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好手艺:十年磨一“笺”

2022-07-10 0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收录于合集 #中国好手艺 39个

讲述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名川

小说《金锁记》开篇,把上海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

“朵云”是旧时书信的雅称。朵云轩从南京路附近一家小笺扇庄起家,120多年来,木版水印制笺没有断过。朵云轩的信笺,确可作为近代上海的一种文化符号。

说十年磨一“笺”,不是夸词。每件作品,都是时间“堆”出来的,靠的是简单的工具、精妙的技艺——所用工具不过毛笔、拳刀、棕刷、棕耙这些,工序则极考究。

首先是勾描,要根据原作用笔的干湿浓淡和设色的微妙变化,分组分版勾摹在雁皮纸上。色彩和笔墨简单的,要分十几套版,大幅的甚至分到几千套之多。

接着是刻版。拳刀就是一种画笔,顿挫之中,看得见轻重缓急。刻制成大大小小的饾版后,就可以水印了。要选用原画所用的颜料,掸刷在饾版上,再按次序把所有的分版套印在宣纸或画绢上。

有人说,木版水印是个“深坑”。的确,工艺之繁复,工本之浩大,难以计量。浅深浓淡之间,一丝一叶之微,全靠自己把握。哪怕重复一道工序,每天的状态也不一样。因此,从事这项技艺的人会觉得,永远在学习,没有终点。

这也是它的魅力,一旦“入坑”,你就会深深爱上它。我生活在一个手艺人家庭,从小跟着做木雕的父亲干活。从中国美院国画系毕业时,我放弃成为画家的梦想,加入木版水印的事业。

这几年,我们从大量的尺牍信札中寻找线索,新雕印了60多套笺作。每一张小小的笺纸背后,都凝聚着数不清的“繁烦”,但我们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颜维琦采访整理)

原标题:《中国好手艺:十年磨一“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