少年智则国智,希望在社会高速发展,被各种流量刷屏的今天,我们的年轻人仍能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保持发问的能力和初心,不要淹没在抖音和快手等各种快餐文化的海洋中,被动接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从而丧失了自己最基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要一切只看表象和结果,变成一群容易被人煽动情绪、带节奏的“键盘侠”和“网络暴民”,要知道那些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智者,往往都是会比别人多问一句“为什么”的人。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今天对自己,对别人,对这个世界发问了吗?——这个疑问本身也许就是今天一个最有意义的开始。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