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虎灶追趣

2022-07-12 14: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仁光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老虎灶追趣

叶仁光

老南市,老城厢,在大东门和小南门之间,有一条弹介小路,叫沙场街。沙场街西起中华路,一路蜿蜒向东,最后与篾竹路丁字相交。小路极不起眼,拢共也就二三百米,无论你从中华路一端抑或篾竹路那一头走过,稍不留意,还真会与之擦肩而过,发现不了。

小路虽小,细究起来,却也有些来头。据考,上海开埠以来,沿黄浦江一带,滩涂纵横,恣意江湖,各路商贾,尤其是“宁绍帮”商人和本地士绅,他们看中了这一块潜力无限的“处女地”,于是便大兴土木,盖楼造屋。一夜之间,黄浦江沿线,洋楼,平房甚至草棚棚,如同雨后之笋,纷纷破土而起。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沙船行业的兴起,大量的沙船,装载着盖楼必需的黄沙,停泊在南黄浦江沿岸,再由车夫和脚力等一众苦工,人拉肩扛,将黄沙驳运到各个堆场,以应土木工程之需。沙场街靠近黄浦江西侧的万豫码头和三泰码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黄沙堆场,以沙场命名的一条街便也顺理成章地应运而生。沙场街,沙场街,沙船风行的年代,造就了一条小街,而这一条小街,又见证了晚清时期海上建筑业的兴起和发展。

老年间,似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有苦力的地方必有老虎灶。也就是说,老虎灶是苦力休息,喝茶聊天,补充能量和干完活以后洗浴的地方。据资料统计,鼎盛时期的上海滩,老虎灶要多达2000多个。自然,以黄沙堆场而名盛一时的沙场街,也少不了有那么一两个老虎灶。

历史的风云际会,成就了一条小街,而在轰轰烈烈之后,归于平静的沙场街,便衍化而成了平民百姓的聚居之所,期间种种,倒也趣味横生,忆之如梦!尤其是那个老虎灶,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没有了赤膊上阵的苦力,没有了茶客无聊打趣的场景,然而,取而代之的种种有趣的故事,至今想起来,依然历历可数……

我小时候,住在沙场街旁边一条更小的穷街上,也是一条弹介路,与沙场街平行,叫马添兴街。因为没什么好玩,马添兴街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夏天纳凉时,听到“木拖板”在弹介路上“踢踢啪啪”的声响,还有就是经常听到的,各家爷娘用自己老家方言骂儿骂女的声音,除此,就再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倒是隔壁的沙场街,尤其是那个老虎灶,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欣和快乐。

走出当年我们居住的那条小弄堂,沿街向西,第一条横路就是高巷头街(小时候,我们都叫它“光郎头街”),向右转,不要两分钟,就到了沙场街。在沙场街和“光郎头街”的“角子浪厢”上,那个民国时期就存在的“老虎灶”,赫然在目,这里,是童年的我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窗口”。

每年的隆冬时节,天麻麻亮,老虎灶里就已经坐满了各色茶客,有附近的四方八邻,有赶路歇脚的街客,也有清早进城的菜农,趁菜场还没有开秤,带着大饼油条,甚至泡饭咸菜,先来这里喝杯茶水暖暖身子,偶尔,还能看见乞讨的流浪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捱不过寒冷,在凛冽的朔风中,蜷缩在老虎灶下面出煤渣的口子旁边,向火取暖。老虎灶简陋的茶室内,氤氲的热气,土茶浓烈的青草味,大饼油条和豆浆的香味以及杂乱而鼎沸的人声,在严冬的清晨,汇合成老城厢一道极具烟火气的风景,观照着穷街陋巷中贫民百姓的众生相,折射出上海老底子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岁岁如斯,历久不衰。儿时的我,趁着寒假,有时也会清早起床,裹着大棉袄,冒着严寒,站在老虎灶旁,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幼小的脑瓜子里浮想联翩……

老虎灶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蟋蟀季”。每年秋天,白露刚过,秋霜还没有完全下来,蟋蟀便大摇大摆地登场了。每天一早,“斗虫客”们便汇聚在老虎灶内,五方杂处,鱼龙难分。浙江的,江苏的,山东的……,带着自己的虫王,来到这里,犹如当年的“华山论剑”。当然,人数最多的还是上海本地的“虫迷”。他们携带着大包小包,坛坛罐罐,还有成梱成梱的竹管筒。每当到了“斗虫季”,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赌场。老虎灶的生意也因此而特别兴隆。条形长桌旁边围满了人,三个一堆,五个一簇,挤挤挨挨,人头攒动。各路斗虫客,人手一根“须草”,有的一根不够,口中还横衔一根,各种方言汇聚在一起,此伏彼起,杂乱无章。说来奇怪,也不知什么原因,虽然说的是各路方言,但是,斗虫客们都能彼此听懂!有时甚至一个眼神,一记手势,互相之间都能心领神会。也许,赌客说的都是“专业术语”吧!我们这些毛孩子,最喜欢轧闹猛,削尖脑袋往里挤,每每看到小小秋虫格斗厮杀的凶狠场景,也会紧张得摇旗呐喊,兴奋不已!至于谁输谁赢,输赢有多大,毛孩子是不感兴趣的,说老实话,就是赌客们告诉我们,我们也不懂。

当年,老虎灶里有一个斗虫大王,人称“阿跷”。每当“阿跷”右手撑着右膝盖,左手端着蟋蟀盆,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老虎灶走来的时候,老虎灶那个瘦高个,一脸烟火色的老板总会笑眯眯地迎将出来,因为他知道,“飞苍蝇”赢钱的时机又来了。

老虎灶,早年间,一个底层消费的贫民休闲去处,犹如一滴小小的水珠,折射出来的却是大千世界中的人间百态,借用“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的古句,正好写照当年老虎灶的社会功用。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老城厢,沙场街上的那个老虎灶,随着光阴的流转,早就湮没在了历史的黄尘古道之中,然而,它给我童年带来的启示和快乐,却永远也无法被淹没!

(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

鸣谢:叶仁光先生赐稿分享!

原标题:《老虎灶追趣(作者:叶仁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