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6月金融数据总量与结构俱佳:原因是什么?是否可持续?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22-07-12 07:12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总量与结构俱佳的6月金融数据出炉后,引发了市场对其持续性和后续货币政策的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约6900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比上年同期多增1.47万亿元,M2增速继续上行0.3个百分点至11.4%,再创年内新高。

居民贷款的改善主要源于房地产销售边际好转

对于6月信贷增长较多的原因,浙商证券指出,一方面与5月23日央行全系统货币信贷形势分析电视会议后整体宽信用政策引导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疫情修复中实体信贷需求的确定性改善;此外,6月1日国常会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对基建大项目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码也有助于宽信用。

相比总量,市场对6月信贷结构的改善更为关注。

中金公司指出,6月信贷结构有所改善表现为新增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合计占新增人民币贷款比重重新降至27%,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则提升至51.6%,仅次于今年1月的52.8%。

“可以看到当前信贷的回暖更多仍是围绕包括给予专项再贷款、提升政策行信贷额度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托底,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居民生活修复带来的零售信贷需求回暖,地产需求回暖可能仍不明显,我们认为其中核心制约可能仍在居民收入就业以及本身加杠杆空间等压力。展望来看,考虑到目前经济复苏仍在初期,且疫情反复、高温天气等扰动仍在,我们认为后续信贷回暖的可持续性仍值得观察,警惕预期差的出现。”中金公司指出。

居民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虽然还是短板,但市场看到了改善。其中,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166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但降幅较5月的3379亿元显著缩窄。

广发证券宏观团队认为,这与6月30城地产成交的高频数据基本匹配,一方面是前期金融政策松绑、房贷利率下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与疫情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疫后脉冲式释放有关。

“居民贷款,尤其是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同比少增的状态。不过,少增的幅度已经较前几个月明显收窄:1-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都在2000亿元以上,而6月少增幅度只有989亿元,居民贷款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房地产销售的边际好转。”中信证券宏观团队指出。

高社融能否持续

中国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17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也较大幅度高于5月的2.7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10.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指出,社融分项中部分较好的数据更多来自于短期因素,因此对市场的扰动预计可能有限。

具体来说,该机构指出,6月社融高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政府债券的加速发行,单月政府债券高达1.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是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构成部分。此外,扣除票据的一般贷款单月增量高达3万亿元,也是位于历史高位,也是支撑社融的另一大因素,使得社融从结构上呈现一般贷款增量较高、票据较少、结构较好的特征,“但这个因素的可持续性存疑,因为贷款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策性因素,例如6月保障房密集网签推动的贷款、专项债密集投放撬动的贷款、政策行贷款等。但后续一般贷款能否持续维持高增长还需要观察”。

广发证券也提醒,需要理性看待6月社融总量与结构的明显改善。一则它与政府债券前置大规模集中发行密切相关,下半年若无新增政府债,社融总量进一步扩张的动力可能受限;二则今年社融高波动的特征比较明显,有冲量后明显回落的现象;三则从高频数据看,7月前10天30城地产成交日均值显著低于6月,证明6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疫后需求释放的脉冲性因素。7月本土疫情的阶段性升温亦可能会对企业预期带来一定影响。

中泰证券指出,在去年同期基数走平的背景下,6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10.8%,较上月增速上行0.3个百分点,而剔除政府债券影响后社融增速较上月也同步走高至9.3%。该机构预计,若疫情持续好转,伴随着经济的修复和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在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下,社融增速有望延续回升。

东吴证券则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三季度政府债务对社融的支撑力度将有所减弱,预计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将是支撑信贷增长的主力军。目前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尚未下达,根据我们的统计,当前三季度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仅为1000亿元,政府债务对7月社融的支撑力度将有所减弱。从此前国务院要求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的要求来看,预计7月社融和人民币贷款的支点在于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