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索西南︱明清时期西南卫所与地域社会

邓旭/整理   潘先林、罗勇、吴才茂、由迅、任柳/审定
2022-07-14 10:4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2022年6月25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西南学探索工作坊(第七期)“明清时期西南卫所与地域社会”分别以专题讲座与专题报告形式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大理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凯里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报告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专题报告由大理大学罗勇教授、凯里学院吴才茂教授进行汇报,中国社科院孙宏年研究员、云南大学张轲风教授任指导专家,北京大学毛亦可、凯里学院吴才茂、云南大学刘彦、青海师范大学张磊担任评议人,云南大学刘灵坪副教授为主持人。

大理大学罗勇研究员作题为《清代通海守御千户所归并州县与龙火七营争夺研究》的报告,从通海守御千户所屯田的基本情况、明末清初云南地方动乱情况、归并州县的背景、龙火七营争端始末过程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指出龙火七营争端的形成不仅受清代卫所归并州县的影响,还受明清之际云南具体形势、清初赋税政策等的影响。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毛亦可与凯里学院吴才茂教授作为评议人,认为龙火七营争端问题,其背后反映的是明清之际云南地方的特殊历史,建议罗勇教授突出这种特殊历史背景对于屯田的影响。

凯里学院吴才茂教授题为《汉苗之间:清水江上游宝贡屯的“顶补军田”文书与人群身份变迁》的报告,以近年来在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宝贡屯村发现的“顶补军田”文书为核心史料,从“新辟苗疆”与宝贡设屯、“顶补军田”文书与屯田拆解、人群移动与族属变动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云南大学刘彦老师与青海师范大学张磊老师均认为报告对人群身份变迁问题的关注不够突出,“由汉到苗”的过程表现不明显,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遗憾。评议中,张磊老师还将贵州屯堡研究与西北屯堡研究联系起来,认为吴才茂教授关于贵州宝贡屯的个案研究,启发了他关于青海卫所屯堡中“屯户与蕃民”人群身份的思考。

指导专家中国社科院孙宏年研究员认为,两位报告人的选题都极具研究价值,注意到了不同地域的特殊问题。但是没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选题折射出的大格局、大历史,因此建议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文、图、表并茂的写作技巧处理,更要注意“小区域反映大格局,小事件反映大历史”的问题。云南大学张轲风教授同意孙宏年研究员的观点,认为应该以“小问题呼应大问题”,从小的地域研究问题去思考整个西南地域研究问题。

下半场专题报告由广西民族大学由迅博士、贵州师范大学任柳博士进行汇报,云南大学罗群教授、潘先林教授任指导专家,温州大学宫凌海、贵州师范大学任柳、大理大学罗勇、云南大学刘灵坪担任评议人,云南大学周妮副教授主持。

广西民族大学由迅博士以《神京捍蔽:明朝前中期京卫构成与变动——以<武职选薄>档案为中心》为题,从靖难武官集团的产生、永乐时期京卫武官集团的膨胀、从京卫到京营的变化、宣宗、英宗时期带俸制、土木堡之变、曹石之乱背景下京卫的再变,对明代前中期京卫构成与变动进行了汇报,认为北京京卫的变迁已经深刻的嵌入到明朝初年的军事、政治乃至经济、社会史的各个方面。温州大学宫凌海老师与贵州师范大学任柳老师均认为目前关于文献的梳理可以进一步扩展,在文集、奏疏等方面充实一些史料论证,并提出从指挥系统、防卫区域、军队构成、军事财政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任柳博士《明代西南边疆卫所武官犯罪及司法实践》以《武职选簿》为核心史料,将明代西南边疆卫所武官犯罪分为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刑事犯罪、道德犯罪四类,并从四类犯罪在西南边疆卫所的发生、发展及惩罚措施进行了汇报,指出明代西南边疆卫所武官犯罪所具有的不同阶段性特征与时空特征。大理大学罗勇研究员对任柳博士在汇报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云南大学刘灵坪副教授则从犯罪的分类、司法实践主体等方面指出目前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指导专家云南大学罗群教授与潘先林均对两位报告人的选题表示高度认可。同时也指出,在研究过程,应该要思考与把握如何以个案折射历史背后的综合现象问题,由迅博士要从京卫的变动看到其对于当时历史的影响,任柳博士不能仅仅止步于对犯罪类型的梳理,要从卫所武官犯罪折射出其与西南地方社会、西南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

专题报告结束后,广西师范大学江田祥、贵州师范大学罗权、苏州科技大学姜建国、西华大学余华、四川大学董嘉瑜、云南大学娄贵品、田宓、王春桥等8位老师作为与谈人,从各自研究方向,就整个工作坊关于明清时期西南卫所与地域社会的报告进行了讨论,认为卫所是明清时期西南地域研究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与地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均存在密切联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而西南作为一个较大的区域,其内部各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具体差异,如何认知这些差异,去认知与把握这种差异下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坊的专题报告,正反映出制度落地的差异性,同时,表现出了西南卫所研究从大的制度史到历史人类学的一个转向,为后续西南卫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自由讨论结束后,云南大学潘先林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潘先林教授从西南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谈起,回顾了西南学探索工作坊创建的初衷、缘起、目的及过程,并对本次工作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认为蓝勇教授关于西南史地与乡土历史重构的讲座,对于西南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西南研究的新视角。而卫所作为西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前人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次工作坊,几位报告人选题新颖,尝试利用不同史料,从不同视角进行个案研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来自不同科研院校,研究西南不同区域的学者共处一堂,将明清时期西南卫所与地方政治、军事、交通、文化等相联系,提出明清时期西南卫所与地域社会研究可能的多个面向,共同推动西南研究——这正是西南学探索工作坊创建的初衷。最后,潘先林教授对参与工作坊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感谢,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西南学探索工作坊能够成为西南研究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西南研究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